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秀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
张美秀
目的 探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精神病患者均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在心率及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患者治疗前为(85.2±18.4)分,治疗后为(45.3±18.5)分。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例治愈,21例显效,2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精神病患者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病、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精神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神经病为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行为、心理及神经系统功能异常[1]。其病因多为遗传、神经生化等内在因素及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共同导致。近些年随着神经病物理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常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该技术为治疗前注射肌松剂,后经电流刺激使患者丧失意识,以控制抽搐发作。本研究中精神病患者均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64例精神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4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0±6.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CCMD-3规定的精神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兴奋、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甚至出现妄想、自伤等。其中排除具有严重肢体障碍、脑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治疗前30min给予肌注0.5mg阿托品,1.8mg/kg,静注丙泊酚,直至眼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协助患者平卧,于两侧肩胛处放一软枕,使头部过伸,脊柱向前。在口腔内上下臼齿间插保护器,将导电胶涂在紧贴患者双颞区,后给予通电治疗。然后加压吸氧促进患者呼吸恢复,3次/周。治疗期间可给予患者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2)经阳性与阴性评定量表(PANSS)进行治疗前后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与总分评分。(3)临床疗效:经阳性、阴性症状评定表(PANSS)表确定疗效。治愈:PANSS减分率为75%~100%;显效:PANSS减分率为50%~76%;有效:PANSS减分率为25%~49%;无效:PANSS减分率为低于25%。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12.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在心率及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比较(x±s)
2.2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在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患者治疗前为(85.2±18.4)分,治疗后为(45.3±18.5)分。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评分比较(x±s)
2.3 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64例精神病患者中,16例治愈,21例显效,2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0.6%。
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认识及行为等活动异常,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与学习。严重时患者在病态心理中会攻击他人、自杀。现临床认为该病是由于缺失或重叠多处基因,使得丘脑、大脑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患者思维、意识、行为等出现异常[3]。精神病患者多在青年时期发病,呈间歇性发作或持续发作。精神病还严重影响患者动作行为,致残率较高,患者难以担负自身或家庭责任,因此应及时发现,尽早治疗[4]。当今随着工作压力加大,精神负担加重,精神病患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严重社会问题[5]。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式,不仅可降低患者精神负担,还可减轻社会负担。
无抽搐电休克为基于原有抽搐性电休克发展得出的神经病治疗方式,在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下注射肌肉松弛剂后展开治疗的物理治疗方式[6]。机制主要表现为适量短暂电流刺激大脑,使患者保持无意识状态,使脑皮层广泛性放电,进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国外报道也指出[7],无抽搐电休克为快速、安全、有效治疗精神病方法之一。其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病症,可迅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还可预防长期应用精神病药导致的恶性综合征。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全麻状态下,患者丧失意识,经特定量短暂脉冲式矩形波电流经过脑部,使皮层广泛放电,进而控制精神症状[8]。经传统电抽搐治疗易受基础性疾病影响,且年龄超过60岁患者,可损害其肝肾功能。通常传统抽搐电休克治疗在患者意识清醒情况下进行的,患者会承受肉体痛苦,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还会并发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9]。
同时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还与患者依从性相关,若患者未坚持治疗,则疗效不显著,甚至复发[10]。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与家属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抵触与恐惧心理,认为该方式为电击达到治疗目的,具有一定危险性,会存在后遗症等,常会中断或拒绝治疗。因此在治疗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使其积极接受治疗[11]。通常来说,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应用麻醉剂、肌肉松弛剂也会促进缓解患者情绪,使患者平静接受治疗,减轻患者心肌收缩强度,控制骨折继发癫痫发作、心血管意外、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中64例精神病患者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患者阳性、阴性症状、精神病理与总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疗效良好。
综上所述,精神病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应证广泛,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而且还可监测治疗中各项重要参数,为临床提供了可靠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丽,王婷,朱世海,等.心理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的影响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6):112-113.
[2] 李秀丽.无抽搐电休克病人中断治疗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52-53.
[3] 农彩云.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女性住院精神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C):568-569.
[4] 王香红,张振兰,朱颀峰,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383-386.
[5] 王珺,韩继云.个性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20-21.
[6] 刘元华.无抽搐电休克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40例对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425-426.
[7] 彭玉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人性化护理[J].北方药学,2012,9(2):125-126.
[8] 李璐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6.
[9] 余正和,杨永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50-51.
[10] 张盛杰,陈静,张利红.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8(24):10-11.
[11] 张群华,杨仲利,李逸鸿,等.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 24(l):48-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43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张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