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墨韵,为乐者荷

2016-06-14 07:42徐继宏
文化交流 2016年6期
关键词:荷花笔者艺术

徐继宏

前人记曰:“杭州地脉,发自天目,群山北翥,驻于钱塘。江湖夹挹之间,山停水聚,元气融结。”杭州从来就为文人雅士所向往——坐拥西湖,看日出夕落,然而其中最得湖上荷韵者,恐怕唯有望湖斋主叶向礼先生一人。

叶先生原名建明,改向礼,字至善,号玄极、莫干山樵、望湖斋主,浙江德清人。他自言,小时候在莫干山上放羊、挖笋、割草,因为祖母、父亲曾在乡村民间画画,受此熏陶,自己也习玩笔纸;后来居杭州,便一直磨练墨砚不倦,尤以涂绘荷花为一大乐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这是友人为向礼先生所作的一幅荷花图配的诗,向礼先生十分喜欢,说,这不仅写出了他当下生活的真实状况,而且看懂了他“为乐者荷”的心灵追求。

笔者与向礼先生来往多年,谙熟他的荷花作品。他以西湖荷花为摹本,再行创作,虽然分类归于花鸟之属,但往往蕴藉着温婉山水的气质与风度。笔者曾言是为“禅意莲荷”。静思如莲花,锻炼思维出智慧,或者获得平常心,参悟人生,是华夏先秦时期即有的一种生活、学习方式,后世借古天竺教“禅”这一词汇称之。对“禅荷”一说,向礼先生不答,浅浅微笑的背后意蕴大约如此。

向礼先生曾学厨艺,又曾办厂经商,世事匆忙,没有正规科班师承,美术学院毕业的夫人是其闲暇时的老师。正因如此,向礼先生也就不致茫然困囿于门户而墨守成规。

向礼先生做过外贸,经常在国外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西方艺术对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形”的角度看,向礼先生果敢地将中国画笔墨功夫与西方油画多彩元素融合,用半抽象的姿态呈现出荷花音乐般的律动,也即生命力,同时似乎又具有法国莫奈和雷诺阿的印象派光影与轮廓的运用。

向礼先生认为,当下的中国画不缺想法和创意,也不缺技法和材料,缺的是扎实的传承和恒久的坚守。他用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当代中国人文画精神,探索当代中国水墨画的革新,并将西方绘画丰富细腻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理念充分地融汇贯通。他以独特的思维、多元的视角以及多变的技法,把荷花吐叶、含苞、绽放、盛开、凋零、残败的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向礼先生有长卷《荷魂》,可称代表作:巧妙构思,大胆落笔,突破常规,创新用色,把荷花春之柔枝涅槃、夏之娇花热烈、秋之残叶内敛、冬之败梗刚毅的生长全过程完美地展现出来,赋予了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高尚的艺术震撼力。

但是,文艺创作包括美术,绝非简单地讲故事图形式,而应当揭示。从“神”的角度看,向礼先生的荷花作品,幅幅都有智慧的深意寄托,都在表达并论证着世间某些本真性的道理,只是解读要看每一个解读者的心理,毋须他人赘言。“乾坤叠加釉下藏,热血激情荷花缘。”笔者说向礼先生所绘为“禅荷”,指的就是他的胸臆与才华。

应该说,向礼先生的天资与功力大致一色齐飞。潘天寿先生说:“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又云:“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然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当然,向礼先生也这样认为,艺术必须独创,必须突破“常视觉”,创新“新视觉”,探索“超视觉”,但前提必须是“守正”,守正方能出奇。向礼先生正是循着前人的教诲,借古开今,绽放特色。

“叶先生之荷,非在形而在神;非著笔于形外,而在于荷之韵,实乃心灵之运笔,融意于无形。”中国齐白石研究会会长刘贵翘先生对向礼先生的禅荷作品格外赞赏,多有美言。凡欣赏过向礼先生作品的人都说,他的作品能以意为先、有感而发,用色取胜、以奇出妙,是真正的源于灵魂、发自肺腑的艺术创新,是真正的源于生活、流露真情的艺术实践。笔者每次欣赏向礼先生的作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惊喜,总而言之,他的“禅荷”,色调与境界相得益彰,既富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人耳目一新。

向礼先生性格儒雅,宁静澹泊,与当下的一些官员、明星“书画家”相比,他没有任何光环,也从不赶场子、凑热闹,挤圈子、求名分。他始终认为,一个好画家,首先做好人,其次出好作品。这种荷一般的出水之志,成就了他有理性而不随性、有率性而不任性、有个性而不倔性的艺术人生。他常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人只要有正能量,他的心就会如同荷花般静美,且有着温暖之感。作为花鸟画一家,他允为担任中国齐白石研究会杭州分会会长。他以为中国画应当更多地走向世界,便也同意兼职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

欣赏向礼先生作品是艺术熏陶,观看他作画更是艺术享受——绘形着色、题识落款各有旨趣。2016年春节,中国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张寅彤先生专门题书:

谁能胸中存浩气,

我去荷塘寄禅心。

向“我是把荷花作为一种人生来画的”向礼先生表示祝贺。

对此,向礼先生告诉笔者:“我感到我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你看阴阳八卦,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白的区域,我刚刚走进黑的区域,再往下走,把黑色的一半走掉,我的艺术会更好。”

向礼先生学艺四十余载,专注绘荷,颇著声望,已多次应邀举办个人画展。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天生秉赋使然,更是其勤奋精进的个性必然。他说,艺术之成功在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所谓成功,就是人家睡觉时我已开始工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住瑶池住小塘,红衣出浴好风光。向礼先生的画室面对湖水湖烟。这些年来,他几乎日日漫步于湖上荷田,观荷、悟荷、绘荷,荷之禅意,尽显笔端。向礼先生曾对笔者说,因为爱荷、赏荷、写荷,他这一生注定离不开西湖了。笔者能体会到他的深深眷恋。与向礼先生交往时间久了,始终洋溢在他脸上的那种幸福感、知足态,也慢慢地让笔者明白静思悟道出智慧并神往之。

(本文图片由叶向礼提供)

猜你喜欢
荷花笔者艺术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纸的艺术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