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军 李春燕 王晶霞
儿童眶壁骨折伴复视20例临床分析
李相军 李春燕 王晶霞
目的 分析20例儿童眶壁骨折伴复视临床表现。方法 抽取20例(24只眼)眶壁骨折伴复视患儿,通过眼眶CT观察患儿骨折部位、范围,并判断患儿眼外肌嵌顿情况。结果 20例患儿经CT检查,均为单纯眶壁骨折,18例为内侧壁和下壁骨折,患儿症状是复视,并伴运动障碍等视功能障碍症状。对于正前方及阅读位无明显复视;眼球运动障碍中,13例患儿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出院时,其中19例患儿复视现象彻底消失,1例患儿在出院时其眼球活动还不到位,在1个月之后复诊时可见眼球活动基本上到位。结论 儿童眶壁骨折会造成复视、运动障碍等障碍,临床需掌握儿童眶壁骨折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
眶壁骨折;复视
眶壁骨折逐渐成为眼科重点关注问题,复视是眶壁骨折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小儿眶壁骨折,其严重性明显高于成人[1]。患儿临床表现为眼球上转难以超过中线,出现复视、代偿头位等临床症状。目前骨折整复手术是消除骨折后复视的主要手段,但儿童眶壁骨折,粉碎性骨折范围小,嵌顿程度明显,其治疗难度明显增加[2]。因此本文就对20例眶壁骨折伴复视患儿为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为眶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抽取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2012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24只眼)眶壁骨折伴复视患儿,男12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4±0.7)岁;患儿眼眶骨折明确,眼球完整,无眼球破裂伤;排除其他眼科疾病对患儿视力的影响。
1.2 CT诊断 采取西门子64层螺旋CT诊断,取合适窗宽、窗位,常规CT行水平位、冠状位扫描,并三维重建,以此充分显示骨质、眶内软组织,确定骨折位置、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对严重复合性眼眶骨折患儿,采取计算机辅助操作
1.3 检查 对患儿行复视检查时,采取马氏杆、三棱镜检查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并利用同视机对各个方位的斜视角进行检查。在检查眼球运动时,利用被动牵拉实验、角膜映光法、主动收缩实及眼球自主运动等方法检查。
1.4 诊断标准 复视分级,0级:无复视;I级:周边视野复视,或超过15°;Ⅱ级:除了正前方、阅读位向下15°方向,各个方向均存在复视;Ⅲ级:包括前方、阅读位向下15°方向均存在复视[3]。
眼球运动障碍分级,0级:研究运动无限制;I级:一个或多个方向极限运动受限;Ⅱ级:眼球无固定,各个方向运动均限制;Ⅲ级:眼球固定不动[4]。
1.5 治疗方法 20例患儿均实施牵拉治疗:(1)在患儿入院后对于有外伤者均展开抗生素对症治疗,且已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促使局部水肿减轻。同时以能量合剂展开治疗。如有必要可给予止血药物治疗。(2)在受伤后3d实施牵拉治疗:告知患儿将眼球主动转动,对其运动受限情况进行观察,以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通过有齿镊将受影响肌肉的止点抓住,并牵拉向反方向,注意牵拉中保证用力均匀、持续,牵拉到位后再少量过牵即可。通常需每次反复进行2~3次牵拉治疗,连续治疗5d,嘱咐患儿每天将眼球尽量向各方向进行数次转动,特别是要超复视明显的方向转动。(3)伤后7d可给予活血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2.1 骨折情况 20例患儿经CT检查,均为单纯眶壁骨折,18例为内侧壁和下壁骨折,患儿症状是复视,并伴运动障碍等视功能障碍症状。
2.2 复视及眼球运动分析 20例患儿经复视检查,患儿以周边及其他方向复视,对于正前方及阅读位无明显复视;眼球运动障碍中,13例患儿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占65%。见表1。
表1 20例患儿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具体分析(n)
2.3 治疗与转归 20例眶壁骨折伴复视患儿经早期眼肌牵拉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患儿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均得到显著缓解。在出院时,其中19例患儿复视现象彻底消失,眼球活动均不受限,经3个月随访病情无明显改变。1例患儿在出院时其眼球活动还不到位,在1个月之后复诊时可见眼球活动基本上到位。
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复视,相关资料[5]显示,眼眶骨折对小儿眼球运动的影响明显高于成人,尤其是小儿眼球上转,难以超过中线,以复视、代偿头位为主要表现。而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实质上属于“单向阀”[6],通常眼眶骨折并伴组织嵌顿时,其骨折范围明显缩小,大范围的粉碎性骨折发生率较少,但存在更为明显的“嵌顿”程度。对儿童眶壁骨折伴复视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直肌嵌顿以及少数包括眶脂肪在内的“眶周膜”的嵌顿是导致儿童眶壁复视的主要原因[7]。在此次研究发现20例患儿经CT检查,均为单纯眶壁骨折,18例为内侧壁和下壁骨折,患儿症状是复视,并伴运动障碍等视功能障碍症状。对于正前方及阅读位无明显复视;眼球运动障碍中,13例患儿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出院时,其中19例患儿复视现象彻底消失,1例患儿在出院时其眼球活动还不到位,在1个月之后复诊时可见眼球活动基本上到位。眼球障碍是眶壁骨折主要并发症,对于单纯眶壁骨折,眼球障碍程度降低,以I级为主。
另外眶壁骨折患儿,在外力作用下会使运动神经损伤,出现肿胀或断裂,致复视的发生,而运动神经的逐渐改善,其复视程度也会改善。而患儿眶壁骨折超过2周,眼外肌纤维化明显及疤痕性收缩,且时间的延长,其疤痕和纤维化难以变平,致复视[8]。因此对眶壁骨折伴复视患儿,需早期采取适当方法治疗。本次研究中,20例患儿经早期眼肌牵拉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患儿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显著缓解。早期牵拉治疗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主要是小儿眶壁骨折多为复视,眼球内陷发生率较低,早期还钠嵌顿组织,可改善肌肉的淤血状态及纤维化和肌肉功能障碍。在牵拉治疗时,应注意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持续,不可追求软组织脱离嵌顿时有“突破感”。在牵拉到眼球正位且患儿复视消失之后,再少许过牵即可,不可过度牵拉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加重。若牵拉中患儿出现明显疼痛则应将治疗及时终止。
总而言之,儿童眶壁骨折会造成复视、运动障碍,需掌握儿童眶壁骨折临床特点,早期行牵拉治疗,以此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小儿治疗效果。
[1] 唐东润,孙丰源,吴桐,等.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影像特点与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9):1188-1192.
[2] 王树纲,邹吉新,张繁友.眼眶下壁骨折术后长期复视原因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5):361-362.
[3] 燕洪涛,王珊丹,刘斌,等.儿童眶壁骨折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3):161-162.
[4] 刘全羲,姜道林,赵春阳.经口内入路固定眶下缘骨折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56.
[5] 曲振杰.人造骨治疗眶下壁骨折塌陷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1):106.
[6] 沈勤,林厚维,范先群.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对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81-684.
[7] 朱奇,王毅,杨新吉,等.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7):719-721.
[8] 杨丽红,唐东润,孙丰源.未成年人眶壁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336-3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15
吉林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李相军李春燕 王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