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2016-06-15 14:51杨启明
当代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皮质激素

杨启明

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杨启明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华医学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标准分型分期分为3组: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每组50例。随访1年,对比3组治疗疗效、术后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治疗疗效分别为78%、60%、42%,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分别为(1.6±0.2)分、(2.2±0.7)分、(4.8±1.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例)、8%(4例)、16%(8例),3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I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疗效最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III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下降。

鼻内镜;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随访分析

鼻息肉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急性发病后,患者可表现畏寒、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抽搐、呕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技术的开展,传统的鼻窦炎手术逐步被替代,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鼻息肉鼻窦炎患者150例,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华医学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标准分型分期分为3组: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每组50例。I型组平均年龄(45.1±8.2)岁,男27例,女23例;II型组平均年龄(43.9±7.3)岁,男25例,女25例;III型组平均年龄(44.3±8.8)岁,男24例,女26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年龄>18周岁。(2)慢性鼻窦炎病史3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 (1)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者。(2)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3)每天吸烟>3包者[2]。

1.4 术前准备 术前1周开始服用强地松及抗生素,行鼻窦CT扫描等检查,控制血糖、血压,排除手术禁忌证。

1.5 手术方法 手术类型为全麻,Messer Linger术式。先进行息肉摘除,切除钩突,开放筛泡、筛窦,扩大上颌窦、额窦、蝶窦;根据中鼻甲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法,如息肉样变时,选择外侧壁部分切除,保护正常及水肿黏膜。视情况给予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肥大时,使用双极电凝术消除肥大部分。随时观察患者的眼部情况。手术后用藻酸钙止血纱条止血。术后每周接受1次术腔冲洗,清理肉芽组织及分泌物[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

1.6 评价方法 对3组患者随访1年,对比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治疗疗效、术后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及术后并发症。

1.6.1 治疗疗效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1997年的“海口标准”[2],治疗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检查鼻腔和鼻道黏膜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好转,鼻腔仍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鼻腔通畅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鼻腔和鼻道黏膜异常[4]。

1.6.2 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 分为息肉、水肿、鼻漏、结痂、瘢痕5项,每项0~2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6.3 术后并发症 主要观察项目有:纸板损伤、鼻中隔脓肿、鼻泪管损伤等。

1.7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样本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治疗疗效对比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治疗疗效分别为78%、60%、42%,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治疗疗效对比(n)

2.2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术后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 3组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分别为(1.6±0.2)分、(2.2±0.7)分、(4.8±1.3)分,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型组与II型组对比,t=8.52,P<0.05;II型组与

III型组对比,t=6.93,P<0.05;I型组与III型组对比,t=5.71,P<0.05)。

2.3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术后并发症(纸板损伤、鼻中隔脓肿、鼻泪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例)2%、(4例)8%、(8例)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I型组、II型组、III型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3 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症状以脓鼻涕、鼻塞、头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形象。本次研究发现鼻内镜下治疗I型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最佳,III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最差。考虑III型患者多有反复鼻腔鼻窦手术史,导致鼻窦内炎性病变重,筛窦骨质增生。导致手术时解剖标志丧失,骨质坚硬,开筛困难[5]。而I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中可能少数患者以往有鼻腔息肉摘除术,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完整,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多较顺利[6]。

由于慢性鼻窦炎内镜术后鼻腔充血、肿胀,创面形成伪膜,容易引起窦口阻塞、闭锁,造成疾病复发[7]。因此术后患者需要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术后2周要清洁鼻腔、去除干痂及分泌物;术后3~12周需要积极换药,从而消除增生组织、清除囊泡、息肉,保持引流通畅,而最终完全上皮化。也有学者建议使用鼻腔冲洗液来减少术腔结痴,促进粘膜恢复有促进作用[8]。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鼻内镜下治疗I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疗效最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III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下降。

[1] 张展.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22):4184-4185.

[2] 张大弓,高艺玲,肖柳.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方法对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7(3):191.

[3] 白东峰.鼻内镜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45例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1):69-70.

[4] 杨海刚.鼻内镜手术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2):92-93.

[5] 蔡平美.40例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临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1347-1348.

[6] 任军阳.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3):37-38.

[7] 杨坚.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8(10):64-65.

[8] 李卫平.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91-5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41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杨启明)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