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光 刘晓君
摘要:信仰崇拜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本体语言的一部分,主要以医巫闾山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要从打腹稿开始,并将其他艺术融入其中,并增加时代语言,实现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民间文化遗产
医巫闾山位于西辽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栖息繁衍的圣山,又是中原政权的北方重镇。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形成了医巫闾山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得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传承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复合型的多民族的民间文化遗存。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就是这种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
一、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生成形态
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以它珍稀、特异的文化价值,入选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名录”项目。我们有幸带领国家级传承人赵志国老师,到县区进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辅导培训,认真研究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创作的全过程,了解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本体语言,为剪纸创作打下了基础。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本体语言就是信仰崇拜,在于以医巫闾山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纸艺术生成形态,不但内容神秘诡谲,记载了大量的远古文化符号,而且它造型简洁,博大恢宏,纹样朴拙古茂。可以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用图腾和符号记录的民间文化史册,它展示了医巫闾山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自身的美学价值,而具有了更丰富的哲学、艺术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文化价值。
笔者认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体现的信仰崇拜,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灵魂。以“嬷嬷人”为代表的女神崇拜、“通天树”为代表的山林崇拜等,这些符号传递了祖先对神像图腾崇拜的信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信仰崇拜,是医巫闾山山民祖祖辈辈口传心授,并能引起共鸣的独特性语言信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形式上更具鲜明的个性,这是民间剪纸艺人在长期创作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造型上讲究生生动动、空空灵灵、简简单单又丰丰富富;在构图上表现在平面深入空间,在有限里实现无限,人们把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称为“土野美学的民间艺术”。
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创作与创新
学习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从认识上还远远不够,要从实践中、从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中,来感知真正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学习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从简单的打腹稿开始,在纸上描绘出想要剪的图样,然后再剪刻。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主要剪法有对称剪法、阴阳刻混合法和不同颜色作品组合粘贴法。目前,有些人对打腹稿有异议,反对这种剪纸创作方法,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这种剪纸缺少灵气。其实,打腹稿是开始学习剪法的一种辅助手段,传统的学习方法就包括打腹稿,许多优秀的民间剪纸艺人也都是从打腹稿开始学起的。
当然,打腹稿时内心要有明晰的构图,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描绘在纸上,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磨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精髓就深入意识中,一把剪刀一张纸信手拈来。医巫闾山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民间剪纸艺人,他们炽热纯朴,个性鲜明,作品深受学者和百姓的喜欢。如以传统剪纸为代表的汪秀霞,她深受萨满文化的熏陶,对山林、动物、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她把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剪纸中,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现代剪纸为代表的赵志国,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在陪同赵志国老师下基层培训辅导中发现,大家通过学习,都可以剪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但要想提高剪纸水平,就需要长时间的创作过程来磨砺。同时,要把其他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到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中,借鉴其他剪纸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如赵志国就把南方剪纸的细腻手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使作品精致饱满,粗犷古朴具有感染力。笔者认为,在传统的基础上还应融入时代语言,使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但它的原始基因不能变。如:张波的剪纸在继承祖辈传统剪法的同时,融入了绘画手法在其中,使其作品鲜活,画面感强,极具冲击力。
三、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应多些时代意蕴
数百年来,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广为流传,世代相承。在许多城乡地区,众多妇女参与剪纸活动,产生出许多技艺高超、成果丰富的艺人,形成祖辈相传的传承谱系。
传承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发展过程中,应融入时代语言、现代气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所承载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民间剪纸艺人对祖先、山神的一种崇拜和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它的另一个文化功能,就是萨满文化的传承。好多美术界的专家觉得奇怪,我们为什么就勾画不出剪纸艺人的构图呢?其实这就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构图的独特性。美术界的专家都是学院培养出来的,缺少民俗、民风、民情以及祖辈传承耳濡目染的经历和感悟,他们的构图都是在符合自然规律实情的框架内构想的,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人就没有这些桎梏,天马行空,任我想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有限里实现无限。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就是用这些符号来与先人对话,传递先人的信息。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多以“嬷嬷人”“柳树妈妈”“通天树”等为主,是医巫闾山满族先人世代传承下来的。这些作品深受民俗学者、美学专家的喜爱和研究,而普通百姓对这些作品缺少了解,不知其寓意,所以很少关注它。这在我们举办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展中就可以看出,“拉手人”“嬷嬷人”这些传统剪纸作品观看的群众少些,而反映农村题材和现实生活的作品,群众会驻足指指点点,因为这些是他们熟知,并在生活中遇见过,有些自己还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应多些时代语言,多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剪纸作品。如赵志国、张波所剪的作品大多描绘现实,贴近生活,反映医巫闾山满族群众农村现实生活题材的剪纸,作品构图精致饱满,内容风趣生动,剪纸语言夸张,非常受群众的喜爱,许多作品已成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中独具特色的精品。
随着老一代艺人逐渐逝去,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出现,笔者认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多些现代语言,并不是为了迎合大家,投其所好,而是将即将逝去的乡土风情留下珍贵的剪影,给子孙留下可传承的信息,不能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让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走向衰亡。
参考文献:
[1]王光 (编者), 冯骥才 (丛书主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 医巫闾山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
[2]杨金会.美在民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文光,男,本科,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群众文艺创作及群众文化理论调研;刘晓君,女,本科,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舞蹈编导)(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