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江 张彬云
武宣县公安局,广西 武宣 545900
死后细菌学检测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初探
黄鸿江张彬云
武宣县公安局,广西武宣545900
摘要:目的:评价死后细菌学检测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30只,10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纳入A组,10只制作缺氧缺血模型20min确认死亡纳入B组,10只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纳入C组,不给于治疗,待死亡,分别在死后3、6、9日,取后肢深部肌肉,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TP水平,另取30只SD大鼠,同法处死,分别在死后第1-10日,采样取后肢深部肌肉、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镜检。结果:以ATP浓度对数值作为横坐标,以相对发光单位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呈一元线性方程Y=0.815X+9.015,R2=0.998,P<0.01;A组、B组、C组死后第3日、6日、9日ATP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培养、厌氧培养,A组、B组、C组肌肉、肝脏、脾脏、肾脏细菌培养阳性出现时间、优势菌类型差存在差异。结论:死后细菌学检测可用于死因鉴定中,ATP、细菌培养与鉴定等都可作为死因判断依据,但检测结果受观察时间等因素影响,同时是否适用于野外大型动物死亡尚无明确定论。
关键词:死因;细菌学检查;司法鉴定
死因鉴定是司法鉴定的基础工作,是法医学鉴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性仅次于死亡时间。但需注意的是,死亡24h之内,尸体尚未发生腐败,但死亡24h后,尸体便逐年开始腐败,出现各种晚期尸体现象,出现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尸体组织形态逐渐崩解、内源性化学物质不断降解,难以建立相应的死后细菌学检查体系。目前尚无一个确切、完整、系统的“法医微生物学”概念与理论,但法医学、微生物交叉融合内容已较丰富。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材料
取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150-200g,随机分为10组,其中10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纳入A组,10只制作缺氧缺血模型20min确认死亡纳入B组,10只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纳入C组,不给于治疗,待死亡。分别在死后3、6、9日,取大鼠尸体,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取后肢深部肌肉,准确称量成若干份,每份100mg,编号放入灭菌EP管,-70℃冻存待测。设备采用TD-20/20Luminometer、ATP、APyrase等与相关检测试剂盒。另取30只SD大鼠,同法处死,分别在死后第1-10日,采样取后肢深部肌肉、肝脏、脾脏、肾脏组织。
(二)方法
1.检测组织中微生物ATP
取样本0.10g 2ml无菌均浆器中,加入0.9ml 4℃无菌生理盐水,均浆,收集5ml放入无菌EP管中,1ml无菌生理盐水振洗,3次,混匀3000r/min离心5min。取离心后样品上层清洗50μl检测管内,加入50μ Triton X-100与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混合液,37℃赋予10min,沸水水浴1min,加入100μl BacTier-GloTM检测液,孵育5min,检测发光值,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空白,计算ATP标准曲线。
2.菌种培养鉴定
获得均浆,接种,以分区划线法接种于培养皿中,每份样品接种2份,分别在37℃有氧条件和37℃无氧条件下培养24h。采用接种环刮培养菌落,涂抹在栽载玻片中央,酒精灯烤制细菌涂片,采用Granm染色法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
(三)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微生物ATP
以ATP浓度对数值作为横坐标,以相对发光单位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呈一元线性方程Y=0.815X+9.015,R2=0.998,P<0.01。A组:死后第3日、6日、9日,-Log([ATP])分别为(10.63±0.14)%、(7.81±0.11)%、(8.17±0.12)%,B组则为(7.82±0.15)%、(6.17±0.12)%、(7.52±0.20)%,C组则为(12.7±1.27)%、(10.6±6.42)%、(11.8±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菌种培养鉴定
普通培养,A组与B组1-3日,肌肉、肝脏、脾脏、肾脏均无细菌生长,C组脾脏、肾脏细菌培养阳性。均厌氧培养后,A组3-10日组织均有细菌长出,主要为G-小杆菌,死后7-10日出现G+大杆菌,B组3-5日组织有细菌长出,6-10日见G-小杆菌,C组组织见金黄色葡萄糖球菌,3-5日出现杆菌。
三、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不同死因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得到的不同后肢深部组织微生物AT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死因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得到的不同组织细菌培养阳性出现时间、优势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反映死因、死亡时间对微生物的繁殖存在显著影响,不仅影响微生物含量还影响微生物含量。但需注意的是,受死亡环境、尸体所在环境、尸体大小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尸体腐败速度、细菌类型定然存在差异,该法是否可作为野外死亡人的死因鉴定尚存在异议,但在发现较早、医院死亡及时冷冻的尸体死因鉴定中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子琴.法医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6-0150-01
作者简介:黄鸿江(1978-),男,壮族,广西武宣人,本科,武宣县公安局,法医师(初级),研究方向:法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