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24)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免疫力下降,便可容易引起感染。有文献报道,近些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几乎所有的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都在下降[1],并出现多重耐药的菌株,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具有高发性。因此加强对其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的有效治疗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针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外科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整理及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收集2014年1月 -2015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555株,并对其中的179株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
将送检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分离与培养,分离出的单个菌落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 25 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 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 853)为质控菌株。
表1 555株病原菌分布构成
将分离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类型进行构成分析,来源最多的标本类型为伤口分泌物,分泌物也是手外科最常检测的检验项目(表2)。
表2 179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分布构成
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为80%;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敏感性最低,耐药率大于50%。2015年分离株较2014年分离株耐药率存在差异(表3)。
表3 2014年,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比较(株,%)
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毒力最强、分布最广,也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它对很多药物具有一定的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一直有很高的分离率,本研究发现近两年在我院的手外科患者中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伤口分泌物的标本占了很大比例,伤口分泌物也是手外科最常送检的标本类型,应该引起重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会使外伤患者的局部感染蔓延至全身,引起全身症状,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无疑又使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本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8.9%和7.8%,比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分别为54.7%和52.0%,敏感性差,应该尽量减少临床的使用。氨曲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马斯平)其耐药率在20%~30%,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亚安培南(泰能)其耐药率在30%~40%。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其耐药率在10%~20%,应该与临床目前很少使用有关。而2014年与2015年比较除了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下降,其余12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率的升高,临床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很复杂[2,3],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染色体表达头孢菌素酶、氨基糖苷修饰酶等,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帮助细菌躲避抗生素的作用;外排泵系统,泵出抗生素,使其产生耐药性[4];细菌产生生物被膜,降低药物渗透率,使抗生素失去作用,形成耐药菌;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基因,生成耐药菌株。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近年来耐药率的升高,与各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碳青酶烯类等抗菌药物有直接的关系,是产生耐药菌株的高风险因素[5],临床应用应引起注意。
鉴于我院铜绿假单胞菌2014-2015年的检出率明显升高,高于相关报道[6,7],同时耐药率有升高的趋势,所以应该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为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临床意义的依据。同时督促微生物标本的送检,重视细菌的耐药性的监测,做到辅助科室与临床的积极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耐药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