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物流的反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优化策略

2016-06-15 10:06刘晓静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9期

刘晓静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内涵及其行业促进意义,从低碳反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面临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方面深度揭示制约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风险诱因,并给出完善低碳反向物流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创新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和健全低碳反向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散体系等若干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低碳物流 反向物流 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物流金融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金融领域的增值性服务创新。该项业务不仅有助于物流客户企业降低其资金筹措成本,部分化解资金链紧张的难题,而且有助于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链条的周转效率,更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金融创新风险,拓展金融业务新领域。但是,内在风控能力不足和信用水平较低的缺陷是制约中小型物流企业及其客户企业融资能力的根本障碍,而外在的金融环境约束则加剧了中小物流企业及其客户企业的融资难度。在内外风险制约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围绕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良性互动,从而制约我国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健康发展。虽然央行通过颁布诸如《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5年)等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来激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支持中小型低碳反向物流企业的金融创新业务,但在具体业务实操中暴露出的各类风险诱因导致各类商业银行缺乏支持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具体行动。中小型物流企业信贷风险高企问题的表现形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及其客户企业可资抵押的实物资产相对稀缺,其可抵押的实物资产难以制作成为金融机构普遍接受的标准化资产合约。加之保险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等配套金融风险分散机制的缺位,使得金融机构不愿意从事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为此,研究者有必要在深入分析当前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各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基于低碳物流导向的反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此举不仅有助于为部分合格中小型物流企业及其客户企业提供信用支持,且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

低碳反向物流金融服務模式的风险分析

(一)低碳反向物流金融面临的系统风险

制约反向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法律风险。法治社会建设战略对反向物流金融业务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电子商务在给物流产业注入强大发展动力的同时,亦强化物流服务客户对反向物流业务的需求规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系列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传统物流产业提出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新要求。此类法规制度要求商家需提供完善的退货返修服务和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服务。此安排的目的不仅是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且政府还希望籍此来建设低碳环保社会。考虑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威胁仍未根除,退货服务内容的增加将进一步压缩实体经济和物流产业利润空间,对实体经济和物流行业的资金链造成压力,由此给反向物流企业带来难以规避的系统风险。

金融体制创新风险制约反向物流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金融产业有序发展。但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波尚未消散,在外部宏观经济危机压力下的金融体制变革步履艰难;随着实体经济的经营压力增大,实体经济危机向金融系统蔓延,并进一步加大金融系统的变革难度。具体到反向物流金融业务层面,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安全运行需要以该业务的标的资产的安全性为前提,而外围市场风险攀升直接导致反向物流金融业务标的物资产价格波动率剧烈,进而影响从事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市场机制将该部分标的资产变现的能力。由于反向物流金融业务标的资产变现能力的减弱直接影响金融监管机构对反向物流金融从业机构风险水平的评估结果,从而制约金融机构从事该项业务的积极性。

(二)低碳反向物流金融面临的非系统风险

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道德风险。考虑到试图通过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来获取信贷支持的多为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既有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关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相对匮乏,导致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风险暴露。部分中小企业试图利用其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势来隐匿部分对本企业不利的信用信息,从而诱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问题上做出错误判断。从金融机构角度来分析,在金融机构对融资客户企业的私有信息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形下,金融机构通常只能识别客户企业所欲申请的信贷业务种类和该类业务中历史客户的平均风险水平,这就令金融机构陷入了在“柠檬市场”中作出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金融机构通常采取逆向选择策略来规避本企业难以识别的信息不确定性风险,由此降低了部分具有较好融资资质但却难以将己方真实信用信息传递给金融机构中心企业的融资能力。

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风险。由于既有风险分散机制缺位,导致低碳反向物流企业的负债端融资业务中蕴含较高的经营风险,难以被市场机制所分散。当前的低碳反向物流企业的垫付货款业务的运作模式是,当收货人提请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代垫货款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用自有资金为收货人交付一定比例货款,随后在收货人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取货物时再向物流企业足额支付其所代垫货款。从资金成本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的此种货款交付模式严重挤占其自有资金,降低其自有资金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作出代垫付资金决策后的资金需求紧张度发生变化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陷入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中。再者,从供应链复杂度分析,与传统物流业务相比较,从事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供应链上的运营主体相对较多,其物流服务内容日趋复杂化,供应链系统对各环节的低碳反向物流服务要求也日趋精细化,这就增加了低碳反向物流产业的业务运作风险和反向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风险。

基于低碳物流的反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路径

(一)完善低碳反向物流金融的制度环境

规范企业在低碳反向物流法律关系中的责权利。针对低碳反向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立法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支持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在环保包装领域,立法机构应当制定《包装废弃物法》,以有效规范物流运营者使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义务,鼓励物流运营者选择环境污染小的材料,鼓励积极利用和回收可循环利用包装材料的物流运营商,对投入研发环保包装技术研发的低碳物流企业予以奖励。立法者应当在低碳物流相关立法中尊重物流运营商的自由选择权,让物流企业拥有结合自身运营模式、资源拥有量和技术水平来自主选择环保技术的权利。考虑到当前低碳反向物流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的产能约束问题,立法者还应制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法》,以有效鼓励低碳反向物流需求方更多的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低碳反向物流业务外包的方式来帮助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集聚式发展,通过做大产能的方式来提升低碳反向物流企业的运营规模,实现低碳反向物流产业的规模化效益。

完善政府部门在低碳反向物流金融法律关系中的职责边界。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行业标准,并根据法定标准来对行业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用修订标准的方式来推动反向物流行业持续升级低碳反向物流产业技术,以有效保障从事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金融企业的标的资产安全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低碳物流激励政策,针对积极运用低碳反向物流技术的企业给予有效的利益激励。针对当前政府各部门在治理低碳反向物流金融行业的过程中存在由于政出多门所引发的政令不畅问题,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在商务局内设物流监管委员会,统一负责对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产业的监管职能,积极协调政府各类监管部门的监管职权,确保政府对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产业的行政监管职能的统一协调和有序运行。

(二)创新低碳反向物流金融的业务内容

物流企业应当积极拓展客户企业负债端金融业务。针对传统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负债端金融业务风险,物流企业应当代客结算业务,积极将自身角色由传统的企业间融资业务运营主体转变为企业间融资业务平台服务供应商。在此运作模式下,从事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引进金融机构,为物流客户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以将服务对象由客户企业变为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标的物资产的仓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物流服务。此举有利于物流客户企业迅速从金融机构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降低其融资难度;金融机构的引入则可以有效克服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客户企业风险监控能力不足的缺陷,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专业化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来有效控制物流客户企业的风险水平,以保持低碳反向物流金融系统稳健运行。

物流企业应强化融通仓业务在低碳反向物流业务领域中的运用。物流企业的融通仓业务指物流企业凭借其专业化物流管理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质押标的物资产管理服务。在融通仓模式下,金融企业和物流企业通过协同式工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向物流客户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其中,金融机构将其并不擅长的质押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交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还为金融企业提供质押标的物资产价值评估服务,为金融机构定期提供标的物资产的市场价值变动趋势分析报告,以确保金融機构的资产安全性水平。金融机构实施的融通仓业务可以分为仓单质押和买方信贷两类,前者更强调以货物储运为前提来开具仓单,后者则强调以出具汇票为前提来完成货物仓储运输业务。针对后者,金融机构应当主导货物的供销双方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签署《保兑仓合同》,以此作为规范保兑仓业务相关当事人之间责权利的边界。当标的物资产市场价格低于货主企业通过赎回该标的物货物所能获取的利益时,货主企业可能采取放弃物权策略来保证本企业的利益最优化目标的实现。针对此情形,金融机构还应向货物的收发货人提出交付保证金的要求,以防范货主企业放弃物权的行为对低碳反向物流金融系统的冲击。

(三)健全低碳反向物流金融的风控体系

健全商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共营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在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运营中,由于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规模偏小,由此导致金融机构和保险企业都面临着该类金融保险业务固定成本高企的问题。为有效降低保险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单位业务运作成本高企问题,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有必要通过营业网点、信息系统、客户资源共享的方式来提升既有金融保险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减少物流金融业务的客户企业在不同金融保险机构完成同一笔业务的制度成本,从而帮助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和客户企业同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再者,金融机构还应当鼓励保险机构与资产管理公司携手介入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中。保险机构的核心业务内容是通过风险管控技术来分散客户所遭受的风险损失,但确保客户资产的价值及推动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则非其业务内容;金融机构有必要敦促保险机构与资产管理公司整合业务内容,通过强化对客户资产价值管理的方式来增强保险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互补性,平衡客户资产的期间收益率,确保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的平稳发展。

增强商业金融机构运用担保机制来分散低碳反向物流金融风险的能力。低碳反向物流业务标的资产的门类繁多,难以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水平制作成可为多数金融机构接受的标准资产合约,故此,金融机构有必要引入担保机构的力量来强化该项非标准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再者,考虑到多数以低碳反向物流业务的标的资产为基础资产来提出融资需求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较低的信用水平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为此,通过引入融资担保机制,担保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较低信用风险水平提供担保,增强中小企业获得低碳反向物流金融业务信贷支持的几率,同时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天高.基于种群生态的南通物流金融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3)

2.李冰漪.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营造健康商业生态[J].中国储运,2015(8)

3.陈倩,汪传旭.基于产业关联模型的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4)

4.任洪云,刘威娜.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创新[J].中国经贸,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