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兵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473009)
全胃切除患者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杨玉兵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473009)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全胃切除患者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2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Roux-en-Y型消化道重建手术,观察组则给予间置空肠重建手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代谢指标,两组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的营养代谢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及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代胃肠管最大直径及管中钡剂滞留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较对照组的40.3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之后使用间置空肠法进行消化道重建,能够较好地促进患者营养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营养代谢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1]。全胃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但此种手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患者消化道的完整性,胃储存食物、消化食物、分泌消化液等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术后容易产生并发症,这就使得消化道重建十分必要[2]。为选择最具价值的消化道重建措施,本文通过对比间置空肠法及Roux-en-Y吻合法对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患者获得最佳康复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24例,男85例,女39例,年龄53~69岁,平均(61.2±2.4)岁。纳入标准[3]:(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2)经过CT等影像学措施证实;(3)年龄超过50岁;(4)癌症TNM分期为Ⅱ~Ⅳ期。排除标准:(1)无手术指征者;(2)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者;(3)拒绝接受手术治疗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53~65岁,平均(60.8±3.2)岁。TNM分期为Ⅱ期者8例;Ⅲ期者48例;Ⅳ期者6例。对照组男43例,女19例,年龄55~69岁,平均(60.7±2.8)岁。TNM分期为Ⅱ期者9例;Ⅲ期者49例;Ⅳ期者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等数据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均给予全胃切除术式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给予Roux-en-Y型消化道重建手术,观察组则给予间置空肠重建手术。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代谢指标对比±s)
1.2.1对照组将患者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在患者Treitz韧带下约20 cm处切断空肠,远端空肠断端封闭,将结肠前提,与食道行端侧吻合,在吻合口下方约40 cm处将空肠输入端与空肠远端行端侧吻合。
1.2.2观察组距离屈氏韧带下的远端空肠约15~20 cm位置将空肠切断,并游离20~25 cm带血管蒂空肠并经横结肠的无血管区系膜处穿过,在横结肠上方的近端行侧端吻合食管操作,远端则端侧吻合患者的十二指肠,最后对游离段空肠的断口端行端端吻合。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及清蛋白水平。于术后6个月做食道钡餐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情况。随访期间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代谢指标对比 两组术前的营养代谢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6个月的胃肠功能情况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代胃肠管最大直径及管中钡剂滞留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6个月的胃肠功能情况对比±s)
2.3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较对照组的40.32%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对比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胃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成熟,已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方式。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根据不同临床需要采用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上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多达70余种,尚无固定的手术方式既能有效解决患者术后营养代谢问题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纵观目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常用的一般有Roux-en-Y吻合和间置空肠。如何评价各种方式的效果,是临床上的重要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大多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对患者营养代谢、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5]。虽然目前临床上对于全胃切除术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没有统一意见,但从患者术后营养代谢、消化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考虑应遵循以下原则[6]:(1)具有一定量的食物暂存空间,能够容纳食物,以保证营养消化和吸收;(2)保持食物消化通道的连续性;(3)术后能够维持患者营养状态;(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较高。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常用的Roux-en-Y吻合和间置空肠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间置空肠法的消化道重建措施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与Wang等[7]的报道一致。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代胃肠管最大直径及管中钡剂滞留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应用的消化道重建方案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更有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Roux-en-Y吻合法仅为空肠袢的一种单一性代胃作用,其储物功能和抗胆汁反流的效果并不明显,进食后食物到达后快速排空,容易引发倾倒综合征,而间置空肠法与Roux-en-Y吻合法相比,其形成的空肠管扩张作用更加明显,胃肠管由于代偿发挥出局部容受性的储物代胃效果,因此较难发生倾倒综合征[8-9]。此外,间置空肠法利用顺移动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既可恢复胃肠道原始的连续性,还可保留肠道正常功能,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因逆向移动而导致的内容物返流,能够明显降低诸如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此种消化道重建措施逐渐恢复了患者胃肠道连续性,使食物达到十二指肠时同步分泌胆汁与胰液,再与食糜进行充分混合,有利于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吸收[10]。国外Kim等[11]研究发现,间置空肠法这一消化道重建措施形成的代胃肠管储物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倾倒现象和胆汁返流,促进食物顺利通过患者的十二指肠,确保其肠管神经肌肉有关功能的连续性,有利于生理消化,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手术操作难度方面,间置空肠法的操作比较简捷,选择的肠管距重建部位较近,不必游离肠管和系膜,无需进行肠管折叠和循环袢,有效降低了吻合口的数目,容易推广。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表明在对胃癌患者实施消化道重建的过程中,选用间置空肠法的安全性更高,国外Lafemina等[12]有相似的报道。
综上所述,对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之后使用间置空肠法的消化道重建术式,能够较好地促进患者营养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文.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评价[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3):377-381.
[2]Zilberstein B,Jacob CE,Barchi LC,et al.Simplified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fter total and sub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Arq Bras Cir Dig,2013,27(2):133-137.
[3]卫洪波,魏波.开放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与评价[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8(4):25-28.
[4]Chen YS,Wu SD,Kong J.Transumbilical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btotal gastrectomy and total intracorpore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eptic ulcers[J].J Surg Res,2014,192(2):421-425.
[5]臧潞,郑民华,薛佩,等.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三角吻合的近期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2):134-138.
[6]张李,潘源,刘洪敏,等.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阶段报告[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2):1159-1163.
[7]Wang G,Ceng G,Zhou B,et al.Meta-analysis of two types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mode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3,60(127):1817-1821.
[8]Hosogi H,Yoshimura F,Yamaura T,et al.Esophago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with stapled pseudo-fornix in laparoscopic proximal gastrectomy:a novel technique proposed for Siewert type Ⅱ tumors[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4,399(4):517-523.
[9]覃谦,陈丽菊,曾丽萍,等.全胃切除术后恢复十二指肠路径P型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对患者远期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77-82.
[10]Chen XZ,Zhang WH,Yang K,et al.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pattern as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postgastrectomy quality of lif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1):330-332.
[11]Kim HS,Kim BS,Lee S,et al.Reconstruction of esophagojejunostomies using endoscopic linear staplers in totally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report of 139 cases in a large-volume center[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3,23(6):e209-e216.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08.024
作者简介:杨玉兵(1979-),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工作。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08-1077-03
(收稿日期:2015-10-14修回日期: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