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斌 庞顺家
摘要:笔者从引种的意义、西吉县全膜技术的品种引进与布局,西吉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品种引进与布局、西吉县全膜栽培模式套种技术引进等不同层面阐述了适宜当地引进的品种与技术。
关键词:西吉县;品种与技术;引进
中图分类号: S 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9.006
引种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虽然并不创造新品种,却是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其意义在于引进适宜当地栽培的作物,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类。引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经试验、示范推广后,直接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之,引种是快速解决当地优良品种缺乏,增加新作物类型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
1适应西吉县全膜技术的品种引进与布局
1.1玉米
西吉县大面积栽培的玉米杂交种共有11个。其中中晚熟品种有长城799、长城706、先玉335;中熟品种有富农1号、承单20、承3359、吉单261、澄海1号、富农821等6個品种;早熟品种有金穗10号、垦玉10号等2个品种;长城706、长城799是西吉县将台及其以南的兴隆、沙沟、王民乡等海拔1850米以下川台塬地的主栽品种;富农1号、承单20、承3359、吉单261主要分布于西吉县西部的田坪、马建、平峰乡等海拔1800~2000米地域。金穗10号、垦玉10号作为早熟品种主要分布于西吉县1800~2100米山地。作为搭配品种主要分布于西吉县1900~2100米高位山地。
1.2马铃薯
西吉县大面积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共有14个。其中中晚熟品种有中薯3号、中薯5号、陇薯3号等3个品种;中熟品种有晋薯7号、庄薯3号、宁薯4号、青薯168、宁薯9号、宁薯10号、青薯9号、冀张薯8号等8个品种;早熟品种有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等3个品种;中薯3号、中薯5号、陇薯3号是我县川道区等海拔1850米以下川台塬地的主栽品种。晋薯7号、庄薯3号、宁薯4号、青薯168、宁薯9号、宁薯10号、青薯9号、冀张薯8号主要分布于西吉县西部的田坪、马建、平峰乡等海拔1800~2000米的黄土丘陵区地域。金庄薯3号、青薯9号品种主要分布于西吉县1800~2100米的土石山区山地。作为搭配品种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主要用于西吉县川道区的设施种植。
1.3谷子
陇谷6号、陇谷10、陇谷11适宜在西吉县葫芦河川道区和西部黄土丘陵区以及东部土石山区的部分地区旱地覆膜种植;陇谷9号,中熟,适宜在西吉县任何地区旱地覆膜种植。
1.4油料
宁亚17号中晚熟品种,油纤两用型、适宜在西吉县葫芦河川道区种植。宁亚14号中早熟品种,油麻兼用型,适宜全县任何地方种植;宁亚11号早熟品种,油纤两用型,适宜全县任何地方种植。
2适宜西吉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品种引进与布局
2.1小麦
中引6号晚熟品种,适宜在西吉县葫芦河川道区和西部黄土丘陵区旱地覆土穴播种植;宁冬5号、静麦10号中熟品种,适宜在我县西部黄土丘陵区以及东部土石山区的部分旱地覆土穴播种植;宁冬7号早熟品种,适宜西吉县任何地区旱地覆土穴播种植。
2.2谷子
陇谷6号、陇谷10、陇谷11中晚熟品种,适宜在西吉县葫芦河川道区和西部黄土丘陵区以及东部土石山区的部分地区旱地覆土穴播种植;陇谷9号,中熟品种,适宜在西吉县任何地区旱地覆土穴播种植。
2.3油料
宁亚17号中晚熟品种,油纤两用型、适宜在西吉县葫芦河川道区覆土穴播种植。宁亚14号中早熟品种,油麻兼用型,适宜全县任何地方覆土穴播种植;宁亚11号早熟品种,油纤两用型,适宜全县任何地方覆土穴播种植。
3适宜全膜栽培模式套种技术引进
3.1玉米套种大豆
间作玉米带宽110灰度,种2行,行距55厘米,株距40厘米,保苗3031株,占地面积67%;大垄中间种植大豆,种1行,保持行株距35×25厘米,亩保苗7623株,占地面积30%。试验研究证明,间作套种大豆比单种大豆单株分枝数多0.6个、单株结荚数多0.7个、单株粒数多3.9粒、百粒重高8.2克、单株粒重高7.5克。说明玉米间作套种大豆提供了良好的复合群体,使通风透光及温湿度条件得到改善,适合作物生长发育。
3.2玉米套种马铃薯
实行2:2种植,即两行马铃薯两行玉米。马铃薯行距约55 厘米,株距40厘米,玉米行距55厘米,株距40厘米,按带宽110厘米计,每亩栽植马铃薯3000株左右,玉米同样为3000株左右。马铃薯宜选中熟优良品种,播前可进行种薯处理。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马铃薯一般在4月底5月初播种。此模式既不影响玉米产量,又不影响马铃薯的种植。能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山区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杨虎斌,大专学历,西吉县兴平乡产业服务中心,农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管理。
通讯作者:庞顺家,本科学历,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