前世今生·TIME
1524年
腐败明朝 《清明上河图》落入奸佞手中
据《消夏闻记》记载,太仓王忬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忬舍不得给,就请一个高手临摹复制一本送去。早先王忬在巡抚两浙时,有一个姓汤的裱画工生活非常困难,王忬很同情他,就带回到自己家中作一些活计,后来又推荐给了严世蕃。当王忬把仿本《清明上河图》送到严家时,恰好汤姓裱画工在旁边,就对严世蕃说:这画我见过,送来的是假的,只要看屋角上麻雀是不是一脚踏两瓦就可以验证。画展开后果如其言,严世蕃心里感到不是滋味,既恨王忬,也看不起姓汤的,再也不重用他。恰好俺答部入寇大同,王忬为蓟、辽总督,严氏党羽鄢懋卿唆使御史方辂弹劾王忬御边无术,王忬就被杀害了。由此《清明上河图》落入奸佞手中。
1922年
溥仪随身携带《清明上河图》多年 险些流入他国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与明代画家仇英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清明上河图》「苏州片」带出紫禁城,至天津英租界。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溥仪逃往日本兵营,要求「避难」,公然搬到日本公使馆居住,来到天津法租界张彪私宅「张园」,《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一九三二年三月八日,溥仪带着他的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建立伪满洲国登上了皇帝宝座。《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十三年四个月的岁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本的侵华战争名存实亡,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开始匆匆把自己的臻宝逐渐转移。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八月十六日溥仪乘坐一架小型军用飞机企图逃往日本,当飞机经过沈阳时,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被俘获,此后,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溥仪随身携逃的书法名画和一批珠宝玉翠,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后,上缴东北人民银行代为保存。
1949年
历经劫难 终回故宫博物院
一九四五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二零一五年九月八日至十一月八日,「石渠宝笈特展」在故宫的武英殿展出,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卷铺开陈列。十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八十岁生日,这幅作品曾经展出过。之后这十年,这幅图只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展开。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1101年
繁华北宋汴京 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一百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十二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他通过十余年的观察与采写,利用反衬的手法,将北宋繁华的景象呈现于绢上,实则反应的是北宋逐渐衰落的国力。耗时十余年作《清明上河图》。
1127年
靖康之变 《清明上河图》流落北方民间
宣和七年十月(1125年),金军大举南侵,直取汴京。胆小怯弱的徽宗当时就被吓晕了过去,被叫醒后赶忙下昭传位于皇太子。第二年,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一一二六年年底,(靖康元年)汴京城被金兵包围,但金兵未敢入城,把大本营扎在城南郊的青城,以谈判为名于一一二七年正月初十、二月初八先后扣押了钦、徽二宗,徽、钦二帝被金军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汴京城立时成了亡国之都。《清明上河图》从此流落北方民间。当年五月初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归德府即位,建立南宋政权,北宋臣民怀念北方故土,思乡之情寄托于《清明上河图》,一时更使该画名声鹊起。
1461年
跋文最详尽 李东阳赞叹此画
明才子李东阳第一次见到《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只是一个刚考中进士的年轻文人。《清明上河图》当时在大理寺卿朱文征手中,他有幸看到了这个传世名画,同时还在画后的跋中看到了在一百二十六年前元朝末年他的远祖李祁所题的跋序,这真是一番奇遇。
在《清明上河图》的跋文中,李东阳共题跋了两次,而且他的题跋还是跋文中最详尽的,如果把《清明上河图》全部题跋当作一部历史小说,那么李东阳的跋文就是小说中最精彩的高潮。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