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6-06-08 02:39王昱坤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昱坤

摘 要: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软着陆”,也需要从行为上进行“硬加工”,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为他们今后的顺利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着重介绍了几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培养学生善于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起着重要作用。要教会学生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把生活带到数学中来,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员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二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观察时要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等。三是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正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观察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这样的学生在我们们身边还真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动手,用许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拉”。由于数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手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三、培养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逐渐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同时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多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会自主思考,并且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在长时间得不到答案的时候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最终印象也会越深刻,如果能长期如此,自然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消除学生“怕说错”、“怕出丑”的恐惧心理,创设和谐民主平等互助的团队关系,使学生敢于说、愿意说、想要说;第二,让每个孩子知道要如何交流。交流时,可由学困生先开始,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讲,遇到学困生不会讲的时候,由学优生先讲,起到同伴互教、示范的作用,锻炼每—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建立它们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如要学生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这时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圆,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圆多分成不等的2份。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法则)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法则)的书面语言,而且自己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交电费、交水费、算电话费等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提升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更是实践终生学习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创新意识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丰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杜文贤.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索[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1).

[2]霍梅尼.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J].湖南教育,2010(12).

[3]孙黄凯.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J].数学通报,2011(11).

[4]陈爱林.新时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20):4.

[5]王丽红.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7):121.

[6]潘晓芹.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J].当代教育,2013,(1):79-80.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