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2016-06-11 00:56:50陈雪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对策

陈雪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之以往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将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居民收入倍增的实现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且在实现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农村与城镇两方面对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的主要机制,以及城乡差距产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居民收入 倍增机制 对策

诚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额提升,最为明显的是农村居民收入比以前提高许多,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随之不断加大,这不仅与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而且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整体上降低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必须要予以改善。

一、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的机制分析

1.城镇收入倍增的影响机制。居民收入主要由于社会每年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之后形成,在我国市场经济格局下,初次分配主要受到生产资料及企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决定,再次分配主要受到政府部门所进行的资金转移决定,因此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收入分配政策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具有直接性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就经过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之后,进而归纳在政府、企业及个人的收入上面。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背景,国家对于企业所经济收入拥有宏观性的掌控权利,企业所能够自行分配的资金数量有限,因此国民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政府收入及个人收入,其中政府收入及个人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受到收入政策的影响。政府为了快速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会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收入政策,这种收入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个人所能够受到的收入将显著降低。

2.农村收入倍增的影响机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部分因素与城镇居民收入影响因素一直,但是还具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农产品价格增加缓慢。近几年,农村地区的人口开始逐渐向城市迁移,造成城市中农村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农业收入作为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农产品销售价格一直受到农民的重视,因为就农民自身而言,收入主要受到农产品价格及质量两个因素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虽然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农产品生产其他资源增加价格要远远高于农产品增加价格,进而出现农产品价格增加缓慢。

3.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需要从发展性原因、增长性原因、体制变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3.1发展性原因:影响城乡手术差距的主要原因源自于城市及农村自身的发展,由于城市生产力明显优于农村,其居民手术自然高于农村居民。加上受到二元管理结构的限制,生产要素的流动不合理,难以优化组合,城市和农村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均衡,相对而言,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多于农村,这是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性原因。

3.2增长性原因: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市场化以及非国有化程度高于农村,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更高,其经济增长更快。资本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劳动要素收入增长速度,这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增长性原因。

3.3体制变迁:不同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的进程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标准不同,这就导致市场分配不均匀,进而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

二、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的对策分析

1.完善分配与再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基于原有福利进行货币化改革,并加以深化。改进和调整教育改革,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竞争机制和分配制度,以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实施合理的再分配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分配与再分配机制公平、高效的运行,以早日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2.加速城镇化建设。参考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最关键一环,以需求为核心形成的城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城市内部形成的高效资源配置模式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主要方式,因此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方面能够增加现有城市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会扩大城市这一社会发展发动机积极影响的覆盖面积,进而实现城市内部城镇居民收入的倍增,而加快城镇化建设形成的农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形成专业性的农业产业园、自然生态旅游区等规模化的经济产业,以优势数量的资源供给较少的农村人口,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个城镇和农村互利共赢的社会经济建设新局面。

3.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国际公认的最为稳定、健康的居民收入水平分布是“纺锤型”,在这一收入分配体系中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都只占总人口的少数,而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种收入水平分布能够保证社会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动力和社会稳定性。但是当前我国的收入水平分布极不合理,社会低收入人群的数量众多,而且收入过低,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通过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补助的形式进行弥补,但是“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只有社会各个阶层真正认识到低收入群体本身带来的问题关键之所在,才有国家政策调控、地方政府补贴、社区互帮互助的全面“造血式扶贫”,才能从根源上遏制收入分配问题对居倍增的影响。

三、结语

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倍增机制的分析了解到,要想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縮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关键。但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农村或城市单方面努力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在国家的宏微观调控下,在政策的指引下,对分配与再分配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让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铺平道路,在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础上最终实现我国居民收入的倍增。

参考文献:

[1]朱建利. 我国收入分配特点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对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2]龚文浩. 实现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3]王瑜瑾.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倍增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高慧君. 我国居民收入均衡倍增的途径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

[5]陈峰燕. 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难点及对策[J]. 经济师,2012,03:216-218.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基于VEC模型的资阳市居民收入与物价指数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
对策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8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23
走,找对策去!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