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靓
记得三年前,我带着对特殊教育的满腔热情走上了特殊教育的岗位。刚接手我们班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上五年级了,他们上课没有兴趣,自觉性和纪律性也比较差。对于这么一个年轻的新老师,他们心理上对我有一种排斥,有时会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第一次走进课堂,我精心备课,收集了许多资料,心想上课的时候可以和学生讨论,可谁知道现实不是我想的那样。他们的基础很差,最简单的词语都不知道意思,更不要说句子的意思了,课堂成了我一个人 “自说自演”的舞台。为此我很苦恼,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这些学生。就在这个时候,我和同事的一次聊天提醒了我:特殊教育学生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学生是有明显差异的。他们在学习中常常表现出阅读、书写、算术等言语能力的障碍,或时空认知、运动能力和社会认知等非言语能力障碍。他们在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中成功体验少,挫折压力感多,社会适应不良及情绪、行为问题妨碍这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在学习生活中采取的消极态度,进一步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发展。
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应该有一套适合其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例如,听障学生虽然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但对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们对一些直观的、自已已经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东西很容易理解,对一些非直观或没有社会经验的事物,往往表现不出热情和兴趣。于是,我想到“兴趣教学”,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以后,每次备课时,我都要根据讲课内容寻找一些对应的图片、视频给他们直观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我发现他们对电脑非常感兴趣,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我开始教他们运用百度图片搜索我们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在百度图片中输入词语很快就出现了相应的照片,学生一看就明白是什么了,而且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使我的教学顺利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实践证明:形象生动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学习上的困难解决了,但是他们行为上自觉性和纪律性的缺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的班级的学生非常自觉,非常遵守纪律,为什么我们班的学生就是不听话呢?想了想,我觉得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 “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 “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逆反心理”。所谓的“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特殊教育学生因自身身体的缺陷,往往会比较自卑,有时更需要通过其他行为来彰显自己的自尊。
刚带这个班的时候,班上五个人中只有一个女生,学校纪律最差的也是我们班,时间一长孩子也就破罐子破摔,犯了错也是一脸不在乎。记得有一次,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准备和孩子们聊聊出去的事情,可还没等我进教室便听到教室里传来一声巨响,“出什么事了”,我心里暗暗想,正准备去教室看看,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舞足蹈。我赶紧跑到教室,陆XX见我来连忙向我说明事情原委,原来早上八年纪的一位学生来我们教室和邢XX吵架,然后打了起来,八年级的那位学生把桌子砸坏了。真是一帮不省心的学生啊,我看着倒在地上摔烂了的桌子气得脸都绿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学校的东西他们就是不懂得爱惜,随意破坏。我知道批评是没有用的,该想个办法让他们爱惜公物。我让他们回到座位上,说道:“老师今天想让你们自己想想该怎么办?”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出起主意来,有的说叫八年级的那个学生赔,有的说叫班上的那个学生赔,还有的说谁弄坏的就叫谁用那张坏了的桌子……点子五花八门,趁着他们兴致正浓,我说道:“好,你们的点子都不错,那如果不是桌子,是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坏了怎么办呢?你们自己的桌椅是你们自己的,你们会爱惜,可教室的电视,电灯等都是公共财物,谁负责呢?”这下可把他们难住了,一个个都坐在位置上苦思起来……“同学们,桌椅平时都是你们自己用,那么教室的电视谁用的?”我问道。“我们大家用的。”学生们答道。“既然是你们一起用的,那就你们一起负责,以后要是教室里的东西坏了,你们一起负责。”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通过这件事情,学生们明白了公共财产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而不是你推我、我推你,随意破坏。这件事情也让我明白,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不能一味地通过批评和责备来达成,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疏导。
三年过去了,渐渐的,渐渐的,我惊异地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变得活泼起来,变得自信和懂事起来。细小的变化由衷地让初为人师的我感到欣慰和满足,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着我不断努力。老师要感谢你们,和你们一起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