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艳+李旭东+廖毅芳
[摘要]2014年12月,中央政府宣布增设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以其为试点带动其他地区协同发展。为满足广东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了解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状况,课题组对广东37家企业通过问卷及走访形式调研。调查显示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业务助理、货代操作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四个岗位;企业关注人才的外语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离岸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内容。提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今后改革应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自贸区;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
为更大范围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试点经验,发挥地缘合作优势,进一步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政府2014年12月宣布增设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笔者发现在广东自贸区建设及互联网+外贸背景的新常态下,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了较大错位,一方面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都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根本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未能与学校形成良好对接。同时2015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其建设目标中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同时也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自贸区建设需要。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指出,“高职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探讨适应广东自贸区建设,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高职教育只有真正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才能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1广东自由贸易区概述
1984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第一次给自由贸易区下了明确的定义:指一国境内一块区域,货物进出这块区域无需通过海关。自贸区发展初期,主要功能是存储和转口贸易,随后开始转向加工和制造活动。进口货物进入自由贸易区内不需要缴纳关税,没有限制配额,保税仓库存储时间也没限制。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两种:国内自由贸易区和国家间自由贸易区。国内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某一主权国家在其国境之内划出一块特定区域,在此区域内允许国外商品免关税进出。国家间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间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区域内数个国家与地区联合签订自由贸易区以减少或取消区内的贸易壁垒。[1]本文主要讨论国内自由贸易区。
全球范围来看,世界上119个国家已经建立超过2300个自贸区,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在自贸区发展方面滞后。截至目前,我国已批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目的是通过四大自贸区建设,先试先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带动各地区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政府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新趋势、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领跑者。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内其他地区有赶超之势,广东作为改革开放领跑者的优势逐渐弱化。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包含广东自贸区在内的第二批自贸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了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共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和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共28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与新获批的天津和福建自贸区不同,广东自贸区在前海、横琴、南沙3个新区的部分区域建设已有国务院批复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而在政策叠加后,广东自贸区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更开放、更便利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2]因此,广东自贸区承载了新时期改革的特殊使命,将为全国改革继续“探路”。
2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调查需求分析——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变化。2015年10~12月,课题组设计问卷调查广东37家用人单位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能力需求,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分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力图获得政策启示,改进目前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包括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核心业务领域、主要工作岗位,以及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证书等方面的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改革等提供有力依据,为专业改革指明方向和实施路径,切实为广东自贸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珠三角地区经营国际商务、报关、国际物流业务为主的各类企业。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一是业务类型。其中从事国际贸易业务企业10家,占样本27%;国际综合物流企业16家,占样本43%;进出口报关报检企业11家,占样本30%。二是企业性质。民营企业占58%,外商投资企业占16%,合资企业占1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0%;超半数企业是民营企业,与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构成基本吻合。综上所述,本次调查对象选取合理,在业务类型、企业性质上均符合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业对口企业,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可充分反映适应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2.3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业务领域等;第二部分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包括未来3~5年人才需求趋势、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岗位、适应广东自贸区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职业核心素质要求等;第三部分是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意见,以及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建议。
2.4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7家企业选择有需求,需求数5人以下;13家企业选择有需求,需求数5~10人;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需求数10人以上;11家企业选择不确定。问卷统计对人才需求保守估计,企业人才需求平均6人/家。截至2015年年底,广东自贸区新增企业4.3万余家,其中近一半是贸易航运等企业,可见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包括:货代员岗位群(其中包括国际货运揽货员、国际货运操作员、国际货运单证员、国际货运客户服务员),其衍生岗位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速递公司、集装箱租赁公司、码头、海关监管企业、外轮理货公司的主要岗位、负责箱管和拖运人员等;报关员岗位群(其中包括报关员、报关员助理);报检员岗位群(其中包括报检员、报检员助理);外贸业务岗位群(其中包括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广东省报关与国际货运业的90%是中小型企业,岗位设置主要包括报关员、报检员、货代业务员、货代操作员、货代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广东自贸区建设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助理、货代操作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这四个岗位,其次是外贸跟单员、货代单证员、报检员、外贸业务员。
2.4.2核心能力要求分析
80%的受访企业反映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外语能力、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50%的受访企业认为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技能证书和学历也是企业招聘时重点考察因素。说明今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及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采用企业访谈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跳槽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的个人定位和就业心态不正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还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普遍反映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应熟悉国际货运各环节的运作与管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能力;熟练运用英语处理商务英语业务、进行商务交谈能力;能够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报检,掌握组织多式联运经营管理与通关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技巧。
2.4.3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基本覆盖了广东自贸区对口企业主要岗位,但是专业课程体系需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应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现代物流实务(含仓储配送)、报关实务、HS商品编码、国际货运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市场营销、国际运输地理、报检实务等课程。同时,从自贸区建设的内容来看,自贸区更倾向离岸金融贸易、文化贸易、股权投资服务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从而对金融服务、高端贸易、航运等人才需求旺盛。[3]因此,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可应增设“国际贸易离岸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内容。调查结果同时表明,部分课程授课内容过于陈旧与实际业务情况有些差异,导致学生实操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下一步专业及课程改革的重点将是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3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建议
3.1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原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从事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代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深入企业与行业协会调查研讨,根据国际供应链物流核心业务领域及岗位工作任务的特定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国际货运综合操作能力、客户开发能力、国际商务营销客服能力、国际法规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进出口报关报检综合操作能力、国际货物仓储与配送能力、国际商务单证制作能力等。
3.2加强校企合作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应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作为兼职教师到校讲学,指导学生实习以及合作开发教材和开发课程。具体来看,我院应在与珠三角地区多家物流企业紧密合作的原有基础上,重点拓展与转型升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并在重点企业设立了校企合作联络中心,加强与这类企业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校外基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增加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同时本专业与行业协会建立了双向合作关系与顺畅的咨询沟通渠道;在上述基础上,立足于学校、企业、行业组织三方的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专业改革。
3.3优化课程体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导致该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广东自贸区建设,服务区域经济需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任务的契合度。因此,有必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并结合岗位工作任务来构建课程体系。以货代课程教学为例,按照货代企业的市场细分选择教学项目,根据货代各岗位的能力要求和企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为学生展示真实的货代企业工作环境、港口作业流程、仓储管理模式等,并配合教学软件的操作,进一步熟悉货代工作流程、单证的缮制和流转程序。[4]
3.4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外,对职业素质也有很高期望,他们希望员工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不要频繁跳槽。可见,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的要点。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强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通过开展职业心理教育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课堂分组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及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的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岚清.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1995:101-102.
[2]周汉民.我国四大自贸区的共性分析、战略定位和政策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5(7).
[3]肖勇.探讨适应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外贸人才培养方案[J].科技文汇,2014(12).
[4]刘银芬.高职货代人才需求调查及课程改革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5]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EB/OL].(2015-07-20).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07/t20150721_593534.html.
[6]黄庆强,郭婷婷.北部湾地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1).
[7]姚金华,陈丹,颜颖.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