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越轨行为分析

2016-06-08 11:28潘梦俐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大学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越轨行为的定义,介绍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分类,分析了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预防对策。要采取正式的社会控制措施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法,坚决纠正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关键词】 社会学视角;大学生;越轨行为;预防对策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群体之一,但大学校园是由具有差异性的社会个体集合而成的社会群体,正是这种基于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差异性,高校内大学生越轨行为也成为当今教育事业的一大难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对越轨行为的定义

社会学家乔恩·威特认为越轨涉及违反一些群体规范,所以定义一个行为是否越轨取决于它的环境,他指出,越轨是指“违反群体或社会的行为标准或期望的行为”。国内常常定义越轨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毕云天认为,大学生越轨行为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违反或者偏离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的行为。我们把大学生越轨行为定义为:大学生做出的违反校园规范、不符合群体标准和未达到社会期望并对学校和社会具有破坏性,需要采取社会控制的行为。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分类

近年来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许多如考试作弊违反考纪等违背诚信道德行为,校园内酗酒、打架斗殴致使他人受到伤害等恶意事件以及在校园寻衅挑事等越轨事件报道层出不穷。

1、违反社会习俗的越轨行为

违反社会习俗即违反社会风俗习惯,由于大学是一个多民族聚合的社会群体,由此带来的不同民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如穆斯林民族不食猪肉,彝族有自己的彝历新年,很多藏族同胞是虔诚的佛教信仰且不喜人亵渎。生活在这样多民族的环境下,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需要我们互相尊重,而有些同学则因为不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如外带食物进清真餐厅而发生一些无意的越轨行为,或因为同学矛盾而故意产生的一些如妄议少数民族文化等越轨行为。

2、违反社会道德(公德)的越轨行为

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尽管在大学这样一个聚集了较高素质的群体中也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在公共场所如食堂打饭不排队、插队,随意吐痰、破坏食堂卫生;公共澡堂洗澡故意漏刷水卡,随意破坏公用吹风机等行为;在自习室内大声喧哗、吃东西、扔垃圾;破坏校园公物等。将这些行为带到社会其他群体和场合中去,大大的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3、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越轨行为

在大学校园内因懒散带来的迟到、早退、缺课时有;基于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晚归、未归现象屡禁不止。每次考试总是会有同学顶着受处分的风险打小抄,翻手机等。在学校里和校园周边也经常有同学打架斗殴,聚众滋事,更甚至挑衅老师和学校。而大学生情侣在校外同居也已经不是新鲜事件,由于没有恰当的处理好恋人关系而导致的堕胎、流产、恶意报复事件也被时常报道。

4、违反刑事法规的越轨行为

由于经济原因偷窃同学贵重物品和财物,恶意报复同学对其造成故意伤害,有很多诸如情侣不满分手而对对方恶意伤害事件。暴力抢劫、暴力强奸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事件也成为学校教育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1990年在美国通过的《克利里法案》要求学校及时给学生提供校园犯罪事件的数据报告,这一要求也侧面说明了校园犯罪,即严重越轨行为已经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三、如何看待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曾说到,越轨行为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越轨行为确实扰乱了正常的校园秩序;弱化了在校大学生的遵从社会规范的自觉性,给其他同学造成行为上的误导;同时使得生活的校园充满未知的风险,从而削弱了“使社会生活成为可能的相互信任的纽带”(戴维·波普诺《社会学》,1999)。从另一个角度看,越轨行为受到学校和社会警示及教化对其他成员也是一面镜子,起着教化和警示的作用。

四、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越轨行为分析

越轨行为一直都是社会学关注的对象和研究的重点,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越轨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认为,当社会大多数成员共享的主流价值观与实现目标所具有的物质和资源不相协调时,就产生了越轨行为。我们的教育中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个体价值观念的差异就会导致产生与社会期望的规范相偏差的行为。如很多大学生因为之前生活的环境对其晚归时间不限定而在学校的时候不加以自我控制和适应就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再如由于诚信教育的缺失而发生了作弊行为。

2、文化传播和社会解组论

基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解组学派认为,人的某些冲动行为如果没有受到社会制约和控制就容易产生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越弱,越轨行为就越多。随着大学办学规模日甚一日的扩大,招生人数增加引起校园异质性增强,引起了传统的校园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解组,原有的规范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失去制约力。群体异质性增强,就导致了不同群体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中奉行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道德规范也相互冲突,还未找到合适并存状态,引起广大学生对新环境的无所适从,越轨行为由此产生。

3、交往差异理论

社会学家克里夫特·肖和亨利探究发现,如果越轨行为在某一群体或社区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存在,他就很有可能传播给新来者和年轻人。我们并不是生来疯狂,而是习得疯狂(乔恩·威特,包罗万象的社会学,2014)。校内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在之前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习得了某种行为倾向,而这种行为倾向也因转换了社会交往情境可能被定义为越轨行为。在校园里,有些人可能处在具有较多越轨行为发生聚合的群体中,渐渐地也习得了越轨行为并且产生了对越轨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

五、大学生越轨行为的预防对策

1、正式的社会控制

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依靠一系列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为了给大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校园的规章制度也应尽快加快建设。适应时代的变迁,加强校园规章制度和社会法律法规对大学生行为约束。诚然,校园规章制度需要具有人性化又要对越轨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同时也要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在校内、课堂的宣传,以时刻警醒大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根据规范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唤醒其自我意识,采取校园、社会规范允许的行动。

2、非正式的社会控制

非正式的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也更倡导这种人性化的教化方式。学校要结合相关部门、心理专家、辅导员各相关人员组建一支心理健康队伍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化心理疏导,排解心理压力,消除不积极的情绪,改变自身不合理的认知行为。其次,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应加强法制宣传,使学生们对法律有基本的认知,减少行为偏差;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自律,在课堂加强道德教化,传播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 [美]杰克·D·道格拉斯.越轨社会学概论[M].张宁,朱欣民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美]乔恩·威特.包罗万象的社会学(第三版)[M].谢立中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 高和荣.越轨社会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潘梦俐(1995-)女,江西人,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学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