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80例临床回顾报道

2016-06-13 05:38林道增
当代医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方用养心甘草

林道增

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80例临床回顾报道

林道增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2.50%(50/80)、总有效率为91.25%(73/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25%(33/80)、72.50%(58/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使心率恢复规律,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辨证;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窦房结激动异常或者窦房结以外激动而阻滞了激动传导,进而导致心脏活动传导障碍,最终出现心脏搏动节律异常[1]。本病的临床表现以胸闷、气急、头晕、胸痛、抽搐、多汗等症状为主,病情严重时还会发生晕厥、猝死。中医将心律失常辨证分为6型:心脾两虚、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心肾阳虚、痰瘀内阻、气阴两虚,不同证型的病因各异,用药方法也有较大差异[2]。本研究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医辨证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洞口县中医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X线胸片、血压、血常规检查等确诊。其中心肌炎33例,肺心病25例,风湿性心脏病31例,冠心病49例,其他心脏疾病22例。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40~78岁,平均(58.3±9.5)岁,病程1~8年,平均(2.2±1.3)年。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42~78岁,平均(58.9±8.6)岁,病程1~8年,平均(2.1±1.2)年。其中心肌炎18例,肺心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29例,其他心脏疾病10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6岁,平均(57.5±8.3)岁,病程1~8年,平均(2.4±1.5)年。其中心肌炎15例,肺心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20例,其他心脏疾病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20103032,0.4 g/粒),口服,剂量为4粒/次,每天3次,持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应用非洛地平、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等。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1)心脾两虚型:方用归脾汤(党参20 g,黄芪、炙甘草各12 g,茯神、白术、红枣各8 g,川芎5 g),有痰者加郁金或陈皮。(2)心气不足型:方用补心丹(桂枝、甘草、五味子各15 g,黄芪20 g,红枣5枚,茯苓8 g),心悸甚者加牡蛎粉。(3)心血瘀阻型:方用桃仁红花汤(丹参12 g,红花、桃仁、芍药各10 g,川芎、炙甘草各8 g)。(4)心肾阳虚型:方用真武汤(冬瓜皮25 g,熟附子、黄芪、干姜各12 g),气短甚者加甘草。(5)痰瘀内阻型:方用瓜蒌并陈汤(瓜蒌25 g,陈皮、桂枝各15 g),痰量多者加甘草,烦渴、口苦者加远志,胸憋闷者辅以三子养亲汤。(6)气阴两虚型:方用炙甘草汤(炙甘草25 g,地黄12 g,党参10 g,麦冬、当归各8 g)。以水煎煮,分早晚2次温服,每天1剂,持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

同时采用中医辨证疗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冠心病患者方用黄芪、川芎、丹参、薤白、太子参,阴虚者加白芍、黄精,阳虚者加香附、细辛气滞者加香附、枳实、木香。高血压者,方用葛根、白芍、丹参、钩藤、白蒺藜、石决明、益母草,头部胀痛、耳鸣眩晕者加生龙骨、珍珠母,四肢麻木者加天麻、僵蚕。心力衰竭者方用黄精、黄芪、红花、茯苓、丹参、葶苈子、川芎。气阴两虚者加五味子、麦冬、当归,脾肾阳虚者加砂仁、肉桂、车前子、白术,气滞血瘀者加枳壳、郁金、法半夏[3]。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内容拟定疗效评价标准[4]:治疗后,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在60~100次/min范围内,缓慢性心律失常消失,为显效;部分心律失常症状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较治疗前提高5次/min以上,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心律失常属怔忡、心悸、昏厥范畴,临床以虚证多见,临床表现多为气血阴阳亏损,痰浊瘀血则为实证表现。参松养心胶囊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引起的冠心病室性早搏,其具有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益气养阴之功效[5]。

现代中医学专家认为,心律失常的病机在于隐血亏虚、心气虚弱、瘀血阻滞、痰浊扰心等,本病虚实夹杂,故临床治疗宜遵循辨证论治原则[6]。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心脾两虚、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心肾阳虚、痰瘀内阻、气阴两虚六型[7]。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面色无泽、持续心悸、困倦、眩晕、脉象弱结代、舌苔白,治疗以养血和平脉、补益心脾为主,方用归脾汤;心气不足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气短、心悸、倦怠、脉象结代凝涩细弱、舌淡。治疗以安心凝神、益气补阴为主,可用补心丹;心血瘀阻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短、心悸、胸背痛、脉沉、有瘀斑,治疗以温通气脉、活血化瘀为主,可用桃仁红花汤;心肾阳虚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气短、心悸、下肢及眼睑浮肿、面无血色、四肢冰冷、脉沉细、苔惨白,治疗以暖补心肾为主,可用真武汤;痰瘀内阻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气短、心悸、反胃欲吐、脉结代、舌苔白腻,治疗以益阳养心、祛痰宽胸为主,方用瓜蒌并陈汤;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全身乏力、心悸怔忡、多汗、口渴、脉沉细速、舌红,治疗以补气养阴为主,方用炙甘草汤。现代药理研究显示[8],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能够有效调理机体生理功能,对心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以抑制,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供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应用参松养心胶囊的对照组相比,采用中医辩证疗法的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这表明与参松养心胶囊相比,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使心率恢复规律,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1] 何飞.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 229-230.

[2] 王晓斌.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24(7):4447-4448.

[3] 冉启奎.应用中医辩证论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J].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24(6):192-19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33.

[5] 李月娟,毛静远.冠心病中医证侯特点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7):841-844.

[6] 莫薇.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 2(15):250.

[7] 杜言辉,刘洋.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79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267-268.

[8] 孔德立.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5):599-6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107

湖南 422300 洞口县中医医院 (林道增)

猜你喜欢
方用养心甘草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修身首先在『养心』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