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作文教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自己很重视,学生却不重视;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吕叔湘先生指出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在作文教学上体现得很充分。
一、窦桂梅主题教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01年开始我国掀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理念体现了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基于对窦桂梅资料的全方位搜集整理,围绕其上述教学理念,发现主题教学共分五项:主题识字、主题讲读、主题阅读、主题作文、主题诵读,明确了她的教育主题就是为生命奠基。然而,主题教学之所以独一无二的灵魂思想是什么,它又将引领我们向何处去?研究清楚这两点对我们的教育是极具启发性、鼓舞性和指导性的。窦桂梅老师始终努力赋予其教育教学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双重角色,注重从整体与部分两个视角向学生传授其对于知识与社会的理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与统一。
二、主题作文的内涵及实施步骤:
主题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围绕某一主题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所组织起来的相关资源的总和,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作文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单元主题写作方面,力求每篇每单元话题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于作为学生学习查阅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一)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我也始终有着这样一种感受:“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于是,语文书中的许多课文自然就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开掘创作灵感的源头,直至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明灯如:成长主题:鲁迅的《铸剑》、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亲情主题: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等佳作都成了我们写作挥之不去的“情怀”。
(二)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学生写作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抽空把课本重新翻一翻,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1.积累
首先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表格来引导学生作好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如:课本中的文学形象诸葛亮、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及人生际遇
课本中的名人名家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的精神世界,重要经历及相关作品。
其次平时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梳理教材,建立教材“分类资料库”。考试时,我们首先根据作文题目的中心话题调出“分类资料库”中可以运用的材料,这也是积累工作。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引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与之相似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运用到作文之中。我们可以把这种技法总结为:分类梳理,一题多材。也就是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材料。比如我们学过《鸿门宴》后,就可以将这则材料变为三则:从张良的角度,那就是他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在危难之中献计,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业,可见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点。从刘邦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了他的奸诈,才使他如鱼得水,可见拥有贤士的重要性。从项羽的角度看,他不停范增的计谋,并放走刘邦,才使得自己最后自刎乌江。
2.借鉴
学写毛笔字都是从临摹开始,临摹到一定阶段,再博采众人之长,创立自己的书法风格。写文章同样也是这样的规律,课文是学生最好的仿写范本,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手法。借鉴就是向最好的东西学习,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办法,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节省摸索的过程和时间。
你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几样材料重新组合起来,写出你的文章。如借用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新编,但千万不能照搬原文,而是在吻合原文人物言行、性格及语言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或把故事拼接于现实生活,或挪移教材内容重点,或放大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细节,或者表达出与原文不同的新的旨意等。
在本次市一模中,作文立意:“穷且快乐着”,学生选取课本中人物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却依然在精神上快乐着,并提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主张。另外组合了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庄子与惠子对话到最终的“逍遥游“,更好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穷,那就快乐吧”,取得了52分的成绩。
三、充分发挥早读课记诵功能,写作课练习功能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使他们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素材之外,还需要老师以不同主题对作文进行分类整理,早读课让学生大量记诵,写作课上分类讲解并进行练习,这样到高三的备考中,学生写作不愁脑中“无材”,笔下“无物”。
实践证明,只有主题教学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使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样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
冯新玲(1984~),女,宁夏中卫人,宁夏中卫中学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