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016-06-15 01:03刘跃飞巨积辉吕文涛蓝波许华龙侯瑞兴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供区足踝浅层

刘跃飞,巨积辉,吕文涛,蓝波,许华龙,侯瑞兴

(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手外科,江苏 苏州 215104)

足踝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内固定物外露,具有创伤复杂、严重、易感染、修复困难等特点,一直是创伤骨科处理的难点。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5例因外伤导致的足踝部小面积皮肤坏死缺损患者,采用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46岁,平均2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割伤1例,坠落伤1例,其中4例伴有骨关节损伤,Ⅰ期行内固定手术,伤后2~8周因皮肤坏死行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4.0 cm×6.0 cm~7.0 cm×9.0 cm。

1.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术前Doppler探测胫后动脉穿支,通常在内踝上4.0~9.0 cm处,测到1~2个穿支[1]。于创面近端设计皮瓣,以胫后动脉走行的体表投影为轴线;皮瓣宽度同创面宽度并放大约10%,长度为创面长度的2~3倍,术中可依据穿支具体位置再做调整;距离创面最近的穿支发出位置即为皮瓣的旋转点。皮瓣于深筋膜浅层切取。

皮瓣切取:首先切开皮瓣的后侧缘,切开深筋膜,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找到胫后动脉及其穿支,并依据穿支位置适当调整皮瓣,于筋膜浅层切取皮瓣。穿支蒂部充分游离,一般可游离2.0~3.0 cm,皮瓣向远端顺行推移覆盖创面,供区直接缝合。

2 结果

本组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不臃肿,无色素沉着,外形美观,足踝部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典型病例:患者 女,31岁,左踝部被机器切伤伤口未愈2个月入院。入院后给予换药、抗炎治疗5 d,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皮瓣顺利成活,随访5个月,皮瓣外观自然不臃肿,色泽、质地与受区相似,踝关节活动不受限制(图1-4)。

图1 术前创面

图2 皮瓣设计

图3 皮瓣切取

图4 皮瓣修复术后

3 讨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有顺行转移和逆行转移两种方法。逆行转移主要适用于足踝部较大且距穿支较远的创面。本组所采用的顺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主要适用于足踝部较小面积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或创面局部组织血供欠佳、植皮不易成活等情况。顺行皮瓣保留了正常的静脉回流途径,故术后不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手术风险较小。术前常规行Doppler检查,创面附近探测到可靠穿支时方可采用。术中切取皮瓣时应先切开皮瓣内侧缘,探查到皮瓣穿支存在时才可切取皮瓣。如术中未见可靠穿支则应改为小腿后侧筋膜皮瓣等其他术式。

本术式的优点:⑴皮瓣为顺行转移,蒂部不扭转,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好,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几率低。⑵皮瓣质地好、不臃肿、外形满意。⑶对供区损伤小,皮瓣在深筋膜浅层切取,且不损伤供区主干动脉。缺点:⑴对供区要求高,创面周围必须有合适的穿支。⑵皮瓣修复面积有限,仅适合足踝部较小创面修复,不能满足大面积创面修复的需要。

手术注意事项:⑴术前要做好穿支定位,充分准备。⑵术中依据穿支发出的位置调整皮瓣设计。⑶术中找到皮瓣的穿支后,皮瓣的远近端在深筋膜浅层切取即可,不需要切取深筋膜,这样不仅对供区损伤轻,而且皮瓣外观不显臃肿,为避免损伤穿支,穿支血管周围筋膜组织可以保留。⑶术中要充分游离穿支蒂部,皮瓣转移有困难时可适当向远近端游离胫后动脉增加皮瓣转移距离。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供区足踝浅层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趾甲皮瓣移植供区创面处理探讨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同一供区两块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缺损创面1例
考虑供区约束的地区电网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