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类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绘画的方式和手法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并逐渐在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从对自然的具象再现演变为对抽象观念的承载和表现,从而确立了绘画手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西方绘画方式和手法从具象到表现演变和发展的研究,对于我们明确绘画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传承优秀的传统绘画语言和探索新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有着继往开来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绘画的方式和手法 独立的审美价值当代艺术语境
西方绘画中的手绘方式和形式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不断了解以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的进步而发生着由具象到表现的演变,人类绘画是离不开双手的,尽管如今的我们能接触到很多的艺术形式,但只要涉及到架上绘画,就离不开双手的作用。手感一词的画面外在体现是肌理和笔触,肌理是由各种技法在绘画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表面效果,有着形成绘画的物质材料之意。肌理的种类有由油画颜料形成的,也有由丙烯、水彩或其他特殊材料颜料形成的,研究肌理更多的是研究绘画材料本身。手法笔触抑或称为手感,更多的是绘画材料的运用形式和画笔运用方法,这里面包括颜色用量的多少、薄厚,以及笔触如何造成的各种不同的痕迹。手法笔触常借用来作为表现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对于画家而言,笔触形成的手绘感是创作过程中内心情感的流露,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它们总是不自觉地体现着画家的内心活动,是画家通过物质技术手段的感性表达,也是创作过程的记录。
在不同的西方历史时期,科学和社会学上的突破和飞跃必然给绘画方式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化,进而绘画手法和形式在西方绘画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理性至上的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科学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从中世纪的黑暗和愚昧中解放出的人类社会开始逐渐用科学和理性取代了神和上帝,对人性高度重视,人文科学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其所结出的丰硕的探索成果在绘画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个时期的很多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理论的探讨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艺术与解剖、透视、材料等自然科学技术融合到了一起,绘画技法以理性的自然科学为依据。所以,在这一时期诞生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大都在绘画手法的科学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就是因为一整套理性的科学的观察方法被创造和利用在绘画上。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比这个时期的绘画更重视细节的描绘和刻画。这一时期,绘画技法本身就追求理性、均衡、完整、完美、和谐,在画面上也追求绝对的平滑,在绘画过程中使用透明色进行层层罩染,用稀颜料薄涂,用笔细腻柔和,追求完美和谐,所以画面几乎看不到任何笔触肌理,似乎显示出肌理和笔触的绘画是对理性和科学的背道而驰。凡·艾克的代表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就显示了对细节的精密细致的描绘,从纹理器皿的质感到服饰纤毫毕见的纹理,所有的细节都在反映着理性的光辉。可以说,这时期的绘画本身是科学和理性的代言工具,是宗教和权力宣传的使用工具,它还没有找到独立的自身的艺术价值。
二、奔放不羁的巴洛克时期
17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化现象是巴洛克艺术,它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趣味;巴洛克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继承与反叛。这一时期,在美术上也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的美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一脉相承但又大相径庭,它以一种强烈运动冲力对立和冲击着文艺复兴的和谐与明确。巴洛克艺术进一步完善了文艺复兴的成就,在透视、明暗和色彩技巧上精益求精,创作出了更为复杂、更为惊人的视觉效果,在空间的构造上远远超出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单一均衡和刻板,无论在雕塑还是绘画上都比上个时期有更深更广的空间感。这一时期绘画艺术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之上开始寻求张烈奔放的个人情感,绘画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开始学会了呼吸和跳跃,开始突破科学理性给自己带来的桎梏和限制,开始寻找和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巴洛克时期欧洲油画从理性的基础之上开始走向追寻自我价值的成熟之路,此时的色彩更加悦动绚丽奢华,能够强化色彩表现力的直接画法开始普遍起来,并与古典的理性画法相结合,创造出理性感性兼备的视觉效果。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油画大师,如卡拉瓦乔、鲁木斯、凡·代克、委拉斯凯兹、伦勃朗、维米尔等。
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在主体人物的塑造上就是用宽厚、明确的笔触清晰地勾画出来的,精彩流畅的笔触使得这幅画成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此时画面的笔触笔法已经清晰可见了,委拉斯凯兹到了后期,用笔则更加潇洒流畅。
而这一时期在油画技法的运用上,以荷兰的维米尔、伦勃朗最为突出。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也使用多层罩色,但在受光部分常用颜料反复厚涂,形成凹凸不平的笔触肌理感,甚至可以说像浮雕一样,但却完美地表达了花纹和织物的凹凸起伏,加强了物体的质感和人物面部的受光感,将光感、质感、色彩感、空间感都做到了完美统一的表达。这时的绘画色彩和素描可以说改变了文艺复兴时期素描强于色彩的情况,转而成为二者旗鼓相当且相互之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了起来。
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在油画技法上最大的成就是大力发展了色彩的作用,画面的色彩摆脱了文艺复兴时期灰暗刻板单一的平面线条感,出现了一种明亮丰满、对比强烈、如在空气之中奔放旋转的感觉,使素描色彩这两个造型艺术里的两大支点充分地结合在了一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重视色彩的直接画法和重视素描古典画法结合并用,画面肌理笔触也一改文艺复兴时期的平滑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凹凸起伏的外貌。流畅的笔触和厚涂的肌理,增强了画面的空间表现力,也丰富了油画语言的表现手段。这一时期凸显笔触肌理已经成为绘画常用的表现手段,也已经开始表现画家内心的情感,但其本身的独立价值还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表现。
三、为艺术而艺术的19世纪
19世纪是一个大发现和大革命的世纪,这是一个剧烈变化的世纪,人类突破了国家的限制,知道了世界的格局。人类社会阶级化催生了接二连三的革命运动,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法国的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人类迈入了现代社会,科技成就突飞猛进,电力的发明、生产生活的工业化,造成人们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绘画产生出很多不同的风格,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每一个风格都有自身的绘画语言特色,绘画手法开始大相径庭。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用笔平实严谨,表面肌理光滑,画中的现实人物显示出强烈的古典主义色彩。浪漫主义的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用笔流畅狂放,显示着另一种类似于巴洛克的画面肌理。现实主义的柯罗、库尔贝、米勒则形成的厚重踏实的画面肌理和用笔。这一时期的绘画手法较以前的巴洛克时期,在表达上更加自由和多样,明显、厚重的带有现实感的画面肌理使得绘画成功突围了照相技术带来的威胁,使得绘画得以区别于照片。显然,笔触肌理的绘画手法的变化是这种重要转变中的关键因素,但这个时期的绘画手法尚未完全独立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手法离不开现实绘画题材,手法更多的是为题材服务,再好的绘画手法也不能离开具象的表现对象而独立存在,就像梵高那鲜明美丽的色彩笔触必须依附在向日葵的叶子和麦田上一样,这种情况直到下个世纪抽象表现主义才有了重大的突破。
四、多元丰富的20世纪
20世纪以来,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新的社会需要有适应它的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经过塞尚的铺垫,随着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各种流派的出现,杜尚的“小便池”进入展厅,当代艺术观念受到汹涌澎湃的冲击,绘画观念进入了更为大胆的现代艺术探索时期,绘画的手法和表面形式内容也进入了空前自由的现代时期。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被放大到极致,各种工具、材料,甚至现成品都被当成绘画材料而应用其中,绘画手法开始脱离单一现实的绘画对象的再现性描绘,进入一个对人类更加宏大抽象的精神观念的表现性的承载和显现,让精神观念具有物质外壳,使绘画可以作为独立承载艺术观念的艺术创作手法而具备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将油彩与其他媒介混合,或者在画布上拼贴各种材料,如纸张、金属、物体碎片、印刷品等,给现代绘画肌理带来了重大改革。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安塞姆·基弗。出生于德国战败那年的基弗,其作品专注于德国历史的坎坷命运,尤其是关于战争的回忆。他在作品中就经常使用多种媒介,如树脂、叶子植被、沙子、乳剂、废金属片、旧照片等。这赋予画面以特殊的肌理,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在这里,肌理已经成为绘画重要的表现语言,它承载了作者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思考,绘画表现手法不再像以往任何时期只是为了描摹造型的需要,这种带有当代创作观念的肌理感是传统的绘画手法所做不到的,即不可替代,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摆脱了对自然的描摹和简单的审美,绘画肌理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完全得以体现。同样做法的还有美国的贾斯珀·约翰斯,他的代表作《旗帜》也是用色腊、油彩和织物拼贴而成。这一时期,画面肌理已经开始同时承担画面形式与内容两个问题,绘画肌理自身独立的审美值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并且成为艺术家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东西方世界的融合及全球文化的形成,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绘画手法特殊的表现力和形式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绘画艺术成为全人类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各个阶段西方绘画手法的研究,我们也得以更好地了解各时期西方艺术家的创作观念,这种研究有利于我们在面对全球化背景中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走得更远,对于我们研究和探索未来新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也是我们创作出更加切合时代主题作品的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王东,男,研究生,西安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