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优化探析

2016-06-10 01:35高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优化

高丽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效果,其关键就是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从理论业务素质、情感投入、教育机智和个人修养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为其队伍素质的有效提升给出了具体建议,这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2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和道德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其关键就是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那么,所谓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加强师德建设,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和工作中,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全面地优化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威信

教师是教育人的工作角色,一个成功的教师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就要使其自身的才能、水平与育人的职责相符合,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教师威信。

1.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而且还要具备比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灵活地运用,更好地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理论知识。反之,如果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那么在遇到某些现实问题时就容易说理不透,降低所传授信息的可信度,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或反感情绪,这样就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有效地进行。

2.广泛接触多领域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课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广泛涉及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自然学科等。教师只有通过接触和了解多领域知识,才能真正去丰厚自己的各种文化知识,这样就能够对于外界的信息及时地反馈,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新问题能够快速应对,使教育工作更能够体现出现实感和时代感,也会使学生增强其敬佩感和信服感。

3.树立良好的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使学生感到威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1]

教师的威信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威信,不但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乐于接受或服从,还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动力与榜样。

二、加强情感因素投入,密切师生关系

1.增加情感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伴随着自身情感的传递。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总离不开情感的投入。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投入一定的感情,表现出较大的关爱、信任与期望,并且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外部氛围,就会达到一种良好和积极的效果。

教师要增加自己的感情投入,充满亲切感,做到“以情動人”,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感情是真挚、坦诚和令人信任的,这样学生会增加对老师的好感度以及喜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尊重和信任学生。教育者要尊重、理解、关心并信任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关心和信任学生是开起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多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真正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合理需要应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满足。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接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心态,促进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建立起真正的心灵桥梁,真正达到师生之间心理相容。

三、发挥教师教育机智,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或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性的基本心理素质。它是一个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综合体现。[2]对教师来说,教育机智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教育经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出来的。

教师要想具备并能够发挥好教育机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善于因势利导。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水平作为出发点,能够恰当利用和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使他们能够学会如何扬长避短,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不断地充实自我和完善自我。

第二,善于随机应变。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具有差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某些意外或紧急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地做出判断,果断地采取措施,及时地处理问题,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善于对症下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与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沟通与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善于把握分寸。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问题,恰当地判断情况,合理地推出结论,注意教育学生的分寸,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四、注重教师个人修养,增添自身人格魅力

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理论”认为,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3]也就是说,如果一位教师具备理论功底深厚、言行举止大方得体、思想作风正派等一些让人印象良好的外在因素,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佩服,进而学生就会倾向于认为他所支持的观点也是令人信服的,对其传授的知识内容也更容易接受。相反,如果如果一个教育者不注重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即使他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怀疑或反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提高教育能力外,还要注重仪表、作风等方面的个人修养,增添自身人格魅力,得到学生在心理上的真正认同与喜爱。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言教和身教这两种途径实现的。在师生平时的沟通与交流中,除了言教起作用外,身教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身教在很多时候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言行经常不一致,那么就会引起学生的质疑与否定,甚至可能引起消极逆反心理的出现,不利于教育的有效进行。

2.注重个人仪表风度。教师的仪容仪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威望、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奇装怪服或者时髦名牌也成为某些教师的生活追求,这样在学校就会出现穿着打扮不得体的现象。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要着装大方得体、行为从容自然,做一名重禮仪高素质的优秀教师,这样也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

3.加强教师品德修养。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长期自觉地学习、锻炼、涵养和陶冶的过程,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水平。那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品德修养是教师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陶冶和自我锤炼的过程。

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高校大学生在与教师平时接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理想、信念和教养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也是对学生最有说服力的德行教育。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品德。一个没有良好品质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学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只有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守信、有责任感等优良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增添自身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教师只会和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和高尚道德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就要注重人格魅力的养成。[4]

教师要想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不但要塑造诚实守信、友善宽厚的优秀品质,而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还要灵活地掌握幽默以及赞美他人的语言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趣味性与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李晓艳.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威信与教学效能感[J].新教育时代,2014,(8):19.

[2]郑玉中,杨阳,王冠华,等.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6):93.

[3]向娃,石沙泉.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规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7,(11):180.

[4]彭军林,周永根.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36-37.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