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霞+刘利清+毛巍威+王仁洲
摘 要: 作者结合目前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及成因,分析了所在学校在实验仪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师资力量和仪器使用效率等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物理实验 设备管理 仪器利用率
引言
实验设备是高等学校从事实验教学、科研及科技开发等工作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工作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学历和理论知识,还对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尤为重视。因此,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各学院实验室所拥有的各类仪器设备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加,使得设备管理日趋复杂。此外,伴随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实验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实验设备的管理难度也在加大,这对于我们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一个很大挑战。如何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益,实现对高校实验设备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探讨高校实验设备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各高校对物理实验设备投入的加大,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率高,使用效率低。
国家对高校实验项目日益重视,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但高校在更新实验设备时往往陷入盲目采购的怪圈,同一院校的各单位为了使用方便,每个实验中心往往要将所需实验设备都配备齐全,这必然导致一些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降低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另外,一些老旧设备大多还可使用,只是由于年久导致部分仪器不能正常工作,一些重要零配件因厂家倒闭或消失无法及时配换到位,影响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仍能正常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只好闲置,造成设备的浪费。再者,一些实验中心在采购仪器设备时过度追求仪器设备的高集成度,往往忽略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工作中的原理示范效应,一些还能正常使用的仪器被这些高集成度的仪器设备取而代之,而新购进的仪器设备由于过于集成化,亦可称为包装化,学生只需进行面板操作,教师不能直观讲解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造成仪器设备的双重浪费。
2.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仪器设备能否发挥它的教学科研效果,关键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制度能否落实到位。仪器设备从购置,登记造册,到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报废等都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本校在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虽然各项制度较为完备,但操作性差,再加之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往往得不到认真执行。从采购设备开始,参与采购和招投标的人员中缺乏实验技术和教学人员的参与,采购的实验设备往往与实际教学的要求相脱节;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缺乏对仪器设备的归类、整理、登记,有些仪器甚至买回来就被放在实验室角落里无人问津,能够立即投入使用的仪器也经常因缺乏必要的保养维修而被弃之不用。由于没有有效的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因此,一些学生不爱惜设备和违反操作规程的事情屡屡发生,造成仪器被损坏。
3.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验,安排S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无论从专业知识结构、年龄层次,还是学历方面都偏低,造成在实验仪器管理和使用上,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才能真正做到管理到位,但目前大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实验教学的要求,无法处理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问题,这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工资不高,地位低下,也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本校实验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实验中心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我们实验中心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严格照章执行,在仪器设备借还保管、使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事故处理办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实验设备的一些元器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老化、损坏、设备性能下降、耗能加大等问题,如果这些实验设备不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继续使用,则将难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严重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3.目前实验室还有部分实验仪器利用率较低,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这些仪器资源的作用,是我们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
三、解决方案
1.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物理实验设备的管理首先要有健全的仪器管理制度,这是仪器管理的第一步,是基础保障,目前本校的仪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办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报废管理规定》、《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丢损赔偿办法》、《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办法》等,仪器的采购由各单位独立申请采购,重复购置率较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仪器的使用效率低。因此在管理制度层面,应加强各单位的沟通,建立有效的仪器共用共享制度,将类似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加强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验课程,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此外,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验设备的调配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其正常运行。
制度的建立应遵循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在现有的仪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对制度进行细化、具体化,将制度的可执行性放在首位,对仪器的采购计划、购置、验收、安装调试、使用、后期维修保养及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细则制定、人员专管,确保各个环节能够有序合理地进行。
2.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管理制度的落实,因此,基于目前的人员情况,有必要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多引进具有丰富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同时加强现有实验人员的培训,鼓励和帮助实验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管理状况与他们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并认真执行。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应安排专人,提前对其进行必要的仪器工作原理,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培训,实行高精密仪器的专人专管。
3.拓展实验项目,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为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教育的作用,应加强各实验室之间的仪器协调使用,利用网络技术,将仪器型号、使用范围、时间和使用情况公开,供学生或科研人员查询,预约使用。在各个实验室内部,要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将闲置的仪器进行整合,鼓励学生一起参与仪器的改造,增加实验项目;同时可以自制一些组件和现有的实验仪器相融合,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拓展。
结语
实验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制度的建立要遵循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度的执行需要专业的人员来保障和完成,而信息网络化发展将给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晓舒,等.加强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143-145.
[2]曾腾,王列峰.谈普通物理实验仪器的管理.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6):49-50.
[3]乔月凤.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科学,2009(6):168-169.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项目(2014XSG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