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老人:沪上名中医王庆其教授

2016-06-15 11:27陶晨
至爱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教授

文|陶晨



睿智老人:沪上名中医王庆其教授

文|陶晨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们采访了本期“不老心”人物一沪上名中医王庆其教授,有着特别的意味。一进家门,王教授和夫人笑盈盈地把我们迎进客厅,只见面积不大的起居室内,被一张铺满宣纸和笔墨的长方桌子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王教授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名医,同时,他也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智者。在与王教授交谈的两个多小时的过程中,我们接受了一次生命智慧的修炼课,期间充满了欢声笑语,经过他的一番教诲,我感到豁然开朗,对生命的本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医学之路,孜孜以求

王庆其1944年12月出生,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庆其出生于上海嘉定六世中医之家,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导师方药中教授。1990年开始,师承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是裘老的学术传承人。一辈子跟随过两位全国有名的大师,受到他们做人、看病和做学问的熏陶和教诲,王教授感到非常幸运。王庆其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30余名,培养师承学生9人,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余年,从事《黄帝内经》教学研究3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身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庆其认为相比西医对于急性胃肠病的快速见效,中医治疗慢性脾胃病疗效确凿,独具特色。不过,除了药物治疗,心身同治才是治本之法,“肠胃是情绪变化的晴雨表,情绪对肠胃的影响不容小觑。”他发现,就诊的患者中约十分之六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尤其与胃肠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治疗脾胃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应该心身同治,即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此外,现代医学发现“心身疾病”,即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王教授认为,作为医生,必须要懂得一些心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的技术。

王教授告诫我们:“养胃最重要的就是有规律地吃饭,并不需要特意忌口,样样都吃,七八分饱。做到‘饥中饱、饱中饥’。《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节’有两层意思,首先是‘节制’,即不要吃到十分饱;另一层意思就是‘节律’。胃肠蠕动是有规律的,胃液分泌和消化酶分泌也是有规律的。人总有贪欲,好吃的菜不肯放;年纪大的人总觉得浪费可惜,经常硬吃,这都是问题。”

寄情事业,乐天知命

王庆其认为人活着必须有事做,无所事事容易滋生无聊,而无聊进一步可以产生种种心理问题,“事业是我的精神寄托,生命只有以事业为支撑才会更精彩。”他如此概括。

70出头的王教授思路清晰、侃侃而谈,每周他仍要看门诊、查病房、搞科研。王教授事业有寄托,生活很充实,他调侃自己“忙得没空生病”。

“医乃仁术”,王教授认为,医生看病是传递仁爱的过程,为医者一定要怀有仁爱之心,如果只想着赚钱,是治不好病的。王教授在工作之余,还有另一个传播爱的方式一传授养生之道。他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国健康养身文化巡讲团,经常去各个大学和社区演讲中医的养生之道。上海市委组织部曾举办“名医名师进社区”活动,每年要讲几十场,从社区居民、大学生、机关干部到企业老总学习班。讲座内容也因人而异,给老总们讲的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给社区居民讲的是“衣食住行当中的养生之道”,还有针对医疗系统各种专题讲座,如心理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教授仍保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一旦停下来,就容易郁闷无聊,有一份事业的寄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他不老的秘诀之一。采访中间,王教授接到学生的电话,当年的学生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去医院能得到大家的尊重,病人需要我去治病,学校需要我去讲课,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的体现,是金钱换不来、也难以衡量的。”

王教授家里有一个“四然书屋”,他是这么解释这四然的: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遇事处之泰然,成事顺其自然。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道法自然,智慧养生

说到养生,作为医生的王庆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生死本为天命,养生并无定法。对于养生,不要太随意,不要太刻意,也不能不注意。健康有道非常道,养生无术便是术。”

王庆其认为,养生没有什么奥秘,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我虽然忙,但一条要做到的,就是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讲: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二是调整好心态,心态决定健康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淡泊名利,凡事看开,内心的宁静来自对欲望的淡泊。

王庆其崇尚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之说,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其自然规律。人的寿域是可期而不可求的,健康之道法于自然而然。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以平常之心生活在真实的生命感受之中,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么必将拥有和谐人生,健康长寿就悄然地不期而临。

王教授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饮食注重荤素、水果搭配。一般不吃补药,平时也不喝什么特别的补品,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常吃粗粮、杂粮能降血脂。

对变老的感受,王教授曾作过一首打油诗:“辛辛苦苦,不知人生几何;忙忙碌碌,未觉老之将至。”两年前,王教授被聘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的时候发表感言,他说:“我在中医药大学工作了三四十年,一直不觉得自己会老,后来有一天突然收到了敬老卡,心里一惊,哎呀,我已经是老人啦!才发现自己已经步入老年,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老人啦!结果台下都笑起来。”对于年龄的增长和人体的衰老,王教授认为关键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天照样忙忙碌碌,只是自己适当地注意量力而行、劳逸结合。

王教授总结道:“养生,首先是养心,即养性,以修炼自己的道德品性为要。上海一些百岁长寿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老人都有一颗善良、豁达的心,他们大都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人际关系融洽,具备善良的道德品性。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善良的人,其心理一定是健康的、阳光的。”

(本栏目由辉瑞中国支持)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教授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曾觉民 教授
刘排教授简介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刘宏伟教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