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抗战兵工文化的历史记忆

2016-06-11 10:21王君宏常畅
公民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江北区兵工兵工厂

王君宏 常畅

2016年3月9目下午,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位于江北区北滨路嘉陵江边的大石坝二村一片老旧厂房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江北区区委书记杜和平等一行,他们是专门来调研“长安1862”文化创意园区项目规划情况的。

这里是原江陵厂的厂房,也是抗战时期“第十兵工厂”的旧址,老旧厂房上带有时代印迹的标语依稀可见。

作为曾经的重庆兵工业圣地,按照江北区的规划,这里将仿制北京798形式变身为一个以兵工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创意文化产业园——“长安1862”项目。

这样的规划显然值得我们期待。

兵工厂旧址谋转身

为什么命名“长安1862”项目?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长安汽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862年。当年,李鸿章在上海淞江创建了上海洋炮局,并逐步演变,才有了现在的长安汽车,所以命名为“长安1862”。

史料记载,1863年,上海洋炮局更名为苏州洋炮局。1865年,苏州洋炮局迁往南京,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金陵制造局,到了1899年,该局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近千台机器和1700名工匠的大型兵工厂,成为当时中国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同年11月12目,上海失守、南京告急,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迁往重庆后,金陵兵工厂仅用了三个月就得以复工并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1951年,第二十一兵工厂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1957年,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

1938年,湖南株洲炮兵技术研究处内迁至重庆嘉陵江畔的江北区石马乡空水沱。1941年,炮兵技术研究处改名为第十兵工厂,解放后更名为一五二厂(即江陵机器制造厂),以生产军工产品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与长安厂合并后成为长安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地,于2013年正式搬迁,同年11月,第十兵工厂旧址被江北区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北区十分重视文物保护,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一个具有创意的规划和设想:在“第十兵工厂”旧址上规划建设重庆抗战、兵工博物园区——“长安1862”项目。

按照规划,“长安1862”项目将文物保护及工业遗址改造利用和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相结合,在此布局互动体验式兵器工业博物馆、演艺剧场、新兴传媒空间、创意工作室等多元文化形式,既反映了中国军工历史,又展现重庆文化创意,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

据了解,江北区政府多次将“长安1862”项目纳入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工程。

代表呼吁加快推进

美好的蓝图令人鼓舞,但实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作为“长安1862”项目所在地的大石坝街道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全力推动该项目的早日落地。区人大代表们对此项目的建设也高度关注,在街道人大工委的组织下,多次实地调研。

数次的调研,让代表们感到有些着急:尽管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客观的原因,项目推进很缓慢。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土地权属问题。由于“长安1862”项目主要土地权属不在江北区政府,虽然已多次沟通协调,但各方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差异较大,导致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对整个项目的推进造成关键性阻碍。二是规划调整问题,与原计划相差甚远,进一步导致参与的公司集团积极性降低。

代表们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要加快推进“长安1852”项目建设。

2016年1月。在江北区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区人大代表蒋仁生又一次提出建议,搭建一个以区领导为项目组长的领导班子和以长安集团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共同加快推进该项目的发展,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落实任务和责任,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早受益。

蒋仁生说,早目建好“长安1862”项目,意义重大,既留下了珍贵的抗战文化遗产,又能成为重庆的一张新名片。

打造“兵工记忆”亟需加力

代表的建议,得到江北区的高度重视。3月9日,区委书记杜和平、区委常委陈茂、区委宣传部部长李保海、副区长段华来到大石坝二村实地调研“长安1862”项目建设,既是对代表建议的回应,也是对该项目建设的推动。

调研中,杜和平为这些保存较好的珍贵城市记忆感到欣慰,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加强保护工作,守护好江北的兵工文化记忆。

据了解,为让规划蓝图早日落地,江北区成立了“长安1862”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对长安兵工历史、抗战历史文化、兵工历史文化开展了研究挖掘,多次派人到外地考察學习。

按照江北区的规划设计,整个“长安1862”文化创意园将以“兵工记忆”为主题,欲打造成为全国唯一性的以兵工记忆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分为序厅、兵器生产展示厅、游览休憩区、怀旧主题体验区、时光隧道、抗战主体下沉广场、抗战历史展览馆及体验馆、军事参与性体验馆、防空洞博物馆等九大主题区。

园区结构为,将保护的老建筑梳理串联、形成园区内连续的主题展示区,通过新增建筑、空间连廊以及下沉广场空间将各建筑串联,形成生动连续的主题浏览线。一路可以看到当年兵工厂兵器生产展示、工人生活区体验、重庆抗战年间历史体验、军事体验以及防空洞综合博览区。

“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市、区的共同努力,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方面要加大协调力度,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加以推进。让市民们期待的‘长安1862文化创意园区项目早日建成。”蒋仁生代表如是说。

(编辑 吴婷婷)

链接:

重庆兵工撑起抗战八年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存中国的兵工实力,支撑长期艰苦的对日抗战,1937年9月,上海炼钢厂、济南兵工厂、金陵兵工厂之枪弹厂奉命首先内迁,到1940年10月,共有兵器工业及其分厂18家内迁。

其中,迁到重庆的有上海炼钢厂、济南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等11家,占整个内迁兵器工业总数的61%。

按史料记载,除第40工厂(抗战后撤销)在綦江外,其余各厂均分布在重庆的长江和嘉陵江河谷地带,这种分布便于各厂充分利用水运。

从长江沿岸东起唐家沱西至铜罐驿,依次散布着兵工署第2工厂(抗战后撤销)、第50工厂(望江厂)、第10工厂(江陵厂)、第30工厂(抗战后撤销)、第21工厂(长安厂)、第20工厂(长江电工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重铜)、第11工厂(后迁台湾)。嘉陵江沿岸的兵工厂,主要集中在双碑,有第24工厂(现特殊钢厂),第25工厂(现嘉陵厂)等。

抗战时期重庆的兵器工业不但投产神速,而且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技术力量强,品种齐全,很多武器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品种方面,重庆兵工厂所生产的武器几乎涵盖了近代常规武器的各个门类,如轻重机枪、迫击炮及迫击炮弹、步枪及枪弹、掷弹筒、手榴弹、战车等。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供给中国正面战场抗战各种常规武器的主要基地,提供了全国抗战80%以上的军工,为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史料记载。在重庆的兵工厂,每月可生产步枪13400支,轻机枪250挺,重机枪500挺。各类枪弹2120万发,各种大炮382门,炮弹24.02万发。手榴弹20.5万颗,枪榴弹1万颗,掷榴弹3万颗,甲雷2万颗。

猜你喜欢
江北区兵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实验学校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宁波市江北区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