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森
摘 要:针对校园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应用,实现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进步和提升。基于此,文章首先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简要阐述,然后探讨了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具体因素,最后就青少年价值观培养形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教育活动的进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学生;校园阵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24
在教育活动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其核心重点正在逐渐从课本分数转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上来,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工作。但是,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较多,在教育活动中控制不当就会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出现偏差,导致教育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是主导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思想,能够成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将其运用到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上,势必可以发挥出显著作用。
一、青少年价值取向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代的发展进步使得青少年学生表现出了诸多特点,使其成为和以往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新兴群体。这一新兴群体的价值取向,也和以往的学生表现出了很多不同。比如,以往的学生在谈及自身理想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示想成为教师、医生、科学家等等。而现在的学生谈及自身理想,不少学生表示想成为明星、老板、网管等等。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自我,这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不相符合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其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和谐和文明;在社会层面,倡导公正、平等、法治和自由;在个人层面,倡导诚信、友善、敬业和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与方向引导,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必然可以使未来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在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上,就可以从个人层面着手,先渗透诚信、爱国等思想,再逐渐上升到社会层面与国家层面,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影响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的相关因素
具体说来,影响青少年价值取向形成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外部因素又可以具体分为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
在外部因素方面,学校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培养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出现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原因。教师过于注重书本教学,忽视了学生素质培养,在学生出现价值取向偏差的时候没有对其及时纠正,导致其偏差进一步扩大。而社会生活中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以及西方国家、日韩国家的文化冲击,使得青少年学生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抵触和不认同,影响其价值取向的培养和形成。同时,家庭成员表现出的种种价值取向,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价值取向趋向于父母亲或是其他家庭成员。
在内部因素方面,学生自身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没有认识到价值取向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心理水平较低,难以对外界不良因素形成有效抵御,易于被影响和干扰,进而价值取向形成出现偏差。
三、利用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方法
(一)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要想充分利用校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并且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时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尤其需要将优秀民族精神中传递出的社会责任观念、集体主义精神进行阐述,这样才能真正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还需要学校与社会建立起联系,从社会角度为青少年营造较好的舆论氛围,确保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成长,进而将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树立与塑造作为当前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标与方向。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标准与价值准则
在当今时代,需要教师不断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准则,这样才能为青少年提供新时期应该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师需要明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传递,还需要学生进行配合与接受。作为教育者,需要将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念中的精华融入对学生的教育中,使得其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青少年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觉悟,所以教师绝对不可以忽视青少年对知识、意识的内化,需要将激发青少年的个体积极性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正传播下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需要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发育情况、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淀进行结合,避免青少年因为阅历有限以及无法形成辩证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陷入僵局。教师要尽可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这种理念性的内容转变为通俗化的形式,尽快帮助青少年接受。
(三)教师需要确立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很容易陷入“假大空”的怪圈当中。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对这一价值体系进行必要的转化,从而确立起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以便学生尽快接受。为了避免培养“道德圣人”的现象出现,教师可以列举身边的事例供学生学习。
(四)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
实际上,在校园中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这与当前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校园中的众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四、结语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校园这一重要的阵地,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思路以及充分挖掘有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与素材,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为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的提升与改进带来帮助。
[责任编辑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