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影视剧中以“重庆”为视角的影视作品研究

2016-06-08 14:55雷娟
电影评介 2016年6期
关键词:影视剧抗战重庆

雷娟

近现代我国遭受到了外敌的入侵以及内部矛盾的激化,导致了长期的抗战,这一阶段的中国是混乱的、是艰难的,因此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人以及先进的事,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将这些曾经的历史记录下来,不仅有助于对于历史的保存,还有效的推进了我国抗日精神的弘扬,并有勿忘国耻的提醒作用。由此可见,抗战影视剧的拍摄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其中以“重庆”为视角的影视作品更是成为了我国抗战题材中的代表作品,有效地实现了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激发以及成长的记录。特别是重庆抗战电影通过独有的三阶段叙事方式完成对历史的叙述,展现出了我国抗战影视作品的再现性美学功能。

一、 重庆的战时都城的确定

1937年11月中旬,上海淞沪抗战失败已成定局,首都南京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中央客观地认识到了南京已经无法继续坚守的现状,因此提出了将国民政府迁到重庆的重大决定。11月20日,林森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在汉口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自此之后,重庆开始以抗战都城的角色占据在历史的舞台。[1]

1938年夏,武汉战役紧张,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紧急命令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驻武汉各机关需要在五日之内放弃原有地址,迁入重庆境内。自此之后国民政府的各机关大规模向西迁入重庆。12月8日,蒋介石率军事委员会大部要员由桂林飞抵重庆,这次政府首脑机关和国家都城自东向西的大迁徙宣告完成。同一时段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在重庆相继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同时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及其主要领导人也纷纷聚集重庆,全国各地的俊士豪杰、社会名流,也荟萃重庆,重庆逐渐成为了中国战时政略和战略指挥中心。

二、 叙述方式:政治抗战——人民抗战——民族抗战

(一)“政治抗战”阶段

在我国进入抗战初期这一阶段面对的是日本军队的全面攻击,因此我国军队在仓促间的防卫迎战中处于劣势且一直处于撤退的状态,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依然布置了很多的地下工作者,即我们较为熟悉的军统以及中统,其主要的任务是进行间谍战。因此在我国的抗战影视剧中间谍战多数是以国民党的专属地下工作者为主要的人物塑造,其日常中的谍报活动则成为影视剧的主体,这类影视作品主要反映抗战期间的秘密战场。对于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营造出中国军人正义、忠诚的形象。[2]

(二)“人民抗战”阶段

这一阶段的经典作品有史东山编导的“抗战三部曲”。其中《保卫我们的土地》这部影视作品塑造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屡次遭受到侵略者的破坏与掠夺之后,被逼无奈最终开始反抗的故事。为我们展现出了我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最底层的人民也会站起来,投身战场,成为我国的抗战大军中的一员。在人民抗战阶段的影视作品大多数都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人民特有的民族精神,为弘扬民族的坚韧、奋发的精神而创作。

(三)“民族抗战”阶段

这一阶段的电影创作摒弃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思维模式,将抗战变成了“中华民族集体的抗战”,从而起到了淡化国共党派当时所展现出的政治意识,同时更加注重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注重的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因此这一阶段的抗战影视作品展现了国民党为了取得抗战胜利而进行正面抗战的形象,特别是孙瑜的《长空万里》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现出了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报考空军为国抗战的形象。沈西苓的《中华儿女》叙述了我国不同阶层的民众在民族抗战中的决定以及用实际行动进行抵抗的故事。

三、 影像风格:通俗品质——悲壮风格——象征意义

(一)“政治抗战”时期的通俗品质

重庆抗战电影运用简单易懂的品质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激情,这就是我们说所的通俗品质。抗战影视剧《白云故乡》是这类电影中的佼佼者,其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是因为对于抗战题材的选择,最为重要的还是其满足了我国大多数观众对于这类题材影视剧的要求,激发了观众的民族情怀。因此以“重庆”为视角的抗战影视作品大多利用通俗品质的方式对我国的政治进行一定的宣传,除此之外其旧形式、旧内容的残留以及对美的忽略都显得更加的明显。由此可见电影艺术无法在不运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独立支撑电影的品质。[3]

(二)“人民抗战”阶段的悲壮风格

近代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原本的强盛变得懦弱而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对象,特别是土地资源较少的日本,更是对我国的土地虎视眈眈。因此为了掠夺资源,日本快速占领了我国的东北,继而发起对华北的侵略,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因此我国的抗战影视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这段历史进行描写与升华的。特别是在以“重庆”为视角的影视作品中,更是展现出了我国人民在反抗外敌侵略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强与悲壮。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运用了《义勇军进行曲》,展现出了我国这一阶段的抗战影视作品的悲壮风格。随后由史东山导演的影视作品《保卫我们的土地》一经上映就受到了重庆评论界一致好评,其展现的影视取材与风格成为了我国抗战电影剧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其对于我国先进思想的宣扬、以及人民的声声呐喊都为我们展现出了我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害的时候,被激发的民族情怀。

(三)“民族抗战”阶段的写实特征

在民族抗战阶段的重庆影视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充分运用了电影艺术的审美观念,大多数都是对于民族英雄事迹的歌颂,因此很多故事片都取自真实的故事。特别是取材于重庆“博爱村”的日本战俘生活的抗战影视剧,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被俘日军在思想上转化的过程。这种故事的选择以及故事情节的设置更加符合于我国大部分观众的审美心理。在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注重以和为贵,因此无论是为人处世尽量是解开疑问、避免矛盾以及冲突,所以在对于民族抗战这部分的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就注重对于“和平”观念的宣扬,因此这部分的影视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真”,没有掺杂其他庸俗的噱头或者是低级趣味的语言,而是以真人、真事作为电影的取材,这成为了我国抗战影视剧中的以“重庆”的影视创作的突出特点。这些抗战影视作品从故事情节的结构组成上主张以不平衡达到平衡,为了有效的满足观众们的审美期待大多结局是合理的、美好的,同时以故事内涵的稳定性、主题意义的明确性达到终极的目的。这一阶段的抗战影视剧的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符合我国抗战电影作品的成长主题,并且通过这种纪实性手法,为我们展现出了“个人——战争——民族”之间的联系。[4]

四、 女性形象:知识女性——底层女性

(一)知识女性——战火中的蜕变

在抗战影视剧中女性形象不可缺少,特别是在以“重庆”为视角的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备受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具有先进知识的女性,更是从抗战的战火中得到了蜕变。在抗战期间女性为了摆脱被奴役或者被杀害的命运,就必须从闺房中走出来,从家庭里走出来,走到我国的历史舞台上,走到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中。因此在近代我国以重庆为视角的抗战历史上就对于抗战时期大量的知识女性参与到历史与社会中进行了塑造。许多相关的影视创作者认为在我国抗战的影视作品中大多数是对于战争生活的一种记录,从而使民族战争得到艺术的再现,因此有效地宣扬、歌颂民族解放中的伟大人物以及民族精神。因此在抗战影视剧的创作中本着呼唤观众的民族意识,激发民族的居安思危的意识,符合于我国观众的观影需求,大部分的女性形象融入到了本该由男性形象主导的抗战中。特别是在重庆抗战电影主要为我们展现出了知识女性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受到了环境的压迫,站起来反抗的精神与力量。例如影片《火的洗礼》就主要为我们展现出了女性形象在抗战中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出了主人公从一个敌伪女间谍慢慢觉悟,最终自首并参与到抗战的过程中。这部影视作品中充分的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女性知识分子从迷惘、挣扎的心境走最终找到了人生方向,浴火重生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方茵的一生刚好反映出了我国此时的知识女性在刚刚走向社会的时候,面对着复杂的、激烈的政治斗争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的迷惑,最终容易走向歧途。因此重庆抗战电影将知识女性推向了抗战的前沿,她们更加能够反映时局的变化,在运用自身的知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社会参与的意识使她们始终关注并且投入到抗战之中,由此可见是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她们和男性同等的责任。这些诞生于重庆的抗战影片蕴涵着巨大的愤慨与沉痛.宣泄了知识女性们高涨的政治热情与面对黑暗社会时的孤独、痛苦。

(二)底层妇女——战火中的新生

农民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命脉.特别是他们世代与土地打交道,更加的感受到国家土地受到侵略的愤恨。因此在抗战影视剧中农民作为武装力量的主导力量,一直活跃在影视剧中。而这些底层妇女和底层男人一样都是我国进行抗战的主力,因此在重庆抗战电影中更加关注这些底层妇女的命运与斗争。特别是这些女性在感受到民族劫难的时候所做出的顽强反抗成为了战争影视剧中的一抹亮色,展现出了抗战影视剧中的关怀。战争的发生使得女性丧失了数千年的文化主体地位开始回归.因此趋势她们开始逐渐参与到了社会历史当中,同时与男性一样开始承担着时代的重任。但是在重庆抗战电影的创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前进道路的描写更加的真实,更加的注重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了女性前进道路的曲折与艰辛。特别是在底层的女性尽管已经选择了站起来反抗外敌侵略,但是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趋势使得其依然没有改变被支配的命运,因此在重庆角度的抗战中女性仍然处于传统与现实的挣扎中。所以处于底层妇女在影视作品中形成了特殊的存在,一方面正在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另一方面有在与封建残余作斗争。她们所面临的处境比男性更加悲惨与恶劣,抗战时期以重庆为视角的电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状况。

结语

抗战影视作品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我国对于特殊时代历史的艺术产物,因此为了能激发出观众的爱国情怀、感受到我国特殊时代的民族精神,在进行这部分影视制作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叙述方式,影像风格和特殊形象的塑造与运用。

在抗战影视剧中以“重庆”为视角的影视作品更加适应与战争时期的中国时代、环境与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对于这列影视作品的探究中,从抗战影视作品内涵的角度上来说,这类影视作品是成功的,并且对于中国人对与抗战期间的历史记忆具有着长久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影视剧抗战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