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华 唐琼 陈芳 刘壁仪
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胡志华 唐琼 陈芳 刘壁仪
目的 对比分析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2种检测方法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50只腕)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18只腕经手术治疗)分别进行高频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按病程长短分组,统计在病程不同阶段2种检查的阳性率,手术患者则与手术结果相对照,通过各检测指标观察和对比2种检测手段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结果 病程0.6~1年的患者中,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术前超声发现腕横韧带增厚(9例)、腕管内腱鞘炎(4例)、腱鞘囊肿(3例)、正中神经有瘤样改变(2例),手术证实与超声及电生理检测相符。结论 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2种检测方法相互弥补各自不足却不可互相替代,可从不同角度对CTS作出诊断和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而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高频超声;神经电生理;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上肢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为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进而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手部疾病。应用神经肌电图进行的电生理检查是诊断CTS的主要辅助诊断手段,更被认为是诊断CTS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利用高频超声来评估
CTS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将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2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CTS的检查诊断方法和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CTS患者40例(共50只腕),男12例,女28例,年龄17~70岁,平均(47.5±10.5)岁,病程1周~20年,平均(12.0±3.1)个月。所有病例排除颈椎病、近端正中神经嵌压、腕部骨折、周围神经损伤或已行手术治疗及内科系统疾病的患者。40例(50只腕)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和电生理2种检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名(50只腕)作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设备 ⑴高频超声:使用Philips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高频探头频率7~12MHz,检查条件设为肌肉骨骼。⑵电生理:使用丹麦Keypoint4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
1.2.2 检查方法 ⑴高频超声:被检查者取坐位,肘部以下置于检查床上,上肢前屈45°,肘关节屈曲45°,前臂、腕、掌均水平放置,掌心向上,腕下垫一硬物使腕关节处于中立位。先纵扫在长轴切面观察正中神经走行、形态、有无受压、肿胀以及腕管内有无积液、肿物等,来回移动探头,选取正中神经显示最宽的切面,在桡尺关节水平测量正中神经的横径(D);然后做横切面扫查,观察正中神经及腕管内容物,依次在桡尺关节、豌豆骨和钩骨钩水平对横截面上正中神经的横径(a)、前后径(b)和横截面积(CSA)进行测量,分别得到a1、b1、CSA1,a2、b2、CSA2和a3、b3、CSA3,并记录。⑵电生理:室温控制在25℃左右,被检查者取卧位,皮温控制在33℃以上进行。神经传导测定检查:常规以同侧正常尺神经作为参照,包括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Ⅰ.SCV:采用顺向法,正中神经:拇指、中指刺激,腕部记录;尺神经:小指刺激,腕部记录;观察并记录SCV及其波幅(SNAP)。MCV:正中神经:腕部刺激,拇短展肌记录;尺神经:腕部刺激,小指展肌记录;观察并记录末端运动潜伏期(DML)、MCV及其波幅(CMAP)。Ⅱ.肌电图(EMG)检查:以同心圆针电极分别检测拇短展肌、桡侧腕屈肌、小指展肌,观察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时有无纤颤波、正锐波等自发电位及轻收缩状态下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和波幅以及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的募集反应。
1.3 判定标准 ⑴高频超声:至今尚无公认的CTS超声诊断标准,本研究所用参考值为对照组25名(50只腕)健康志愿者的正常范围。以超声各观察指标>对照正常组数值为阳性判定标准。⑵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以<对照正常组均值-2.5倍标准差为减慢,潜伏期>对照正常组均值+2.5倍标准差视为延长,诱发波幅<对照正常组均值的50%为降低。EMG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和(或)正锐波、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对照正常组均值20%及波幅增高>对照正常组均值70%或运动单位量减少或无力收缩、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或无力收缩为阳性判定标准。电生理诊断分度参考美国电生理诊断协会公布的诊断标准[1]。⑶手术治疗的患者与手术结果相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40例(50只腕)CTS患者的超声与电生理检测情况及比较在病程0.6~1年的患者中,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个月以下的患者,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率高于超声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在行电生理检测与超声检测的异常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40例(50只腕)CTS患者的超声与电生理检测情况及比较(n)
2.2 40例(50只腕)其中18只腕入院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减压松解术。术前超声及电生理检测的对照情况如下:9例超声表现为腕横韧带增厚,正中神经不同程度受压,CSA增大,尤以豌豆骨水平明显;电生理表现为中度或重度损害。4例超声表现为腕管内腱鞘炎;电生理表现为中度损害。3例超声表现为腱鞘囊肿挤压正中神经;电生理表现为重度损害。2例超声表现为正中神经有神经瘤样改变并神经受压;电生理表现为中度或重度损害。以上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术前超声及电生理检测情况相符,手术结果证实手术符合率为100%。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CTS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神经传导测定和肌电图2个方面的诊断[2]。CTS神经电生理的特征与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CTS仅表现为正中神经SCV轻度减慢或SNAP波幅降低;随病程延长和病情发展,出现正中神经DML延长,MCV尚可在正常范围;随病程和病情进一步进展,或可出现正中神经MCV异常;晚期重度患者可出现SNAP或CMAP不能引出或伴有拇短展肌EMG呈神经源性损害表现[3-5]。本研究40例50只腕中,病程在1个月以内(最短的1周)检测异常率达50%,病程1~6个月的检测异常率为62.5%,6个月~1年的检测异常率为84.6%,1年以上的检测异常率达100%。超声诊断CTS主要以豌豆骨水平的正中神经CSA增大为依据[6]。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发现豌豆骨平面正中神经CSA增大是CTS最具特征的形态学改变。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病程0.6~1年的患者中,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晚期的中重度CTS,阳性率与电生理检查基本一致。
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作为2种不同的检测手段,能够从不同角度对CTS的诊断作出阐释。电生理侧重于评价正中神经的功能状态,尤其是病程早期超声检测参数不够敏感、诊断阳性率低时,电生理往往已经有阳性发现,其中SCV是较敏感的指标,它可以在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典型甚至无临床症状、又无DML延长、腕上下传导时间延长及拇短展肌EMG异常等情况下,首先表现某一指或几指的SCV减慢,可提示亚临床状态[7]。本研究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电生理SCV异常,追问病史,证实受检者有不典型临床症状而未引起重视,追踪病例发现进展为早期的轻症CTS患者,排除实验假阳性数据的可能。因此,电生理对早期、轻症CTS的检出,筛查高危人群,及早给予干预,对治疗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电生理的局限性在于本身不能显示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周围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而高频超声却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腕管内外的空间状态与结构改变,与万泉[8]所得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尤其有意义,术前超声可为手术医生提供足够的影像学信息,包括明确病因、卡压部位、腕管内的解剖变异等,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切口的位置、手术松解的范围等提供帮助,从而避免手术的副损伤,达到更好的手术疗效[9]。本研究的手术患者在术前超声发现了腕横韧带增厚(9例)、腕管内腱鞘炎(4例)、腱鞘囊肿(3例)、正中神经有瘤样改变(2例),手术证实与超声检测相符,证明超声检测的特殊发现可使手术更具针对性。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2种检测方法相互弥补各自不足却不可互相替代,可从不同角度对CTS作出诊断和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而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1] Kimura J.Electrodiagnosis in diseases of nerve and muscle:Principles and Practice[M].2nd ed.Philadelphia:Davis FA,1989:288-304.
[2] 梁志安.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征[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55-56.
[3] 张丽香,李吕力.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7):688-691.
[4] 杨继红,刑威,姚颖.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意义[J].现代医学,2012,40(2):216-217.
[5 刘小明,许亮,包凌云,等.超声定量测定正中神经诊断腕管综合征[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6):632-634.
[6] 王晓磊,哈斯.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6-17.
[7] 徐林,侯春林.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1008-1010.
[8] 万泉.神经电生理检查在2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4):311-313.
[9] 韩春风.掌心刺激法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22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and neuro-electrophysiology 2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Selecting 40 cases (50 wrists) of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mong which 18 cases have had wrist surgery),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duration of disease,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in different stages were recorded; the surgical cases are in contrast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ery.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wo detection means were observed through all kinds of detection of indicator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Among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between 0.6-1 years, abnormal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ltrasound check,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surgery, surgical cases found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thickening (9 cases. ) through ultrasound, carpal tunnel tendon sheath (4 cases), ganglion cyst (3 cases), tumor-like changes in the median nerve(2 cases), the surgery conforms to ultrasound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 Conclusion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each other, but can not replace each other, they can mak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the CT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providing important and valuable diagnostic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01
广东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胡志华 唐琼 陈芳 刘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