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霖
“慈善之星”赵克兰:百善孝为先
■文|夏霖
常言道,世上最凄凉之事便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常被世人用来告诫子女要及时行孝道,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尊重呵护关爱父母,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追悔莫及。
家住宝山区顾村镇共富三居委的赵克兰和其先生周时运,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四对老人,他们的孝行远近闻名。走进赵克兰的家,一眼就可以看到客厅墙上挂着的照片,照片上分别是赵克兰获得2014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时和国家与上海市领导人的合影。赵克兰欣喜地带领记者一一介绍每张照片的由来,最让她感到高兴的是自己6岁的小外孙也以外婆为荣,经常把尊老放在嘴边,抢着孝敬老人,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但当谈及自己和丈夫的善行时,赵克兰谦虚地低头笑笑,不断地摇手,腼腆地说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今年62岁的赵克兰和其先生照顾的四对老人中,除了两人的双亲外,还有赵克兰前夫的父母以及一对独居的沈氏夫妇。赵克兰的前夫20多年前因工伤去世。赵克兰一人扛起生活的重担,和女儿相依为命。前夫的父母虽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痛苦,但对母女二人也颇为照顾,一年多后赵克兰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赵克兰舍不得离开年迈的公婆,便坚持要照顾二老。婚后不久,赵克兰意外地发现善良的周时运也一直在照顾独居的沈氏夫妇,他们从此承担起共同的善行。
沈氏夫妇是周时运朋友的父母,因经常来往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二人成家后,几十年如一日,力所能及地照顾四对老人,逢年过节买礼物看望老人,老人生病摔跤骨折时帮忙配药。赵克兰经常对自己说:“我自己穷不能穷老人,做人要善良一点,因为我自己家庭遭遇困难的时候,老人们也会伸出援手帮助我。相处时间长了,也是会有感情的。和老人们相处下来觉得他们很善良,我把他们当自己父母那样对待。”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赵克兰对尽孝最真挚的感悟。
最艰难的时候是在1998年。那一年赵克兰下岗了,周时运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两个孩子还在读书。还记得那年4月11日,周时运发工资的前一天,赵克兰做菜时没油了,结果一家四口拼凑了5元钱才买到油,给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为了维持生计,赵克兰选择卖盒饭。因为持有一张二级厨师证,赵克兰不仅发挥了特长,烧出的可口饭菜赢得了许多回头客,还解决了家庭的实际经济困难。但回忆起那两年的艰辛,赵克兰还是忍不住感慨:“我每天四五点起床烧饭菜,10点半把烧好的18个菜和一大桶饭搬下楼,中午摆摊卖盒饭,下午收摊后洗净厨具然后去买菜,晚上加工原材料到九十点,年终无休。”辛苦的工作也有不小的回报,许多出租车驾驶员纷纷给赵克兰的饭菜点赞,红烧肉圆、鱼香肉丝、大排骨、宫保鸡丁、糖醋小排等都是赵克兰的拿手菜。那时一共有三个摊位卖盒饭,但只有赵克兰的摊位最后坚持下来了。女儿工作后也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补贴家用,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讲到这儿,赵克兰想起她在北京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时,习主席说的那句话:“好人要做好事,好人会有好报。” 这更加坚定了赵克兰坚持做善事、做好事的决心。
如今赵克兰照顾的老人都已陆续安详离世,只有95岁的婆婆还健在。赵克兰隔天就会去养老院探望,把亲自做好的饭菜和水果带去,保证食物的新鲜也照顾到老人的口味喜好。闲不下来的赵克兰还通过居委会结对了小区的五位独居、高龄老人,平日里经常上门探望或者打电话和老人拉家常,天气变化时,关照老人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节假日时,赵克兰更是要自己动手,买上几十斤糯米做粽子,包水饺、烧麦,捏荠菜肉圆子,送到老人们手中。
赵克兰夫妇的善行,得到周围居民的好评,也给一双儿女树立了榜样。赵克兰说她尤记得今年上海寒潮来袭时,住在小区对面的一位92岁的老太太打电话来求助,说家里水管破裂断水了,赵克兰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儿,赶去帮老太太楼上楼下取水,大冬天的,衣服却从内到外都湿透了。“人人都要老,人老的时候很需要有个人能帮自己一把,我想我能体会这种心情。” 赵克兰的子女和孙辈也受到赵克兰的影响,经常和她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赵克兰说,她看到现在有些社会风气不太好,子女间会因为争夺父母的遗产而忽略了老人。她认为子女们不要因为财产就扰了清净,财产都是身外之物,不要把利益放在第一,和为贵。年轻人要想到老人,孩子自然也会学习父母的榜样。
“父母把孩子带大,孩子要尽心尽力孝顺长辈,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推给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生病全家出动,但老人生病,往往孤独一人。小辈应该主动关心,把父母的事放在心上,经常和长辈沟通,关注心灵精神的支持和慰藉。老年人就是怕孤独,和他们聊天拉家常他们就很开心。帮助别人时,我也乐在其中,我觉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