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花
摘 要: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者。在举国上下大打文化旅游兴国战略牌是当下,清水县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挖掘和推介轩辕文化之乡的品牌,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提高和繁荣。
关键词:轩辕文化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
一、对轩辕黄帝、轩辕文化之认识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者。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轩辕黄帝融合了史前时代的历史,规范统一千秋杀伐的混乱局面,结束了原始社会野蛮时代,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形成了中国的雏形。开创文明时代,用文化感召统一了华夏,为万世太平奠定了基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从轩辕黄帝开始算起的。
原始文明在数千年积淀之后进入了一个发明创造大爆发时期,这就是中华文明初形建立的轩辕黄帝时代。今天众多属于这个时代的考古证据,印证了史书中关于轩辕黄帝的记载。轩辕黄帝就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就是一个代表先进的文化因素,对世界是一个文明的贡献,所有的文化因素都在轩辕黄帝身上得以凝结。今天,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一位拥有无穷力量的开拓者,一位智慧超群的发明家,成为了凝聚民族力量的符号。
中国姓氏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物之一。据考证《通志·氏族略》曰: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同姓不婚。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近亲孕育的弊端也因此而出现,最初轩辕黄帝(黄帝轩辕氏)意识到了这种繁衍的危害,便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近亲通婚,实现了优生优育。这种婚姻的制度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轩辕著作《归藏》的基础上《周易》一书形成,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以作事谋始”、“险在前矣,刚健而不陷。”等内容,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我们修身立业的思想精华。
轩辕黄帝首设国都,设置政府机构任用官员管理百姓。“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教百姓“劳动心力耳目,借用水火材物。”
和神农氏罢战言和,结束部落间千年的战事,使人民摆脱了杀伐之苦和生命涂炭。轩辕黄帝教会了人们织布做衣,并制定了礼仪,他振兴了农业和军事,一统天下。给人们以安定的生活。
二、清水县的轩辕故里历史文化定位
一是大量的史料记载。《史记》、《水经》、《水经·渭水注》、《甘肃通志》、《甘肃省志·考异》、《秦州直隶新志》、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清水县历代县志对清水县为轩辕故里均有明确记述。明代学者、陇上大儒胡缵宗题写的“轩辕故里”石碑一直立在清水三皇庙前。出土于清水县城的清代《上邽张公创建书院落成碑》记载:清水为“古轩辕故里,迄汉唐间,亦有闻人。”
第二,考古的佐证。从目前公布的考古调查数据看,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占全国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文物出土资料证明,作为伏羲部族后裔分支的黄帝部落从甘肃陇东一带起步,进入到陕西陕北一带后逐步发展壮大;在陕甘一带,黄帝部落生活了很长时间,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和生活遗迹,在这一地区多有发现。清水的文化遗存和民间记忆有充分的佐证。清水境内,至今留存着与轩辕故里息息相关的轩辕谷、轩辕溪、轩辕丘、轩辕窑、三皇塬、三皇庙等文化遗存。《清水县志》记载,清水县城民国时称“轩辕镇”,解放初称“轩辕区”。清水民间,存留着大量与轩辕故里相关的遗风遗俗和黄帝传说。
第三,各方共识不断形成。中华民族史专家何光岳,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东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何炳武,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彭曦,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陈连开,知名文化学者、甘肃华夏史前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令平,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等专家学者都肯定了这一结论。
2006年4月,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为清水题写了“轩辕故里”。近年来,先后为清水题写“轩辕故里”的还有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著名学者石兴邦、何光岳、杨东晨等。2011年,清水县被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轩辕文化之乡”。
三、弘扬、传承和发展轩辕文化
轩辕文化作为惠及全人类的光辉文明,有其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科学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轩辕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是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历史责任。
轩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根本。“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教百姓“劳动心力耳目,借用水火材物。”轩辕黄帝教会了人们织布做衣,是人类文明向前的大跃进。皇帝的创造、创新精神是文明的火种,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凝聚力越来越的正能量,调动和鼓舞了无数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工作。是文明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轩辕文化揭开了人类卫生事业新的篇章。轩辕黄帝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近亲通婚,实现了优生优育。这种婚姻的制度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轩辕文化以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状态,为人类的全面文明进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