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馆藏的鸡题材古瓷

2016-06-10 19:00沙伟
东方收藏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鸡头

沙伟

西晋青釉鸡笼(图1),高5.7、长9.1、宽6.7厘米。1953年江苏宜兴西晋元康七年(297)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明器。呈长方形卷棚形,下承四足,有二笼门,门内捏塑两鸡向外凝视。

明器即冥器,是古人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或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三国、西晋时期曾经生产了大批殉葬用的瓷制明器。主要有各类动物、人物、各种鸟兽,以及谷仓、磨、猪栏、鸡笼等,以适应丧葬习俗的需要。此器塑造生动,富有农家气息,是研究西晋时期农家生活的重要资料。

西晋青釉鸡头壶(图2),高9、口径4.5、底径5.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壶盘口,短颈,鼓腹至近底渐收,平底。鸡头流置于肩部一侧,另一侧则贴鸡尾。双系置于对称的头尾之间。外壁施青釉至下腹。

鸡头壶因用壶嘴做成鸡头状而得名,其出现于三国晚期。它一般是一面贴鸡头于小盘口壶的肩部,另一面贴鸡尾,头尾前后对称。另外西晋时的鸡头壶,有短小无颈的明显特征。有的鸡头可通,作为壶嘴;有的鸡头实心,是纯粹的装饰。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图3),高17、口径7、底径9.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壶洗口,细颈,圆腹,平底。一凸起的鸡头形流雕塑于肩部一侧,一曲柄安饰于相对一侧,肩、口之间以柄相连;而另外两侧,各饰有一桥形系。壶身里外皆施釉,釉色黑如漆,但外壁釉不到底。

三国至隋代瓷器中,鸡头壶是常见的造型,但各时期的鸡头壶皆各具特点。随着时代的演进,鸡头壶的形体是从矮胖向瘦高发展的。而东晋鸡头壶与三国、西晋鸡头壶相比,其上鸡头的口部由三国、西晋时期的尖嘴,变成圆孔形;鸡头也由三国、西晋时期紧贴壶肩,而变为颈部立起。三国、西晋鸡头壶上紧贴壶肩的鸡尾,在东晋鸡头壶上变为曲柄。装饰上,三国、西晋时期流行的在壶上模印纹饰的做法已基本消失,代之以简单的刻划弦纹。

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上品。其器形完整,釉色莹润匀净,风格古朴。

东晋青釉鸡头壶(图4),高20.5、口径7、底径12.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壶洗口,细颈,鼓腹,平底。通体施青釉。鸡头形流置于肩部一侧,另一侧置曲柄。另有对称的桥形系,置于和流、柄呈十字交叉的肩部。釉面朴实自然,釉色淡雅。同时造型规整,装饰简练,堪称东晋青釉鸡头壶的代表佳作。

东晋瓯窑青釉点彩鸡首壶(图5),高18、口径8.4、底径10.3厘米。1979年江苏镇江跑马山东晋墓出土。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施不到底的青釉,釉色青中泛绿,色彩淡雅,玻璃质感强。浅盘口,鼓腹,下腹内收,平底。长颈,丰肩,肩上塑一鸡首,鸡首与壶身相通。肩两侧各有一桥形系,可穿绳提携。口沿、鸡首、腹部点饰褐彩,腹部斑块两层交错。

此器为东晋时期的典型样式,釉色润泽光洁,褐斑疏密得当,极为雅致。而瓯窑在浙江温州一带,创烧于汉代,结束于元。

东晋青釉褐彩鸡首壶(图6),高19.5、口径8.1、底径11.2厘米。1985年浙江温州东晋永和七年(351)墓出土。现藏于温州博物馆。釉色青黄。盘口,短颈,溜肩,球腹,平底。肩饰对称桥形系,一端饰上昂鸡首,一端做圆形环鋬。釉下以褐彩饰联珠花形。此器纹饰疏密得体,结构严谨,富于装饰性,殊为少见。

东晋青釉莲瓣纹鸡首壶(图7),通高37.4厘米。1960年江西南昌采集。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施青黄色釉,釉面匀净,开冰裂纹。盘口,长颈,鼓腹。颈部饰凸弦纹,肩部一侧塑鸡首,后部为翘起的扁平形状鸡尾,腹部刻饰仰覆莲纹,并且以锥刺纹点缀。此器造型的鸡首壶较为少见,对研究此类器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朝青釉鸡头壶(图8),高24.4、口径8.8、底径10.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壶洗口,长颈,丰肩,直腹下敛,平底且底有支烧痕。鸡首流雕塑于肩部一侧,一弧柄置于相对的另一侧,此外一桥形系各饰其两侧。两周弦纹和双层覆莲瓣纹,刻在肩部。通体施青釉,釉色青黄;外壁施釉不到底,有垂釉现象,且有细小的开片。

与两晋时期相比,南朝时期的鸡头壶不仅造型变得高大,而且肩部亦由溜肩演变成为丰肩。南北朝时期,受南方制瓷业一定的影响,用鸡头作流的壶,也于北方开始出现。此鸡头壶以莲花瓣纹为饰,充分彰显了当时南北青瓷的相互融合,时代特征明显。

南朝青釉鸡头龙柄壶(图9),高34.4、口径10.5、底径13.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壶洗口,细颈,丰肩,鼓腹下敛,平底。外底有支烧痕。肩部一侧置鸡头形流,相对一侧的口、肩之间置龙形柄。肩部另两侧对称置桥形系。通体施青釉,有流釉现象,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器舒展修长的形体,配置挺胸昂首的雞头流与引颈伏首的龙柄,一展南朝鸡头壶秀丽、生动的风韵。是一件南朝风格较明显的青瓷器。

鸡头壶上出现龙首柄始于东晋中晚期,有的还在柄的上端饰熊纹。南朝时,鸡头壶由浑圆变为瘦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曲柄加长。

隋代青釉鸡首龙柄环体壶(图10),高25、口径7.5、体宽13厘米。现藏于河南省新郑市博物馆。

胎质灰白,施青釉,釉色发黄,有细小开片。盘口,圆形管状身,堆贴有鸡首形流和龙形柄。两肩有对称双系。下为喇叭形状实足。颈、腹、足均饰数道弦纹。

此器造型构思巧妙,制作精细,反映了隋代高超的制瓷成型技术,为隋代青瓷中的精品,十分珍贵。

隋代白釉龙柄鸡首壶(图11),高27.4、口径5.9厘米。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体施白釉,近底部露胎。体形修长,杯式口,口沿外侈,竹节形长颈,鼓腹下敛,近底处外撇,平底。肩部有鸡首流,高冠圆目,张口作昂首啼鸣状;对称环式耳之间置有流、柄,作双瓣重合状。龙形长柄,龙口作饮水状攀壶口。

此器造型与东晋、南朝的青瓷鸡首壶一脉相承,娟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辽代白釉刻花鸡冠壶(图12),通高26.4、足径7.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壶呈扁圆形,其肩上有一提梁,短流,圈足。通体施白釉,有花叶纹刻于壶身两面。此壶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气质,极具朴素粗犷的风格。

在契丹族入主北方并且建立了大辽国后,始见于辽代的鸡冠壶,将惯用的皮囊改变成了瓷器。由于其早期瓷壶的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同时还有系绳的穿孔,因此叫“鸡冠壶”。此种器型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精巧别致。而此壶是由原来的穿孔,后来逐渐演变成提梁的,可见推陈出新的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的创造精神。

辽代白釉鸡冠壶(图13),高23.5、口径4.1、足径14厘米。1954年内蒙古赤峰辽应历九年(959)驸马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壶上扁下圆,硕腹,上有管状口,鸡冠状单孔系。腹身有凸棱为仿皮囊壶的缝合线,通体施白釉,为辽代白釉瓷器。

此器制作规整,出土于明确纪年墓葬,为辽代早期的器物,是鸡冠壶演变、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准器物。

金代钧窑天蓝釉鸡心盖罐(图14),通高9、口径6.2、足径4.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罐敛口、鼓腹,圈足。状如鸡心,故名“鸡心罐”。 附平顶圆盖,盖顶置圆钮。外施天蓝色釉,边缘釉薄处呈酱黄色。

传统钧瓷釉色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等,不胜枚举;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而此钧窑天蓝釉鸡心盖罐,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图15),高3.4、口径8.3、足径4.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小巧的杯体,轮廓线柔韧,于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彰显了它清雅隽秀、端庄婉丽的风韵。子母鸡两群饰于杯外壁,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自然恬静,一派初春之景。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印于青花双方框内。

由于造型新颖别致、装饰清新可人、工艺精致高超,故此杯历来被赞赏有加,堪称是明成化斗彩器的典型。其杯壁构图疏朗而浑然有致,与形体相得益彰。且画面设色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勾线和平染湖石用青花,覆花朵用鲜红,覆叶片用水绿,填涂小鸡用鹅黄、姜黄,点鸡冠和羽翅用红彩,染坡地用绿彩。于浓淡之间的施彩,既素雅,又鲜丽,富有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特点。整个画面尽写生之趣,极具神采之妙。

此杯在明清文献中多有所载,为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就上载了“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之句。由于鸡缸杯的闻名遐迩,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并且引得后世仿制不息。

清乾隆粉彩鸡缸杯(图16),高7、口径7.9、底径4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此杯敞口,深腹,卧足。其外壁一侧畫童子和鸡相嬉成趣之景,可见图案上的童子体态生动形象,与觅食的母鸡和四只雏鸡嬉戏,十分和谐;而山石与牡丹花绘于其旁,清秀自然。另一侧则书有132字的乾隆御制诗。底印“大清乾隆仿古”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器造型小巧精致,玲珑雅美。因绘有母鸡哺雏、童子逗鸡的杯身,故名鸡缸杯。其造型精巧,色彩艳丽,画面鲜活,十分稀罕。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鸡缸杯(图17),高6.8、直径8.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杯仿明成化造型和纹饰,十分精美。乾隆帝一生喜欢作诗,还爱将诗文和花鸟或山水图案相结合,以此为瓷器的画面构图,并命御窑厂烧造。此杯之一侧有乾隆丙申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其楷书御题的鸡缸杯赞美诗,上云“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此诗、书、画、印“四绝”装饰艺术结合的御品,为乾隆时期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乾隆时期,仿明成化鸡缸杯一般是高柄、卧足,杯腹外含有乾隆御题诗,底足内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此杯尤其是在调配颜色与款识写法上,和明成化鸡缸杯十分相似。

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图18),高2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粉青釉熏为雄鸡形,嘴似高啼,呈俯卧回首状。鸡身和底部可分离。熏香时可将香料放入底座,从雄鸡的口、翅间能够袅袅飘出燃起的烟雾,制作精美,用心巧妙。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无款识。

为体现制瓷水平的高超,乾隆时期的御窑厂常会烧造些有实用功能的陶瓷雕塑,此熏便为其中之一的器物。它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使得尾羽舒展的雄鸡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同时鸡和“吉”谐音,寓意吉祥;而皇帝亦需“闻鸡起舞”,寓意勤政。

纵观以上十八件国内馆藏的鸡题材古瓷,不难发现作为这类文物的传世代表佳作,它们的器型既有鸡头壶、鸡首壶、鸡冠壶,又有鸡心盖罐、鸡缸杯、鸡形熏等,可谓形态各异,独具特色。而时间由西晋(266—316)至清乾隆(1711-1799)时期,跨度则有1500年左右,可言历史悠久,后世楷模。将它们称为“国之瑰宝”,可谓名符其实、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鸡头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选刊
十二月·热烈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九月·游弋
《玄宗避蜀图》
传世名画
从头说起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美学价值研究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
北京:举办院庆90周年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