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展示图文系统

2016-06-10 03:11沈颖
公共艺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文展品展区

沈颖

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艺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媒介和载体,传达的信息丰富而多元,体现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蘊与精神品质。随着我国的博物馆行业的迅速发展,日益丰富的展示形式和多种媒体手段被运用到博物馆展示中,吸引着更多的大众走进博物馆,喜爱上博物馆这个寓教于乐的场所。人们来到博物馆欣赏标本展品、观看多媒体演示、聆听讲解、参与展教活动,但似乎最不起眼也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阅读展示图文。

展示图文在国外通常被称作“Exhibit Panel”,国内的博物馆行业通常称其为“图文展板”。作为博物馆最基础的展示手段之一,展示图文通过文字和图片对展品内涵进行补充性的静态解说,是讲解员动态讲解的基础,是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博物馆的方式之一,它包含文字、图形、图片、色彩、版式等相关要素。当今博物馆的展示图文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其功能、形式也随之发生着延展和变化。

一、从孤立辅助到系统规划

最早期盼博物馆犹如放置物品的仓库,而图文就是物品旁的一段解释说明文字。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将展品进行精心挑选后再陈列展示的形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叙事性流线的展示体制。

传统自然博物馆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以藏品研究为核心,因此展示内容往往以分类学为主要脉络。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和震旦博物院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旧馆,拥有约29万件藏品,在中国大陆位居第二。遵循林奈分类系统和达尔文演化论的“学科制”的策展思路和展示模式,主要展示内容是以“演化史”和“分类学”为原则,表现“生物多样性”。这种源于收藏和研究的展陈形式注重的是对标本的展示,是一种“以物为本”的展示模式。这种以物种分类来设置展厅、纯学科性的分类展示方式,使得图文展示内容类似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其作用是标本的辅助性说明。

随着藏品日益丰富和系统化,展示理念和自然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现代自然博物馆往往在分类学的基础上。聚焦于某些较受公众关注的科学主题,以“主题制”的理念进行策划,形成主题展区,将各种知识信息通过提炼,形成展示故事线,以展示的内容信息来确定展品,改变了以往仅关注展品本身特征的形式,展品则成为故事线上的一个部分。这就使展示图文的信息传达变得复杂起来,更加讲求层次和系统,由内容和参观流线上的逻辑及层级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故又称其为“展示图文系统”。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从策展之初就以受众的参观行为模式和主题展示的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从顶层设计开始,以主题制的思维思考整个博物馆的展示规划,未将图文系统看成可有可无的辅助,而是将其根据展示脉络进行系统分类,从内容层面上将之归纳为三大类,即标题类、信息类和标签类,并将它们统称为“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系统”。其中的标题类是对展区进行主题的划分,根据规划,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展示空间包含展区、主题区和展项群等层级,相对应的也会有各个层级的标题。信息类是对展品具体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解说,提供信息及各种观点,引发观众思考或互动,信息类又可以细分为区域简介类、知识类、操作说明类和启迪引导类。标签类是对藏品进行科学性说明,通常包括物种名称、分类信息、产地等与标本有关的核心信息,根据标本的重要性可分为简式和繁式,对应标本的陈列方式可分为索引式(一块标签对应多件标本)和独立式(一块标签对应一件标本)。

在明确整个展示图文系统的体系后,则分别从图文的内容撰写层面和图文的视觉传达层面进行管理,通过一系列项目管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内容撰写规范和视觉设计规范的设定,并在整个博物馆的不同主题展区内保持一致性,使得博物馆的展示图文系统从“内容传达”到“视觉传达”的表述达到统一性。观众进入展示氛围后,能够通过明确的视觉传达感受到主题展示的系统和层级。

二、从简单告知到鼓励探究

自然博物馆传播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大部分非专业观众来说都是有一定距离感的,传统教科书式的说教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观众的参观需求。当今的自然博物馆发展更重视观众的参观感受,从研究功能到教育功能的定位转变,使得其传播方式也在进行着改变。教育功能已成为了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收藏、研究、展示等其他功能则成为了教育的支撑。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在设计之初就在以展示主题和展品为中心的前提下。将展示图文系统根据所在的具体环境,从观众的需求出发,采用简单和积极的语言,与各种形象化的图形图像以及馆方定制的科学绘画和科学解析图进行结合,提供多种主动学习方式。因而在文字、图形、图像的视觉设计上趋向更为生动且丰富的形式,通俗易懂且能友好地与观众对话,提高观众与他们面对的场景的互动以及观众之间的互动,吸引观众的兴趣,使他们投入其中。

在图文系统的策划阶段,针对每一块版面上最终所呈现的文字和图片进行了整体性的考虑,根据具体科学内容的需要专门定制了一千五百多幅绘画。既有惟妙惟肖的生物科学肖像,也有分丝析缕的科学解析图,以满足信息传达的需求;既有欧洲经典风格,也有中国古典风格,以适应不同展区的氛围。这些科学绘画不仅使得图文系统的版面图文并茂,提高了亲和力,而且大大增加了图文版的信息量。

在信息类图文中设置了启迪引导的图文类型,试图通过从展示内容中归纳关键问题的方式来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其采用较为精练的语句,使文字富于想象力和启迪性,整体的文字形式较为灵活,并根据展示主题采用不同的文字风格,酌情添加感情色彩,对展区主旨进行烘托,为观众营造一个能激发思考、鼓励探索的展示环境。在视觉传达上,则将启迪引导设置在展示图文系统中较为醒目的位置,其字号也大于一般的段落图文,甚至在某些区域给予不同的色彩,以使其更易被观众注意到,鼓励观众对展示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三、从分离隔离到整体融合

类似于传统的“学科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旧馆的展示图文主要围绕标本或者展品本身的信息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展示介绍,在离展品较近的范围内,传达单个展品的信息,单位分区明确,互相之间的关联较少。这种孤立的图文展板通常形式都比较简单,材料也比较简陋,在早期主要采用手工方式制作。我们在旧馆可以看到大量手工制作精美的展示图文。随着技术的进步,喷绘写真、丝网印刷、内置灯箱、平板打印等各类技术的发展,在展示图文的制作方式上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使得图文呈现的方式更为丰富,但在初期阶段大都还是采用单块图文定制加工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标本+标签”式的陈列,好处是单块定制容易更替,但因其仅围绕展品本身,放置在展品附近,作为一个独立、孤立的项目进行设计和制作,通常未与装饰环境做整体考虑,或者与整体氛围的融合度不高。

当今博物馆展示图文系统从形式和功能上来讲,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说明类图文的范畴,而是从展示主题、装饰风格、信息传达等角度进行全盘统筹,需要从环境艺术、人体工程学、传播学、符号学等角度进行设计,与展区环境相融合,甚至成为展示环境装饰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从最初的整体規划开始就非常重视图文与展示的关系,将图文作为装饰面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总体设计。在绘制展示的三视图的同时,就同步进行图文内容体系规划、图文彩色立面效果、视觉设计规范、材料及造型设计等工作,同时从天、地、墙多维度进行考虑,根据展示的环境氛围进行整体考量,使图文系统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空间上得到突破和延伸。

四、从二维到三维、从单一到综合

当今博物馆展示图文系统突破了以往人们对博物馆图文手段单一、形式单调的印象,以更为多样化的方式来传递展览信息。

在空间上,图文展板通过不同信息的展板间层层叠加的方式突破二维平面的限制,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使信息的分类和分层也更加清晰明显,同时提高了观众的阅读兴趣。这类图文展板在国外新建的博物馆使用较多,在国内也逐渐流行起来。

在载体上,通过与标本、模型、电子媒体、互动展品等其他媒介的结合,突破了有限版面限制,使原本形式单一的平面图文展板成为信息叠加、延伸的综合媒介,复合型图文版面出现在了更多展示中。

早在2005年,上海科技馆设计“动物世界”展区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平板打印的不同层级的图文叠加的方式,增加了图文的层次感,也更易区分不同的内容版块。同时还加入了内嵌显示器,可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使得内容进一步得到拓展和衍生,而且可以根据展示内容需要,有进一步扩充和更新的空间。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人地之缘”展区,更是将这一手段进行了更为丰富的演绎。在展示不同地域风情的六个弧形空间内,通过不同地域地貌的抽象图案为背景图案,加上该地区民族风情的纹样展示,结合说明性文字、照片、科学解析图,甚至是不同的民族服装、礼帽、织物等作为补充,在不同块面、不同层次上进行展示,丰富了视觉上的层次感,更富装饰感,使得观众的阅读兴趣得到加强。

除了“人地之缘”展区,新馆里的图文与标本、模型、互动展品等的结合在展柜内外都有较多的运用,如在图文展板上嵌入可触摸互动的电子图文,便于信息的拓展和延伸;嵌入可被游客触摸观察的模型标本,用于被观众有引导性地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嵌入互动多媒体游戏或者机械展品等项目,以增强趣味性……通过这种多元素的整合,观众对图文版的阅读兴趣加强了。这种复合型的图文装置既可以传达抽象复杂的文字信息,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如触觉、听觉、嗅觉等的感官体验,信息的传递成为了一种全方位的模式,使得互动体验强、效果更明显、游客更喜闻乐见。图文板的形式得到丰富,展示图文的定义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可以说这是博物馆展示图文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

当然,伴随着这种方式而来的是超出一般图文版式设计和单纯的图文板加工制作以外的大量协调配合工作,如媒体、标本等展品的尺寸、工艺与图文的结合方式等,需要有精确的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把控,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把控好,整体的效果就会出现问题,使观众的参观体验打折。这对展示图文系统的设计人员、制作单位、项目管理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达尔文中心”展区的中央区域有一个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物种和生态环境关系的展台,中间是发光的灯箱式地图,周围是十二只代表不同岛屿鸟类不同形态的地雀头部模型,模型外圈是偏锥形的图文,是关于群岛的内容介绍和模型标签信息图文。最外圈则是十二块显示屏,播放岛屿和地雀的相关视频。这种展台、图文、模型、媒体结合的形式,对于观众理解内容提供了便利性和直观性,整体也比较美观简洁。这种展台设计其实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赖图文公司的整体设计,特别是比较特殊的圆锥形倾斜图文。在设计时,需要进行现场放样,再把实际尺寸的图纸置入电脑中进行排版,过程中还要不断尝试和调整,以保证最终的效果。设计师同时还须了解板材的拼接方式,才能对设计文件进行合理的切割。细节决定成败,图文系统就是在一次次对细节把控过程中,向完美不断接近。

结语

看似最平凡的展示图文系统,在博物馆界中“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几个世纪,而在博物馆展示手段更为丰富的今天,却扮演着引领和启发参观者、装饰环境氛围、丰富展示空间、承载综合媒介等的更多使命,也给博物馆的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展示图文系统的理解和设计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也代表了当今博物馆界的发展趋势。博物馆行业的发展也是对教育科普事业的推动,希望能有更多公众愿意走近博物馆,从中得到参观、休闲、娱乐、学习等各个层面的收获,这将是我们博物馆建设者的最大幸福。

猜你喜欢
图文展品展区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画与理
InnoTrans室外展区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CCMT2016展品预览(1)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