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工为例谈大学生道德利益观的培育

2016-06-08 11:32张素子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打工的积极性与潜在危机性、道德与利益融合的基础上,论述培育大学生良好道德利益观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 助人为乐的理念,守住道德和利益的底线,正确理解“舍与得”的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打工;道德利益观;人生价值观;培育方法

大学生对于打工的现实需要是极为迫切的,从校园内的日常勤工助学,到校外的兼职打工;从周六周日的双休日临时工作,到寒暑假的长期工作。表明大学生从来不缺乏奋进的行动。打工的出发点除了积累社会经验,但最主要的还是想赚取金钱,以达到自力更生。更甚有一些大学生会因为想挣钱想锻炼自己,而选择放弃学业或休学,此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万众创业的举措。种种事实说明,大学生对金钱的渴求与日俱增。

一、打工的利与弊

打工的利:某高校2014级学子在入学报到时,向所在系部老师表明想申请晚来学校几天,问其原因一直说如果自己说出原因,学校肯定是会不同意的。很长时间的几番询问后才肯吐露真实情况,原因其在进行假期打工,签订的合同是到月底,如何不干完,就不再结算工资,之前干过的也不另外付钱,所以想申请晚来学校。虽然因为学校的规定,最终学生还是按时来校,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让同学替其打完工,以便获得工资。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日常生活费,不愿再靠家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是打工带来的利,具有自食其力的意愿与行动,避免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不良社会现状。

弊——打工的原因,除了家庭经济原因外,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意思而打工。这些学生不想在学校呆,感觉没意思,认为自己学不到东西,整天跟个无头苍蝇一样,所以就想出去实践,想尽快进入工作中,去尝试着吃苦。这是好现象吗?其实这是弊端。想实践是好事,但这个理由或许只是借口,无非是为自己的学习不努力而找一个说词。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采取公然旷课的方式去打工,没有任何顾忌、一意孤行。特别是对于那些非专业课,更是如此。成片学生的不来上课,对于课堂效果、课堂秩序、校园风气将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

打工的利与弊,孰轻孰重呢?是解决大学生迫切的生活问题重要呢?还是保障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要呢?其实国家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各项补助资金已经很高,除了那些极个别贫困的家庭孩子需要打工以满足自身生活之外,其它多数大学生并不需要以自身打工来赚取生活费。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打工,但我们提倡的是课余时间和假期的打工,即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工作,不能允许正常上课期间,以采取旷课方式打工。

二、道德与利益的融合

道德与利益是人类依存于世的两大手段,一是情感手段,一是物质手段,缺一不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明利益地位重于道德,因为只有利益需求得到满足,道德的秩序才能井然有序。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明道德价值重于利益的数量,只有道德践行才能真正满足心灵,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大学生打工,生活费易赚满足其基本需求、但社会经验有好有坏却难辨识,好则可以使大学生获得宝贵的社会经验,坏则易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误入歧途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利益观,没有正确看待金钱。

单凭道德,社会就能发展吗?单强调道德,道德就能提高吗?肯定不是这样的,这忽略人本身的基本诉求,只谈论高高的人格,却没有顾及最基本的人性。时间长久,只会使道德越来越没有说服力,没有公信力。但单强调利益,社会就能发展的很好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这容易使人蒙闭双眼,造成利令智昏,导致利欲熏心,走上歧路。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但更要重视强调“性相近,习相远”所带来的警示。不良的环境能够导致人犯错,这是事实,但它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要积极倡导,社会环境并不能决定人,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决定我们自己的成长。强调利益,无可厚非,但人活着的确需要一点精神(道德)。生存是基础,利益的获得能够保证基本生存的满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二者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时代都被赋予不一定的要求,也处在不一样的位置。在现代社会中,要求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与契合。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表明人生时间的重要性。人人都想成为富有的人,想过上等人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吗?有些时候,大部分人终其付出一生,都不一定会有想要的最终结果,但道德却是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东西。曾经有句网络语:人生努力的结果有两种“见笑和见效”——我们要做好迎接前者的准备,做好遇见后者的从容。但这话对吗?人生只有见笑和见效吗?……人生或许更应该有第三种结果:平凡为真,从容为善,求是为美。收获的心酸也是甜蜜的,但无果的心酸才更冲击人,更会打垮你的内心,这时候没有坚持是不行的,坚持不一定有结果,但会让人回顾“过程”而少些遗憾(乔布斯语:过程就是奖励),这就要求做好道德与利益的心理平衡,不以利益的得失而左右道德。

三、良好道德利益观的培育方法

道德与利益是融合的,也存在矛盾的地方,两者的矛盾能否冰消瓦解,是一条难路。当代大学生也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其对金钱的渴求从来都是强烈的,或许是表现的比较外在,或许是表现的比较含蓄。

1、自力更生,助人为乐

自力更生要求我们先学会自立不靠别人。有个学生从初中毕业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在大学校园里也是如此。天天送货,但在校期间从来没有旷过一节课,而且更重要的是,还热心帮助身边其他同学,助人为乐,他积极向各基金会捐钱,虽然钱数并不多,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利益。而他本人的话是这样的:“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改变我的生活,改变其他一些人的生活”。自力更生即是赚取利益的前提,也是践行伦理的过程。良好道德利益观的培育方法之一,就是强调自力赚钱,践行伦理,希望未来大学能有更多的后生可畏出现。

2、利益的底线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与利益的相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多数情况下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是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然而曾有学生这样说,现代社会只看钱,你有钱就给你好脸色,没钱对不起,就不愿答理你,存在有钱好办事的现象。还有学生闭嘴张口就谈钱,不关注别人的情感,有些话说者说人无心,但听者有意,会触痛别人脆弱的地方,而说话者确不自知。良好道德利益观的培育方法是教育学生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什么都是钱,不要总是以个人利益为主,会造成别人的怨恨与嫉妒。古人的警示:“放于利而行,多怨”就是这个道理。利益有何底线呢?就是你的利益不能损害到别人的利益。这是自然的,不需要多说。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到他人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让人讨厌,影响至深。其实为了自己的以后发展,“别人的利益”的内涵,需要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看待,因为好多事情的处理都和别人的利益相关。当一个人很积极的对待利益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见到更大的利益。到时候“别人的利益”……就显得至关重要。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兼相爱才能做到交相利”。培育良好的道德利益观,需要具有兼相爱,交相利的情怀,更要明白“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分出去的利益最终还会回来的,只是有时是长期贷款,有些是短期投资。人生虽然“理易懂,做难行”,但赚取利益,要具有吃苦耐劳的责任精神,不要坐享其成,不要异想天开,一夜爆富。现在国家倡导万众创业:大学生创业除了要具有敏锐的视野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例如,和好朋友合伙,当时的一拍即合,可能更多是道德情感的冲动,但最终的分道扬镳却是利益直接相关。

3、正确理解“舍与得”的关系

人生切忌眼高手低,不付出实际行动。只有努力,才能得到所需要的。要培育开阔的视野,没有开阔的视野更可怕。怎么理解“舍与得”,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怎么讲:放弃一些东西自然会获得另外一些东西,得到一些东西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一些东西,这要求我们不要成为见钱眼开的守财奴。老子云:“你欲得之,必先送之”来隐喻赚取更大利益的方式。与之相反,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你只会得到眼前的小利益,而放弃更大的利益。但在大学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利益观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做的是教育学生,你一生只为钱可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注意赚钱的手段,不能伤害他人,不能投机取巧,不能违法乱纪;以及赚到钱后,钱的用处,或肆无忌惮的挥霍,还是助人为乐,这是可以选择的。

人生很长,大学生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关键点树立正确的道德利益观对大学生非常必要。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评价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以金钱为唯一的标准,而是以一个人能够为社会做多少贡献而决定的,这需要正确看待道德与利益两者的关系,做到二者的统一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译.《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古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大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素子(1978-)女,辽宁清原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