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的服务机制构建

2016-06-12 10:39曾培元
教师·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受训者学分制学分

曾培元

一、学分制背景分析

1. 什么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学分制的原则是:学生某一课程成绩合格,即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不同课程的学分累加,若达到学校规定的总学分数,就准予毕业。

2. 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 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改进是在美国。选课制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1869年由埃略特在哈佛大学建立并推广,到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高校均已实行学分制。

我国则早在1919—1923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大力倡导下,北京大学曾一度实行学分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前苏联的模式,将学分制改为学年制,直到1978年,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行学分制。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中正式肯定了学分制。1993年,《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这样,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分制开始大范围内实施。现在,学分制逐渐并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

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9工作要点》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行学分制,将教师培训学分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湖南省教育厅立即贯彻教育部的精神,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后,于2011年在全省普遍推行,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五年内需修满360学分,其中,校本研修120学分,专项培训160学分,教育技术与能力培训80学分。遵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认识到我们培训机构亟需转型,在着眼于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帮助绝大部分教师修满规定学分。培训人要树立服务意识,培训机构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服务机制。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人、财、物的调控,硬件、软件的配置,时间安排、空间定位、过程分析、结果评价等方方面面。现在就其中六个问题进行阐述。

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服务团队

在任何时候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人都是第一位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基于这一点,在整个机制的构建中队伍建设是关键。培训服务团队建设采取立足本校和适当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立足本校就是主要依托学校现有教师资源进行培训服务,这种依托是一种提升发展式的依托,即大力提高培训教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的目的。提升培训团队素质可以采取三条途径:一是自学,要求全体教师每年在培训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读两本专业书,做五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二是加强校本研修,学校成立文科、理科、综合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要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学习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另外,学校还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专任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前不久,为适应即将全面铺开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学校举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暨网络空间人人通”培训班,有28名教师参加学习 ,请校内的四名教师授课,为了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培训均放在晚上进行,先理论学习,后实践操作,这历时半个月的集中学习,大家热情高,勤学好问,认真学习,细心操作,收获颇丰。大家觉得这样的培训班要经常办。三是将教师送出去进修学习。有送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的,有参加各种主题研修培训班的,也有参加国家或省里举办的专题研讨会的,通过外出学习,他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素质。

适当引进分固定性引进和流动性引进两种机制。固定性引进就是从高校选拔一批或者从其他学校选调一批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深厚、教艺精湛、乐意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到培训者团队中来;流动性引进就是根据培训需要不定期地从省教师发展中心、高等院校、各级教育学院、教科院聘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有时甚至从中小学校遴选一些优秀教师来讲课。

2. 正确界定和认识培训服务对象

培训工作说到底就是培训者与培训对象在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要搞好培训服务工作必须正确界定和认识培训对象。我们的培训服务对象主体是中小学教师,但有些培训也涵盖非教师群体,譬如,普通话培训、学历教育,社会上的其他群体有人参加。界定对象不难,难就难在正确认识对象。而认识对象的最佳途径就是迈开两腿走出书斋,深入教学一线,近距离接触他们,以问卷的形式或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进行调查研究,知其所需、知其所惑、知其所难、知其所爱、知其所恨、知其不能,只有这样,摸清了底细,掌握了情况,培训服务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 明确培训服务内容

培训项目众多,内容丰富,有教育技术与能力培训、普通话培训、岗位素质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培训、心理学培训、师德教育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幼儿园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美术教师培训、高中学科主题培训、学历教育培训、通识课程培训,另外,还要承担“国培”任务及其他临时性培训,各项培训有十八项之多,可谓点多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对于这众多的培训内容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师训工作计划作出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在每年两次的师训工作会议上均由主管师训的副校长宣讲计划,并通过与会领导将计划内容逐级传达,最后让每一位老师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参与其中。

4. 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强化其保障功能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此可见,在一项工作中,后勤服务虽居幕后,但何其重要。围绕培训工作的后勤服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为教学服务,这主要是指教学场地的准备、教学设施的维护以及教学用电用水的畅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需要,特别是远程网络培训的常态化,学校正在积极筹备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硬件购置已在洽谈,软件建设也紧锣密鼓,这项工程第一期投资需200万,后续资金量更大,学校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生活服务,这主要包括茶水供应、食宿安排、交通工具调配,等等。三是免费培训政策的实施,后勤服务部门需在资金筹措上大做文章。这些工作琐碎繁杂,看似平凡不起眼,稍有不慎便影响全局,因此,在工作中要求后勤服务人员精心思考,用心检查,细心准备,耐心接待,服务到位,保障有力,真正做到万无一失,让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让受训者充分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和家的温馨。

5. 反馈服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

培训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参与主体多元:有管理者,既有综合宏观管理的各级领导,又有微观细节管理的班主任;有执教者,有后勤人员,这些人员都属于服务主体,另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服务客体——广大受训者。二是环节复杂,从报名到取证有十来个环节,且环环相扣,任何一环脱节,整个培训链就会断裂。为了让这个系统工程有序运行,必须增强服务主体的责任感,强化其服务意识,督促其到岗履职,激化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测其工作成效。工作成效检测就是服务质量评估,在充分尊重受训者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问卷形式、个别征求意见、开座谈会等措施进行服务信息反馈,对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最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与服务主体见面,使其知优劣,明得失,促其在以后的工作中纠错改过,扬长避短,提高服务质量。

6. 构建科学高效服务机制的原则

要构建科学高效服务机制并使其有序运行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这里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指的是受训者,这要求培训人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要从受训者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着力于他们素质的提升,一切为了他们。二是质量至上的原则。没有质量的服务是原始的、低效的,是达不到目的的。这要求培训人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凸现质量目标,实现优质服务。三是团结协作原则。培训服务工作点多面广、环节繁杂、参与者众多,要想使工作顺利开展,除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外,更重要的要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行其是,结果是内耗严重,人心涣散,工作瘫痪。要做到团结协作,首先,要有核心、有权威、有强有力的领导,其次,班子成员之间要开诚布公,肝胆相照,通力合作,最后,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要和谐、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人齐心齐,锣齐鼔齐,泰山动移。

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的服务机制构建成功,将大大增强广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的自觉性,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这种促动到自动的转变,极大地激活了受训者的学习动因,极大地激化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也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益。它有利于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培训机构职能转变,从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受训者学分制学分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