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被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

2016-06-11 01:25
党史天地 2016年15期
关键词:孙立人黄埔陆军

【1900- 1990,出生于安徽廬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才子———孙立人,在美国弗吉尼亚军校铸成职业军人,在印缅战场上抗击日军立下奇功,为盟军楷模。后因台湾当局认定孙立人与“兵变”阴谋有关,将其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

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8日,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即今清华大学)留美预科,1923年赴美,两年后取得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受聘于美国桥梁公司担任设计师。期间有感国运衰微,投笔从戎,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自此戎马一生。

抗战军兴,孙立人参与淞沪会战,在苏州河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为炮弹所伤,身受13处重伤,昏迷3天。后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一役,他以一团兵力,力战数倍日军,歼敌一个大队,解7000英军之围,获英王乔治6世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为获得此勋章的外籍将领第一人。两次中缅印战役,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战绩彪炳,歼灭日军3.3万人,成为率军级单位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自此声名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在与林彪兵团的遭遇中颜面尽失

抗战胜利后,赴欧考察回国的孙立人,奉命率新一军进驻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孙立人借此机会对新一军进行了整训和扩充,装备美国、日本的武器,收纳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此时,战斗力顽强的新一军与新六军、新五军、新十八军、新七十四军并称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新一军自称为“天下第一军”。

1946年,新一军被蒋介石调派东北,投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第一线。8月,孙立人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兼任新一军军长和长春警备司令。

来到东北,不是黄埔出身的孙立人与那些以“天子门生”自诩的黄埔系将领在心里互不相容。孙立人征缅的基本部队是由税警总团改编而来的,原来属于宋子文的“私人武装”,而非正统的“革命”军人,因而他和他的部队受到歧视和挤压。孙立人远征缅甸战绩卓著虽获国际赞誉,同时也是史迪威面前的红人,而蒋介石与史迪威由相恶发展到相互不能容忍的地步,这也自然影响到蒋介石对孙立人的态度。孙立人虽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其地位却在比他小4岁的黄埔将领杜聿明之下,因此心生不满。其后,长春警备司令被另一黄埔将领、比他小6岁的廖耀湘夺去,更使孙立人愤愤不平。孙立人时已察视自己的“非黄埔”出身,正威胁和限制着他在军中的发展。

1947年,是孙立人军事生涯中最糟糕的一年。率部进入东北以来,新一军虽取得一些小的胜利,但在与林彪兵团的遭遇中主力被吃,颜面尽失。此后,新一军再没有过光辉传奇的战绩。东北民主联军自编顺口溜:“吃菜爱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新一军自称鹰,实际是狗熊,行动像乌龟,打仗像爬虫。”

新一军官兵颇不服气,被解放军俘虏的新一军113团2营营长孙蔚民扬言:“我们军座孙立人将军说过,新一军只打胜仗,不打败仗。你们的总司令林彪太不仗义,偷偷摸摸地打。要不,我们摆开阵势,重新打一仗试试。”

然而,孙立人没有再和林彪较量的机会了。杜聿明与孙立人在中国远征军进军缅甸时结下的矛盾,延续到了东北战场。杜聿明暗地将孙立人来东北后的作为报告了蒋介石,还有新一军几次被东北民主联军挫败之事实,使本来就认为孙立人在东北难搞团结的蒋介石,对孙立人更是没有了信心。于是,蒋介石下定决心解除孙立人的兵权。

蒋介石炮制“孙立人案”

孙立人改任陆军副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他苦心经营数年,赖以起家的新一军交给了黄埔四期出身的新二军第50师师长潘裕昆。孙立人对此耿耿于怀,但又无可奈何。陆军训练司令部在南京成立,孙立人含泪与新一军官兵告别,匆匆赶赴南京就任陆军训练司令一职。

后来,由于美国人向蒋介石说情,念及孙立人在印缅战场上的突出表现以及在国际友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蒋介石改派他到台湾督练新军。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孙立人出任“台湾防卫司令”。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任总统”,当天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蒋介石在这时起用孙立人,是因为孙立人有亲美的国际背景,希望通过孙立人改善国民党破败的国际形象,以求获得美国的援助。同时,国民党来台之初陆军战斗力衰败,士气低落,装备极差,蒋介石安排当时在台湾训练新兵卓有成效的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兼台湾省“保安司令”,意在提振陆军能力。

担任“陆军总司令”一年后,孙立人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孙立人在“陆军总司令”任内,极力抵制当时的“总政战部”主任蒋经国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制度。美国政府对孙立人的期望甚高,同吴国桢一起被美方视为“一文一武之干才”,有意加以培植。孙立人与美国关系向来引人瞩目,美国有意“以孙取代蒋”主控台湾的传闻甚嚣尘上。蒋介石早就把孙立人视为潜在对手,唯恐孙立人以美国为靠山,为美国所用,难以控制。于是,在1954年6月免去孙立人的“陆军总司令”职务,给了个“总统府参军长”的虚职。

罢免孙立人的事情没有到此结束。一年后,台湾当局以孙立人与其部属郭廷亮发动“兵变”的阴谋活动有关为由,对孙立人施行看管侦讯。

1955年8月,蒋介石下令成立了以陈诚为首的9人调查委员会,调查“孙立人案件”。调查委经过50多天的“调查取证”,公布了1.6万字的调查报告。同年10月31日,台湾当局宣布对孙立人的处理:“以孙立人久历戎行,曾在对日抗战期间作战立功,且于案发之后,既能一再肫切陈述,自认咎责,深切痛悔。既经令准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特准自新,毋庸另行议处,由国防部随时察考,以观后效。”

成为“张学良第二”

被免除一切军政职务,接受“随时察考、以观后效”的孙立人,开始了长达33年的幽禁生活,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被软禁时间仅次于张学良的人。

台湾当局为孙立人在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安排占地495平方米的平房,派出6位便衣“照顾”,任何活动必须经上级批准。

在幽居的漫长日子里,孙立人很注重养生,定时起床、就寝,喜食水果、鱼类及杂粮,坚持爬山、打网球等运动。

每逢过节,孙立人都会来到神龛前,默默地为死去的部下焚香烧纸,同时许下两个心愿:一是回安徽老家探望父母坟冢;二是待“百年”之后归葬广州马头岗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与战友“同冢长眠”。然而,孙立人的这两个愿望最终都没有实现。

孙立人曾对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说:“我一生为国家牺牲、奉献,在枪林弹雨中差点丧命,清白与荣誉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今天生命可以不要,但要公正与清白。”

由于孙立人本人的坚持,以及家属和昔日部属的争取,得到一些民选“立委”的支持。在蒋经国去世后的1988年3月20日,“国防部长”郑为元来到寓所拜访孙立人,告诉他:“今后你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见任何想见的人。”昔日名将孙立人,终于盼来了失去了33年的自由!可是,原来英姿飒爽、叱咤风云的将军,已成为老态龙钟的耄耋老人。

孙立人获得了自由,他的旧属热烈地为他筹办90大寿庆典活动。在孙立人90寿辰庆典那天,台中市中正礼堂里岛内外宾客川流不息。3000多位故旧和部下齐呼拥戴孙立人的口号,使这位失去自由时未落泪的老将军感动得热泪盈眶。孙立人还在期待着“政府应正式行文给我,并对国内外公布我是无辜的,然后还给我应得的荣誉”。可是这份期待,直到他临终时也未能实现!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病逝。翌日,隆重的公祭典礼在台中市立殡仪馆举行。宋美龄等要人致挽额、花圈。前“国防部长”、“总统府”资政郑为元担任主祭,“国防部长”陈履安及近万人前往致祭。

冰心曾与孙立人同船赴美留学,她写下悼念孙立人的文章,文中以她集龚自珍的绝句为孙立人写照:“风云才略已消磨,其奈尊前百感何。吟到恩仇心事涌,侧身天地我蹉跎。”

(摘自《红岩春秋》201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孙立人黄埔陆军
陆军海战第一连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