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2016-06-15 10:06周伟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协同发展京津冀

周伟

内容摘要:2015年4月份,国家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对于河北省沧州市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从沧州市传统经济入手,分析沧州应如何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与京津对接、融合,如何充分调动政府和企业等内在要素,最终实现沧州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从词源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升级则是指事物从较低级别向较高级别跃进提升。就产业转型升级而言,应解释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即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施宇箭,2006)。从沧州主导产业看,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具备了一定实力和基础,这些产业虽然需要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转型升级并非摒弃传统产业,而是在此基础上“嫁接”、“孕育”新兴产业,通过两者的融合、协调发展来实现。

2015年4月份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的一项定位即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这对沧州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为沧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转向“全面实施”阶段,一批专项规划、重要政策和重点合作项目即将落地,三地的“十三五规划”也将联合编制。同时,作为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重要工程,战略实施将带来巨量投资机会,据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制定并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进一步扫清了产业转移的体制障碍。京津冀“四纵四横一环”交通网的修建,将在相邻城市间形成“1.5小时交通圈”。这些都将对区域内的发展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对沧州而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在与京津的全面对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选择。对涉及转型升级的各个要素,无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还是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的近期和长远发展,都要放到“京津冀协同战略”的大背景下去定位、思考,变“坐、等、靠”为“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在全面对接中创造自身的发展优势。要真正学深、吃透《规划纲要》精神,找准发展坐标,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接意见,完善政策措施,找到比较优势。要对照工信部等部委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重点在城镇化建设、打造产业集群、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增强对京津项目的吸引力,以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沧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坚持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眼发挥创新创业对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根本,搭建优质平台,营造良好环境,突出抓好与京津的科技人才对接,完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京津科技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更多地向沧州汇集,让沧州成为创新要素生成的“沃土”,创业人才成长的“乐园”,将沧州打造成“创新之城”。积极发挥京津冀科技资源对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选择京津两地一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深化与京津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将沧州打造成承接京津科技资源扩散、转移、转化的集聚区。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我开发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完善科技体制,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和机制,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组建研究院,采取自办或校企共建方式,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坚持项目优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以打造新型工业化基地为目标,将工业园区作为做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和基础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和档次水平(种法辉,2015)。着眼于园区专业化,以整体布局、专业集聚、分类推进为原则,细分不同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聚集区,不断促进同类及关联项目向园区聚集。这其中,重点是加快“九大功能园区”建设,精心打造汽车、石化、生物医药、冶金装备、现代物流等5个千亿元园区建设,打造如泊头数控机床、东光包装机械、肃宁裘皮、盐山和孟村管道装备等重点特色园区,提升产业聚集能力。强化园区的规划引导,以沧州市的省级园区为引领,实行工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各类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服务机制,使工业园区走向市场化运营、差异化发展。

坚持对接京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要充分利用沧州濒临京津的有利条件,加强与京津的对接合作,让更多转移项目在沧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积极利用京津两地的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要提高利用外部资金的档次,有针对性瞄准京津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以引进大企业、开发大项目和培育大品牌为着力点,优先引进与沧州产业链关联度高的优势企业和集群式核心企业,像北京现代、北汽这样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通过加快与京津的产业对接,推动建立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争取渤海新区成为天津自贸区政策延伸区,以此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争取协同发展红利。

坚持两化融合,实施产业互动战略。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拉动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动发展,发挥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及中小企业信息化,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要抓住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力契机,推进阿里巴巴产业带、沧州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腾讯“智慧运河”等项目建设,打造“沧州电商品牌”。坚持“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共同发展,统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技术改造专项、中小企业基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点支持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装备、流程管理、互联网+、物流配送、现代农场,推动三次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并将其作为產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坚持整体谋划,实施政企合力战略。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既要充分尊重企业在工业转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又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按照国家顶层设计要求,通过宏观调控,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产业结构科学布局(沈双逸,2012)。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放管服”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网上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系统,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要对那些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落后“僵尸企业”,要坚持“有舍有保、扶优淘劣”,通过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倒逼低效无效产能退出,将优质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只有舍弃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落后发展方式,才能为科技含量更高、更加环保节能的产业腾出空间。

沧州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体系

抢抓战略机遇,增强政府政策的“推动力”。要把市场主导与政府推进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又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制定规划,完善“飞地”等优惠政策,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尽快形成强市立市的支柱产业。要摆正“大”与“小”的关系,既下大力引进大项目,又要抓好环境优化,搭建好“众创空间”、“小微产业园”等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一批小项目。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22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龙头,与各县市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之间实现“错位发展、区域共建、政策共享”,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要把鼓励新兴和淘汰落后结合起来,既鼓励发展新产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水平;又要强化标准、土地、安全、环保、能耗等刚性约束,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环保达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要因应京津冀环境治理的新形势,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赢,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借势打造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推动内部管理升级,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力”。目前,沧州本地的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在市场驾驭、法人结构、内部治理等方面均面临一定挑战,应未雨绸缪,主动应对,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成就经营“长青树”。要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舍得引入外部资本,舍得让出控股权,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通过引入更多的职业经理人(李晓方,2014),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民主决策机制。要搭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阶梯,以推进企业上市为重点,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推行股份化改造,以上市公司的公开透明机制,倒逼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行“扁平化”管理,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要着眼形成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梯次,深入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选拔优秀人才到重点大学深造,提高他们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着眼产业融合再造,增强市场体系的“活跃力”。2014年,沧州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0.1∶51.9∶38(王大虎,201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提高,但在产业层次、核心竞争力方面仍然有待提高。第三产业不仅是扩大就业的“蓄水池”,更对第一、第二产业本身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要立足于三次产业内部,更应当着眼于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再造,提高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以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第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把做大增量与优化存量结合起来,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发展中促进产业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在激活存量的基础上做大增量。要着眼于国家推进“互联网+”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引导中小企业依托专业平台,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力度。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要围绕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商贸物流基地”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工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完善与工业相配套的物流体系与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重点园区与物流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大幅提升物流对园区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施宇箭.产业升级路径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种法辉.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环境的企业选址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

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N].央广新闻网,2015-3-14

4.沈双逸.浅析政府与市场的地位关系[J].中国市场,2012(26)

5.李晓方.中小企业网络组织的转型与创新[J].商业时代,2014(7)

6.王大虎.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N].沧州日報,2015-1-9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协同发展京津冀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