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里”模式看文化产业化发展

2016-06-11 12:42王静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锦里经营发展

王静

摘 要:本文以文化产业的概念为出发点,探讨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和现状,并结合锦里模式,一方面锦里的产业化生产与艺术家的自创产品保证了商品的供应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在不同阶段给予政策支持;第三,锦里本土化与现代商业手段的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多种经营模式催生出符合锦里自身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锦里模式为文化产业化发展积淀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锦里 文化产业化 发展 经营

文化产业的概念纷繁复杂,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国家文化部、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行业的总称。其特征是以文化产业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相会交融,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文化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繁荣经济、促进政治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民素质。

一、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受传统工业发展思维和模式的影响,未能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存在以下不足:

1.政府宏观指导不足。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上,政府的作用是宏观指导,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地方文化发展足够的支持,而不是政府过多地参与和简单的包办,更多地鼓励民间力量在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和主要作用。

2.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足。我国已经具备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由于观念落后,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滞后,是的我们的精神产品没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需要政府、投资者、本地居民共同努力深挖当地文化的内涵,以丰富的形式展示当地文化的魅力,既盘活本地文化产业资源,又能做到与本地文化相协调。

3.对时代元素的运用不足。很多地方在古街古镇的发展过程中强调在古代文化的保护和发掘上,而对具有活力的文化资源缺少关切和注意,将现有的文化资源与互联网+的结合更是有限。

4.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不足。我国文化类的消费今年大约可达55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还是一个全国的平均数,如果把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分开来看,差距就更大了。从人均文化消费能力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出状况,近几年里,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连续三年低于第二产业,文化产业的增速还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与我国重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发展,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文明发展,我们对文化的专业理解只停留在学术层面,没有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概念,从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把地方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搞起来。在中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无法与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行横向比较,还停留在用开发传统产业的模式去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上,没能深入地从体制、机制、观念、管理上进行创新。

二、“锦里”模式的成功经验

1.對文化产业的投入。成都市目前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博景点121处,很大一部分都是常年没有游客的景点,甚至还没有开发。为数不多的名声很大的几家文博单位,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博物馆,也主要是依靠门票创收。2014年武侯祠的门票收入为2000多万元。杜甫草堂门票收入为1500万元左右。除了门票,博物馆的创收手段相当单一,大概只有旅游纪念品,茶园和餐饮配套等收入,这方面搞得最好的武侯祠,去年这一项的收入也只有100多万元,不到其当年门票收入的10%。目前成都市文物保护的经费需求和财政实际受拨款额度相比,其差距相当大。因此,开发文化延伸产业的迫切性相当重要,武侯祠开发经营锦里一条街,面向市场经营三国文化,可以说是文化产业成功经营值得借鉴的一个典范。

2.利用文化资源优势。锦里模式的出现,为文博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开启了一种新思路,各文博单位都借鉴这种模式,纷纷利用各自的文化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市场规律和符合大众需求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一定要深挖各自文化的内涵,切忌千篇一律,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比如锦里民间工艺等文化品虽然吸引人,但不能仅仅依赖民间工艺支撑锦里的发展,要盈利更多还得靠餐饮、休闲业。民间工艺文化品等,是锦里的形象亮点,但并非盈利点;锦里发展的实质还是一条“文化唱戏、休闲盈利”的商业街,在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基础上,锦里利用三国服饰文化吸引游客驻足欣赏服务员们独特的服饰,更享受他们优质的文化服务,是文化产品的要素都发挥出作用。对于民间资金是否参与文物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博单位的第一要务是保护国家文物,其次才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引进民间资本,繁荣市场。锦里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不单是注重经营,而且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部已发文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将出台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凡已经允许外资进入的文化领域,都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小结:锦里模式不仅引起了文博界的关注,而且国内同行及四川二级城市也有了投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将考虑输出管理、进行异地经营,让“锦里”扛着三国文化的旗帜,走到更加开阔的市场上去。

三、锦里模式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1.突出自身文化特色和创新。锦里文化——三国文化和川西民俗民风特色很鲜明,依托武侯祠和南郊公园,吸引游客;成都的城市等级以及现代网络购物手段的利用,锦里民俗购物网( http://shop.cdjinli.com )也应运而生。锦里将零售功能延伸到网绚空间,拓展了销售渠道。为游购物带来便利,也为商家构造新的收益模式,更宣传了锦里品牌,促进“工艺品商品化、礼品化”,提升了文化产品的价值。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2.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特点,有限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应改善传统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和文化服务缺乏个性化等因素,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3.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投资主体单一,行业限制过多,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文化产品开发和利用没有形成品牌化和集团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也难以在消费群体中形成忠诚的消费者。所以,要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产业链,解决这些问题使文化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才能更好地为文化产业服务。

4.文化产业化是经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成都锦里古街官网发展内在的需要。文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据2006年数据统计据显示,锦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销售额3000余万元,统一的产业平台让进驻的商家收益颇丰。据2009年锦里二期“水岸錦里”迎客时的数据显示,锦里接待游客达180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锦里作为中外游客观光、体验的主题文化街,为成都实现了经济的创收和文化的推广。[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成都锦里古街官网]作为成都独有的地域资源,“锦里”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三赢。从旅游客源市场来说,锦里文化产业化发展使其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客源数量。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5.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在带来商业文明重建的过程中,必然会与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锦里在突出自身文化的建设和创新的过程中,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发展。比如在营销策划中利用线上宣传,让消费者先尝试线上体验三国文化,体验穿越的感觉,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小结:锦里依托成都地缘上的优势和周边景区的文化氛围,同时政府从政策上对锦里的文化发展铺路搭桥,锦里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得以蓬勃发展。

四、结语

总之,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先,内容为核心,市场化运作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文化产业化进程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结合现代营销机制和投融资机制;产业文化要以文化产业化为前提,走品牌发展道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形成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

[2]仇小敏.高剑平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体制创新论略[J].学术论坛2005年,第5期.

[3]夏阳.中国文化产业. 你的未来不是梦 国文化报[J]. 2001.(05).

[4]徐惠平、王小文.加入WTO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J].上海综合经济, 2002(03).

[5]杨玉英.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M].中国出版社,2001.

[6]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成都锦里古街官网.

[7]邱克华、邓达.刘晓峰编著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锦里经营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豌豆的脚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成都市仿古街区的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研究——以锦里仿古街为例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