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端阳(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浮沉中崛起
——《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有感
董端阳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中国在东亚的地位虽不是一成不变,但处于核心位置的时间还是相当之久。《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一书就从中国古代开始追溯,梳理中国在东亚秩序中的地位变迁,并对当前中国在东亚秩序中如何自处进行分析。本文将就此书内容略谈感受,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东亚;中国;秩序;地位
有学者指出,“‘华夷’秩序的形成、发展、兴盛与衰亡,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西周时期对蛮夷实行“五服制”时就已经初具雏形,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为其建立了前提框架,接着,“固化于两汉,发展于唐宋,集成于明清,衰落与晚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朝贡体系具有多重性,即分为中央与地方的朝贡关系、中央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朝贡关系以及中外朝贡关系,其中中央与地方的朝贡关系是核心,其余两项都是它的延伸与发展。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华夷秩序是比较典型的陆权论的代表。中国在东亚的地理位置拥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海陆兼备、地域广袤,战略迂回空间较大,并且是东亚地区唯一一个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国家。出色的地理条件同时又为发达的农业文明的孕育打下了基础,使古中国成为东亚地区较早建立的国家,因此在国际秩序的形成中占据了先机,以致于作者认为:(在华夷秩序中)中国是地区秩序的主导者和规则的制定者,居于地区的中心位置。我认为古代东亚长期的“华夷秩序”有两点影响:其一,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看,华夷秩序下的中国以外的东亚各国都将中国视为文明开化的源泉,心甘情愿的承认其宗主地位,接受它的册封,也就确立了他们在自己统治区域内部的合法性,而且获得了宗主国在经济上的优惠和安全上的保护;反过来也使中国的威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不失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互惠互利的。其二,作为核心的古代中国通过这套秩序将其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传播到了臣服于它的周边国家,使得整个东亚地区有了共有的文化认同,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看到,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较大的影响。儒家文化中崇尚的“和为贵”思想也充分表现在了“华夷秩序”之上,或可视为东亚其他国家认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根源。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而言,它们改变的还有一直以来通过藩属关系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使东亚各国进入了“条约时代”。我们都熟知西方早在15世纪就开始了“看世界”的征程,此后又迅速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都飞速发展,为了进一步的开拓市场,他们又积极地向外扩张,同时把当时的思想文化也带到了其他地区。于是当时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都面临着革新的考验,落后于这一潮流的中国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英国率先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才让世界看到曾经的东方巨龙如今已是如此孱弱不堪。在那个盛行武力、抢夺的年代,弱者,就只能成为被欺辱的对象。西方列强加诸于中国身上如此多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加重了中国的负担,也使得曾经长期以中国马首是瞻的藩属国们开始失望、担心,为求自保,它们也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依靠。一时间,东亚地区竟似群龙无首,而曾是中国最谦逊的学生的日本就在此时找准了时机,趁机崛起。日本向西方的学习是卓有成效的,曾经和中国一样被迫打开国门的它,有一天终于也能在中国面前耀武扬威。如果说在此之前,西方列强为了瓜分中国而相互妥协,使得东亚“华夷秩序”得到勉强维持,日本的崛起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秩序,本书作者认为,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华夷秩序”结束的具体标志。从此之后,日本在西方列强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了它在这一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就此失去了长达数千年的核心地位。
“冷战”开始之后,东亚地区的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因“冷战”而产生的两极格局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包含了进去,东亚地区自然不能排除在外,因此此时东亚的国际秩序的构成是无法脱离两极格局影响的,也就是形成了一种类似两极均势格局的东亚均势秩序。《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一书概括了这一秩序的两大特点:多层次性和特殊性。前者表现为东亚形成了三个层次,在此用图示说明或许更加直观:
简单来说即为美苏对抗、美苏分别领导下的阵营之间对抗、美苏分别领导下的阵营中的国家和地区对抗(中台、朝韩等)。而特殊性也是基于多层次性而产生的,特殊在于此时东亚地区的秩序构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美苏分别主导的,而且与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不同,东亚地区的两极对抗通常表现为局部热战形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两个突出的表现。仅就中国而言,我认为在此时期,至少是苏联解体之前,中国注重的是采取怎样的国际战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且决策是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而随时进行改变的,直到冷战进行到后半段,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开始交恶、两极格局中美国又暂时处于了劣势,中国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关系也开始改善,其中当然不乏以日本为首的东亚地区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中国着手重建东亚国际秩序应该是从这时开始的。
对于这一时期中国在东亚秩序中的位置,改革开放无疑也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战略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这就为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是一块极大的市场,开放通商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极大助力。经济上的突出也明显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此时的国际环境是两极格局逐步解体,世界开始向着“一超多强”的格局发展,中国要想在“多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积极地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发展。在地缘上最为接近的东亚各国是首要的选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主导下的东亚区域合作增多,区域一体化趋势增强,“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行为体”。而在东亚的区域集团中,中国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政治方面来说,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准确的预见到未来世界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降低,和平与发展将是世界的主题,因此中国一贯主张的和平外交,在此时期得到了更好的演绎。在新时期,中国重新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发扬光大是得到了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国家的广泛认同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又开始重新走上了东亚舞台的中心,成为构建东亚秩序的领导者。而从当今中国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在东亚秩序中的地位也会愈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1998(6):30.
[2]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3]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0.
[4]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9.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