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静
广西著名学者莫乃群
黄静
莫乃群
莫乃群,1911年出生于藤县古龙镇,是广西当代著名的民主人士、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在经济、金融、新闻、书法、史志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
莫乃群出生未满4个月,父亲莫善钦就被土匪杀害了。母亲黄氏出身书香门第,丈夫被害后把全部心思放在唯一的儿子莫乃群身上。莫乃群稍懂事时,她便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希望他日后能成为有用之才。在知书达礼的慈母影响和悉心培育下,莫乃群从小就养成了好学的品格。
1926年至1931年,莫乃群到设立在梧州的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广西省立第四高中读书。期间深受进步教师夏征农、徐翔穆等的影响,接受了反帝爱国思想的熏陶,参加了进步学生运动。
1932年秋,莫乃群到上海,经夏征农介绍在“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部工作。在馆长李公朴,读书指导部负责人夏征农、艾思奇等进步学者的影响下,莫乃群广泛阅读进步的文化书刊,并开始攻读马列主义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著作。
1934年秋,莫乃群东渡日本求学,他一面读书,一面翻译了苏联作家著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寄回上海出版。
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莫乃群毅然回到上海,在爱国民主人士,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创办的“上海生活书店”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
1938年11月,莫乃群回到桂林,在《广西日报》社负责写社会评论工作,1942年在广西大学任教授,1943年又回到《广西日报》任总主笔。
这期间,他组织了评论委员会,约请当时在桂林的救国会成员、进步学者写社会评论和专论。利用桂系当局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使桂系的机关报为抗日救国和进步的民主运动服务。
1944年秋,日寇入侵桂林。莫乃群和部分进步文化人士疏散到昭平县,与陈劭先、欧阳予倩等创办《广西日报》昭平版。
莫乃群以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作为办报的指导思想,宣传抗战、团结、民主。他将共产党的新华社电讯巧妙地改为“外电”,报道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情况,使桂东、广东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人民群众了解抗战形势和中共的抗日主张和方针,对激励人民开展抗日斗争,起了宣传鼓动作用。
1945年春,莫乃群在昭平县黄姚镇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明确提出“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莫乃群回到桂林,任《广西日报》总编辑。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莫乃群和一批地下党员经广州到达香港。莫乃群担任《新生日报》主笔,不久应邀到香港达德学院任教授。达德学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由民主人士出面创办的一所大学,目的是安置在内地受迫害的民主进步教授,接纳有志求学但无处容身的青年学生。
在教学之余,莫乃群出版了《历史唯物论浅说》、《货币与银行》两部著作,并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负责学院民盟支部的工作。他还负责广西留港同乡会的工作,联合各界人士募集捐款,资助回广东、广西参加对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青年。此外,莫乃群还印制大量宣传品寄回广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罪行,宣传共产党“团结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为粉碎蒋介石进攻,建立民主的中国而奋斗”的政策。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变化都代表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兴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实际上也是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体现。在进行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弄清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改变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而不应该单纯地对其开展定性研究,一定要理清人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人本主义出发实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3]
1949年,香港达德学院因为有进步色彩,被港英政府查封后,莫乃群出任香港《文汇报》总编辑。此后,他一直积极参加驻港中共组织领导的各种民主进步活动,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而斗争。
广西解放后,1950年1月,莫乃群应广西省省长张云逸之邀,回到南宁。此后,他担任过广西省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通志馆馆长等职务,以著名的民主人士、史志学家等身份,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新广西出力。
1983年,72岁高龄的莫乃群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莫乃群喜欢书法。1926年到梧州读初中后,他养成了一有空闲就练习书法的好习惯。当时纸张奇贵,他就利用废纸和纸边纸角练习,就是一张手指大小的纸条也不浪费。
经过长期苦练,莫乃群的字苍劲凝重,别具一格,是广西著名的书法家,在广西各地和家乡许多地方都留有墨宝。
莫乃群的书法作品
在桂林王城公园独秀峰下月牙池畔的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上,有莫乃群书写的“主义常新”四个字。这些字笔画刚劲有力,笔势雄健洒脱,表达了莫乃群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意味深远。
莫乃群1 5岁时就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此后几十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建立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而四处奔波。建国后,莫乃群在自治区担任要职,忙于政事、社会活动,很少有机会回家乡,可是家乡在他心里的份量一直很重。晚年退居二线后,莫乃群自愧对家乡关心得太少了,一直想为家乡父老多做些好事实事。
1983年,莫乃群为藤县人民政府重建的“明督师袁公崇焕纪念碑”题字,并作一诗:“故里丰碑意倍亲,辄从爱国识忠纯。辽东战守筹三著,天下安危系一身。回救京师成大捷,横扫敌阵等轻尘。河山赖有英雄气,常使风光物色新”,热情赞颂藤县籍的力抗后金的英雄袁崇焕。
1984年6月,莫乃群应邀主持了在藤县举行的“全国纪念袁崇焕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全国第一次开展袁崇焕历史研究学术研讨活动,收到了高质量的论文51篇,出版了《袁崇焕研究论文集》、《袁崇焕资料实录》,是袁崇焕研究方面的里程碑式的一次空前盛会。
1985年11月7日,莫乃群牵头组织广西农学院、广西农垦大学的学者专家一行12人到藤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发展藤县农村经济”专题考察活动,分别撰写了13篇论文,对藤县发展水稻、甘蔗、西瓜、八角、肉桂、茶叶、水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非常可贵的建议。此后,他还多次组织率领专家学者回藤县考察指导,为科技兴藤献计出力。
1986年,莫乃群出版了诗集《晚情集》。1983年以来,他主编出版了《广西地方简史》《桂苑书林丛书》《广西历史人物传》《广西文史资料选辑》《广西史志资料丛刊》等记录广西历史的重要丛书。
1990年6月24日,莫乃群在南宁病逝,终年79岁。
责任编辑: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