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良 (衡水市群众艺术馆 053000)
衡水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王新良(衡水市群众艺术馆053000)
根据近两年对全市文化艺术人才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市范围内(除局机关、直属单位)在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一定造诣,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各类人才共有302人。基本情况如下:
(一)人才分布、分类情况(8县2市1区):
(二)专业职称结构情况:8县2市1区302人中,副高4人,中级71人,初级及以下227人。
(三)年龄结构情况:20—45岁117人,46—60岁185人。
(四)部分市直文化单位人才结构情况:
(一)专业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目前,市评剧团、市河北梆子剧团在编人员66人,大多数人员是70年代、80年代通过招收自行培养的,少部分是从外地引进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较少,专业门类不齐备,尤其缺乏创作、编导、主演,除舞蹈演员、少部分声乐、戏剧人员较年轻外,其他人员都在45岁以上,因此,舞台表演阵容薄弱,缺乏朝气与活力,完成大作品更显得人才不济,困绕艺术生产,难以生产精品力作;市群艺馆只有编制23个,(邯郸市群艺馆67个,保定市群艺馆63个),全省11个地市级群艺馆中,衡水市群艺馆人员编制最少,一些部室的人员已接近退休,一些部室的年轻干部还不成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这多是受编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应、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又被安置,人才结构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另外,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这项工作几乎停止,各类专业人员无法得到进修、深造的机会,专业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只能是吃老本一般化地应付工作,更谈不上进行新的实和创新。
县(市)区的专业人才工作困难更多,据调查,武强县文化馆11人,平均年龄53岁;武邑文化馆7人,48岁以上6人,只有一名工勤30岁以下。文化馆专业人员老化,文馆所、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也是寥寥无几,全市11县市区图书馆人员共计55人,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局机关借调,或担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保护等工作,文化队伍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二)群众文化人才一多一少现象突出,发展不平衡。据调查统计资料来看,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大多数是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校教师,乡镇一级为数甚少,农村文化人才出现空白很多;群众文化人才偏重于音乐、歌舞、戏剧、民间艺术方面,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十分有利,但文艺创编、群文创作专业人员较少,创作力量的薄弱使群文活动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声乐、曲艺、小品演员只能是唱别人的歌,说听众听腻的旧段子,演观众看烦的旧小品,作品推陈出新后继乏力;群文精品创作压力重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平衡,智力、财力投入较少,由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冲击,农村文化阵地显得更加薄弱,人、财两难,文化专干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很多地方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造成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人才奇缺的现象。全市大部分乡镇是有阵地、无文化专干,或有文化专干无阵地,甚至更多的是既无阵地也无文化专干。即使有文化专干的乡镇,基本的人头经费也无法保证,更不要说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经费,我们以为,乡镇文化专干的缺失,是目前我市农村群众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三)各门类领军人才少、优秀人才流失。目前,我市文化各门类的领军人才匮乏,像专业团体的主创人员,主演人员极少,体现不出人才优势。要搞大型艺术生产,还得到处请人,花费不少的精力和财力;群众文化方面缺乏有知名度的业务干部,影响学术研讨和业务辅导工作的开展。一些较优秀的人才通过不同渠道相继流失,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具体单位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重视不够,加之客观条件等因素,创造不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保证人才充分展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和必须的物质、精神待遇,形成人往高处走的客观事实。
(一)各级文化事业单位相应就本单位的人才建设提出目标性计划。加强艺术创作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骨干创作人员到艺术院校深造,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制、奖励等有效手段,促进人才迅速成长。市群艺馆要从培养、招聘、引进文艺创作、辅导领军人才入手。结合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燕赵文化之星”等评选,以及“河北省青年剧作家和戏曲音乐家培训项目”等省级艺术创作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在岗知名人才的作用,进行一对一的培养,采取定项目、定指标、定时间的措施,促使年轻人员早成才,早接班,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二)县(市、区)文化馆要把着眼点放在本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特别是农村文化人才建设上,通过建立农村文艺辅导基地,文化“三进”力争做到各单位有文化人才骨干,村村有文化领头人,有活动阵地,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实用型文化人才,同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文艺表演方面的人才,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宣传活动,特别要在各类人才的质量上下大功夫。
(三)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当地现有文化人才进行普查,分门别类整理注册,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全面系统地掌握人才基本情况,促进对人才的培养、开发,从而更好地使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政治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重视职称工作,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困难和疾苦,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促进人才不断涌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四)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人事科室要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保证所需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招聘、引进渠道畅通,办事快捷,并争取政府加大对文化人才建设的财政投资,建立文化人才发展建设专项基金。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艰巨而光荣,只有长期不懈地抓,抓出实效,才能完成“人才兴文”的战略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