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川 汪娟
【摘 要】网络微信的传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嘉兴学院的大学生们为例,通过调查,反映出微信传播有着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如:微信拓展了大学生的交流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世界观等。而消极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日益严重,逐渐形成自我化、功利化的价值观等。
【关键词】微信传播;大学生;社会价值观;调查
0 前言
大学生群体应当是网络微信的主要对象,网络微信的传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第17条强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由此可见:互联网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大。本项目选择以“微信传播”作为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领域,以期通过对大学生微信传播与价值观影响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微信传播的认识,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加强学生对微信传播的正确舆论导向,使学生在微信传播中对社会风尚向积极而有正能量的方面发展。
1 调查方法及做法
1.1 调查方法
对于此次调查,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主要有如下的方法:
1)问卷调查:本部分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随机采访同学等方法,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网络微信传播的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展开下期的内容。注:本问卷的问题设计需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考虑。
2)对象分析:本部分主要从学生的年级与专业进行分类,分析当不同年级及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微信传播的可信度调查,从而对网络微信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为开展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3)问题探寻:在对问卷及对象分析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大学生网络微信传播起到的播中的社会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如何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等等。
4)原因分析:基于社会事实和前期调查研究,对影响大学生网络微信播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同时引导大学生对微信传播中出现的社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何认识公正与公平?如何对待贫富差距?如何看待中国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通过微信传播的舆情分析让当代90后大学生对网络微信传播有正确的认识,成为他们自主学习和发挥的空间。
5)对策建议:在对大学生网络微信传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探讨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增强大学生微信传播的思想性。本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以当下的热门事件为切入口,吸引学生的培养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加强学生了解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增强网络微信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2 调查的具体做法
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嘉兴学院的学生,问卷的方式是部分采用了现在新兴的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因为面向的对象是嘉兴学院的全体学生,所以问卷分发的对象也比较分散,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都有所涉猎,抽样性地分发答卷对整体情况可以比较科学和全面。本次问卷调查网上问卷总发出235份问卷,最后总共收到200份有效答卷,其中的35份问卷失效的原因是由于重复填写,或者答案不符合规范或者答案完全一致等原因。设计的问题由浅到深,由事物表象深入到本质,最后才上升到价值观方面的直面性拷问,从使用微信的基本状况到大学生对微信传播和价值观的影响,这些问卷也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出来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微信传播和社会价值观的联系。
后期,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访谈法来调查,每个人分工,亲自去问询和采访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和老师,由口头采访最后整理到纸上,形成比较简介明了的采访稿。我们小组成员各自分工,每个人选择邻近的学院进行随机的采访,最后整理出来的采访稿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微信传播和社会价值观的认识。
2 调查情况
问卷中的前几个问题,都是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的状况的调查,诸如周围人使用微信的人多不多的问题,75%的人承认大部分在使用,23%的人承认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可见微信传播在大学生日常信息传播中占据的重大地位。诸如一天使用微信多少次,什么情况下使用的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答案都是不分时间地点地使用微信,如此频繁地使用微信,甚至比学生上课还要频繁,可见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于微信的功能问题,超过70%的同学主要使用的是微信聊天和朋友圈功能,也有超过50%的学生会选择看公众号获得一些资讯,而这些资讯内容中,绝大部分人都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感兴趣的东西接受很容易,但是这些信息也需要进行筛选。
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人看到了微信是时代潮流的同时,也看到了微信的弊端,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微信诸如摇一摇的功能不靠谱,认为微信上个人隐私和信息容易泄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对微信内容的相信程度上,超过70%的同学是比较有理智,认为不应该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在问及是不是赞同微信上编者所说的话时,超过82%的人选择了写的不一定是事实的答案,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也有追求潮流的趋向,可是自己的判断力辨认力依旧是值得肯定的,高学历培养出来的价值观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代表当今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在问及微信传播对价值观的影响的时候,超过半数以上的人还是表示对人影响较大,而也有半数以上的人表示,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微信也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当代大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这方面如果能做好榜样作用,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3 问题及对策
本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以当下的热门事件为切入口,吸引学生的培养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加强学生了解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增强网络微信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调查结果上,微信传播和其他网络传播方式一样,如同一把双刃剑,同时有着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3.1 积极影响方面
1)微信拓展了大学生的交流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世界观;
2)微信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自身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我认同感;
3)微信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社会事件的积极性。
3.2 消极影响方面
1)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日益严重,逐渐形成自我化、功利化的价值观;
2)碎片化时代会导致大学生们懒于思考,思想会逐渐钝化;
3)微信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偏离。
3.3 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的价值观能够在安全的微信环境下正确形成依赖于一定的指导,针对微信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当大力建设微信教育平台,设立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建立学生微信传播的主流导向,形成学生微信传播的重要渠道。
2)在大学生中树立并加强自控意识,不沉溺于社交娱乐,利用网路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微信平台,加强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4 结论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指出大学生群体网络微信传播的导向性作用,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使大学生在微信传播中有着正确的甄别力,对人生观及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