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开发利用前景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2016-06-13 10:02季梅景杜一新
科技视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艾草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季梅景++杜一新

【摘 要】茭草集食、饲、药用、工业源料于一身,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商机,但根据目前的生产现实情况看,对其栽培技术方面虽有研究,而涉及的内容仍显的较为肤浅,笔者拟以通过查找现有资料,结合对其植物学特性的初步了解与当地生产的现实情况,试就艾草的市场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前景及人工栽培技术方面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为产业化发展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艾草;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别名:艾·艾蒿·杜艾叶、艾叶、冰台·遏草、香艾、蕲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野蓬头、草蓬、家艾、甜艾等。属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常见生长于向阳而排水较好的路旁、荒野、河边、山坡、草地、林缘等地,但以湿润肥沃地处生长较好。它集食、饲、药用、工业原料于一身,具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开发利用前景,随着人们对艾草开发利用的深化认识,昔日的荒野杂草已更加显示出其价值意义和开发利用商机。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呈现出供不应求的需求现象,然而通过查找资料与网上搜索,除对其效用功能与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多、较详细的资料报导外,而在人工栽培技术方面却所见不多,即便是有所研究,也不尽全面深化。鉴此,笔者拟以通过查找现有资料[1-3],结合对其植物学特性初识了解,就艾草的市场开发利用前景及人工栽培技术提出些个人见解,以期为艾草的产业化发展和人工栽培实践提供参考。

1 开发利用前景

当笔者处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儿提时代,只仅知艾草可以晒干后熏烟驱蚁;早春季节采摘其鲜嫩的叶芽经沸水焯过水浸后加工制作“清明果”食用;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将其与菖蒲扎成小把扦于门眉以拟“避邪驱鬼”之用。诸不知它是一种集食、饲、药用、工业原料于一身的“宝藏”资源。供于药用: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回阳、理气血、抗凝血、镇静、护肝利胆、防癌、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哮喘、虚寒胃痛、泄泻转筋、久痢、带下、痈疡、疥癣、下部匿疮、杀蛔虫、吐衄、霍乱、鼻洪、口腔溃疡、咽候肿痛、牙周炎、中耳炎、心痛病、小儿脐疮、腮腺炎、流感等多种疾病。产妇们也常以艾草煮水洗浴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其药用价值显而易见。

艾草供作食用,最为普遍而常见的是早春采摘嫩叶芽制作“清明果”;现今已有多数人将嫩叶芽剁碎用于炒蛋,用艾草煮蛋,用艾梗制作鸡汤煲,艾叶甜汤、艾叶阿胶粥、艾叶蒜汤、艾叶红糖水、艾叶饼等食普佳肴。经常食用具有健胃、促进胃分泌、增进食欲;暖宫安胎、防癌、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降血压、降血脂、滋阴补虚、益肺、润肤美容等功效,不失为一种典型的保健型蔬菜之一[7]。

艾草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多种用途,已有专家学者将艾草粗提物用于防治甜菜夜蛾等农作物害虫的证例[8,9];艾草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性抗菌抗病毒药用植物,在畜禽殖过程中添加喂饲艾草,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治多种疾病的发生,增强畜禽体质,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并降低畜禽粪便中的臭味,增进肉质风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10,11]。艾草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得到了开发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添加喂饲艾草具有诱食、增色、促进生长、改善品质、防治多种疾病发生等效用[12]。不失为颇具农业用途和开发利用前景的植物资源。

艾草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着较长的历史,先者们早已将艾草用作加工生产染料,印泥等工业产原料,随着人们对艾草开发利用,化学成份的深化研究,很可能研制开发出植物源农、畜药制剂,研发出颇具效用的系列药品,在工业领域的用途将有可能得以进一步拓宽。其广泛的用途无不湿示出产业化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商机。

2 人工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艾草虽然适生性强,喜阳光、耐干旱、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向阳、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缓坡地,水稻田的壤质土生长为好。作为食、药用人工栽培,不仅要求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出收益,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药用效能的发挥。故而,种植地点除应选择良好的土壤条件外,还应选择在区域内植被保护良好,远离污染工矿企业、交通主干道,不受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污染,空气、水源洁净,生产管理较为方便或易于改良,不受严重干旱、浸渍影响的地块为宜[13]。

2.2 繁殖方法

艾草的分蘖力强,生产上大都采用分株繁殖方式进行繁殖,是当前人工栽培的主要繁殖方式;种子繁殖由于出苗不是很高,一般的多在选种、育种工作中被采用,专家们已开展了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2.2.1 分株繁殖

在当地3-4月份,当根茎蘖苗长自15-20cm时,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或浇水湿润土体后,挖取留桩蘖苗,进行分株栽种即可。

2.2.2 种子繁殖

留种应以2-3年生的植株为好,选留生长健壮,无或少受病虫为害的植株留下不收割留养,待到10-11月份,当瘦果呈浅黄绿色成熟时,剪下果技,摊晾至干,脱粒、过筛、簸去杂质后,将种子装于布袋内,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待用。

在当地,浙江省西南部一带,种子播种应于早春2-3月份进行,可以直播或可育苗移栽,直接播种只要在春季整地施肥后,按种植密度规定要求,开约2-3cm的浅穴或浅沟,用5%左右的稀薄人粪尿或沼液浇湿播种穴后,将预先用30℃左右温水浸种5-6小时,漂去瘪粒,捞出晾干后,将5-6粒的种子播于浅穴内或将种子用细泥拌均匀后播于沟内覆以约0.5cm细土,播后加强管理即可。

育苗移栽,应以选择排灌、管理较为方便,土层较深,结构疏松,肥力较高的缓坡地,稻田作苗床,苗床最好提前翻耕晒垡,整地翻耕时施腐熟栏粪肥1000kg/666.7m2或商品有机肥125kg/666.7m2作基肥,敲碎土垡,整成连约1.5m的弓背形苗床后,用腐熟人粪尿或沼液400-500kg/666.7m2兑水浇湿苗床,待露干后,将种子用10倍左右的细泥(砂)拌匀后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播后随及覆以精细栏粪肥:草木灰:细泥(3:2:5)约0.5cm的细肥土后,再在苗床上覆以用清水浸湿的稻草等2-3cm保湿保温,待约10天左右出苗后,及时揭去稻草,隔日后用5%的稀薄人粪尿或沼液浇施一次,当苗高长至3-5cm时进行一次间苗,苗高8-10cm左右时浇湿苗床后,便可起苗移栽。

2.3 整地施肥

整地应根据地块所处而定,在稻田里种植的,结合翻耕施足基肥后,如在平地畈田上种植的便可起垄,而在山垄田、山边田上种植的应先在环山后坎处开设防渍排水沟后起垄,起垄碎土,耥平整成1.5m的垄畦即可,而在缓坡旱地和山地缓坡上种植的,应先行依等高线整成水平梯地,清除多年生恶性杂草、竹类、小灌木等,在园地顶部和适当位置开设栏、避水沟后进行翻耕施肥,将其整成约2m宽的水平种植带待种。

施肥应尽量控制化肥的使用,基肥的使用应根据肥料的种植和土壤基础肥力而定,掌握粗肥多施、精细肥少施,肥力好的少施、肥力差的多施,粗肥全层匀施、精细肥可以沟施或穴施的原则,一般的每666.7m2用栏粪肥1500kg,或厩肥或堆肥2000kg,或食用菌废弃菌棒2500kg加草木灰500kg结合翻耕全层施,用饼肥200kg或商品有机肥250kg加草木灰300kg进行沟施或穴施,以培肥地力,平衡养分供应之所需。

2.4 适时栽种

在浙江省西南部一带,种子播种一般的于2-3月份进行,条播的开行距35-40cm的浅沟,穴播的开35×40cm的浅穴播种;分株或育苗移栽的于3-4月份进行,整地施肥后一般按行株距35×45cm开穴,穴施基肥的在开穴施肥后将1-2株苗理顺根系栽于穴中,移栽最好在阴或早晚间进行,栽后最好随及用3-5%的稀薄人粪尿或沼液浇施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在栽后的3-6天内再浇1或2次水,以便幼苗成活。虽然艾草的栽种也可在夏、秋季里进行,但由于种子寿命不长,种子繁殖只限于在春播进行,出于高产目的,分株移栽也只因农作制度按排外,一般的都应在早春进行为佳。

2.5 中耕施肥

当直播苗长至2叶左右时进行一次间苗,长至5叶左右时进行定苗,间、定苗时应视田间杂草生长情况,结合进行人工、浅助助草,定苗或移栽后10天左右,用5%左右的稀薄人粪尿或沼液浇施一次提苗肥,在出苗后30天,移栽25天左右,结合中耕除草用商品有机肥75-100kg/666.7m2或含硫复合肥10-15kg/666.7m2或沼渣肥300-350kg/666.7m2追肥一次,之后每采收一次,结合中耕除草用上述施肥量追施一次,以促其健壮生长,获取高产。到最后一次采收后,应于11月下旬,结合清除园中枯技残叶,用整地施肥的基肥使用量进行一次冬季施肥,以促使艾根生长健壮,待到来年留桩抽生萌芽成苗时,除去过密、细弱苗后留养再生种植2-3年后,再行全面翻耕栽种或轮作种植其他作物。

2.6 抗旱防渍

植物生长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对艾草来说,虽然适生性强,在进行人工栽培前也进行了适当的地块选择,但在自然生产过程中,对立地条件的选择,并非尽人所愿,故此,在栽培生产过程中,我们还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雨后、雨天的清沟排水工作,以防园内积水造成浸渍为害,如遇久旱无雨天气,应通过引、提、蓄、挑等多种协调措施做好抗旱护苗工作,以减轻不利天气的影响。

2.7 病虫害防治

艾草的适生性、抗逆性较强,在自然野生中一般的少见有病虫害发生,但作为人工栽培,由于生长环境发生某些变化,生境间生物多样性趋减,生态系统稳定性削弱,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根据当地零星种植地样调查,当地当前在艾草上发生的病虫害只仅有蚜虫、夜蛾类、白粉病、叶斑病轻度发生,在一般年份情形下,不用药防治,也不至于造成较为严重的为害损失。然而,天有不测风去,在遇到自然因素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时,也不能排除病虫发生为害的风险。在对艾草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应坚持“绿色植保”理念,通过改良生产条件,搞好田园卫生,投施有机肥、控制化肥用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抗旱排渍,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施药保护。当病虫发生为害确需施药防治时,应先首考虑选用植物源、微生物等有效、低毒、无残留农药进行交替防治。诚如防治夜蛾类选用核型多角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防治;蚜虫选用烟茎杆、菜籽饼浸出液,植物茎杆灰防治;白粉病、叶斑病选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大蒜汁,棉籽饼、菊科、唇形科植物浸出液进行防治。原则上,应严格控制用化学农药防治艾草病虫害,除非在迫不得的情况下,再考虑选用低毒、残留期短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控制,致力于通过各项综合措施积极有效地协调好病虫防治与产品质量安全的和谐关系。

2.8 采收加工

艾草的采收,因用途不同,采收不仅一致,作食用的只仅采摘苗期嫩叶芽或成株期的顶部嫩芽供于食用;用于饲料添加的,不宜留养过老,一般的应在植株未现蕾前采收供作饲用;用于端午节扦门眉用的一般采收1-1.2m高的植株供于使用;用于平时药用的在整个季节内均可采用;在生产上直接用于粗提物防治农作物害虫或晒干收购的应在植株现蕾而未开花时采收为佳,收割后的植株不宜放在烈日下暴晒,以免艾叶过与茎部失水不致一,叶部过快失水而造成片叶散落,应将收后的植株摊放在较为阴凉的通风处自然风干,当植株凉干至14%含水量时,便可打包(捆),送于收购点销售;再是也可将采收的艾草充分晒干后,放入石臼中,充分捣碎,使之成细碎的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和杂质,制成淡黄色洁净柔软的艾绒销售。

【参考文献】

[1]艾草的栽培技术[OL].http://www.med66.com/56a294a2011/2011613yuchan143752.shtml.

[2]郭双喜,李军.蕲艾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10,115.

[3]安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地方标准大全]DB34-T653-2006无公害食品艾草生产技术规程[OL/S].http://www.docin.com/p-210592092.html@endpro=true.

[4]艾叶的功效与作用[OL].http://www.baicaolu.com/doc-view-692.html.

[5]艾草的开发与利用[OL].http://www.docin.com/p-640452743.html.

[6]瞿燕,曾锐,刘圆.艾叶研究概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254-256.

[7]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OL].http://www.hntv5.com/bkqs/aiya.html.

[8]张玲春,李国清,王科峰.艾蒿粗提物和几种淋洗物对甜菜夜蛾幼虫的作用[J].农药,2003,42(5):42-44.

[9]周利娟,桑晓清,孙永艳,等.蒿属植物的农药活性及其有效成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4):699-705.

[10]艾叶在畜禽养殖上的作用[OL].http://wenku.com/810522eb19e8b8f67clcb981.html.

[11]艾叶作为纯中药植物饲料中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开发与利用[OL].http://www.docin.com/p-658642331.html.

[12]孙克年.艾蒿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与应用[J].广东饲料,2006,(3):36-37.

[13]蕲艾高产栽培技术[OL].http://www.qcny.gov.cn/njtg/zwxp/20130703/043506.shtml.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艾草开发利用栽培技术
艾草
艾草青青
艾草飘香的村庄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