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新厂区给排水设计

2016-06-08 20:00叶成全马海力
科技视界 2016年14期

叶成全+马海力

【摘 要】本文结合药用包装材料工厂给排水设计特点,介绍了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新厂区给水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的设计,并对消防水池和循环水池合用、工艺循环水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用包装厂区给排水;水池合用;工艺循环水

药用玻璃瓶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在药品包装材料领域占有很大比重,且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能和优势。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有限公司为专业生产药用玻璃管制瓶及配套生产药用瓶盖的企业,主要生产不同类型的无色和棕色管制注射剂瓶、管制口服液体瓶、管制玻璃螺口瓶、安瓿瓶等,年产各类管制玻璃瓶50亿支,生产规模居国内首位,并配套生产各类医药用铝盖、铝塑组合盖,年产量达13亿只,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拉管、制瓶、瓶盖生产一体化的全国大型管制瓶生产企业。下面笔者以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新厂区给排水设计为例,简述其新厂区给排水设计的一般做法,供同行参考。

1 工程概况

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总占地面积为75576.15m2。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79396.14m2,主要建筑物包括联合厂房一(单层、丁类)、联合厂房二(单层、丁类)、联合厂房三(单层、丁类)、研发楼、动力中心、35kv变电站、门卫及站房等。项目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已于2016年03月竣工投产。

2 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管网为生产、生活与消防给水分流制,生产生活管网呈环状敷设,管径为DN150mm,管道覆土深度不小于0.70m。

2.1 给水水源

从周边市政环状管网接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市政供水压力为0.35MPa,能满足本项目生活和生产用水需要。

2.2 用水量

车间生活用水:50L/人·班、K=2.5;办公:50L/人·班、K=2.5;食堂:20L/人·次、K=1.5;绿化、道路浇洒:1.5L/m2·次、1次/天[1]。生产用水量由工艺专业提供资料统计。

2.3 设计水量

取全厂给水同时使用系数为0.85,设计最大小时用水量为:q=44.45×0.85≈37.78m3/h。

2.4 水压

最不利供水点在研发大楼的五层,估算所需压力约0.30MPa,厂区引入管水压约为0.35MPa,能满足本工程生产生活供水需求。

2.5 给水管材

给水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选择适宜的管道连接、敷设和基础处理方式,并控制管道埋深;室外给水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SRTP),电熔连接。室内给水干管及支管管道采用PSP钢塑复合管,采用内胀式管件、扩口式管件、卡压式管件等连接形式;室外管网呈支状形敷设,管径为150mm,管道覆土深度1m。

3 消防系统

本工程消防等级按研发大楼为标准设计,设消火栓系统、手提灭火器[2]。消防用水量为:室内消火栓q=15L/s,t=2h;室外消火栓q=30L/s,t=2h,一次灭火用水量V=324m3。

3.1 消防水源

室内外消防水源贮存在厂区东南角的消防水池内,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V=324m3,从室外给水管上接入DN100mm进水管一条,作为消防水池补水使用,补水时间不超过48小时。消防水池和循环水冷水池共用一个水池,消防水池有效水深为2.50m,循环水冷水池有效水深为1.0m,当水面标高低于-2.00m时,循环水泵停止运行,通过设置液位控制装置和在循环水泵吸水管上开水位孔来确保消防用水不被动用。

3.2 消火栓系统

3.2.1 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共设有12套地上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室外消防车取水由室外消防泵(一用一备)与消防水池联合供给。

3.2.2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给水系统,由室内外消火栓合用给水加压泵供给。在综合楼、厂房等主要建筑物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其布置能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达到。在屋面标高最高的标准厂房三的楼梯间屋顶设有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2.0m3,该水箱储存火灾初期室内消火栓用水。

3.3 手提式灭火器配置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规定,办公楼按A类火灾严中危险级设手提式灭火器;厂房按A类火灾轻危险级设手提式灭火器[4]。

3.4 消防管材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管内壁喷塑外壁涂石油沥青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

4 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4.1 排水方式

项目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本工程采用雨水、污水和生产废水分流制,污水和生产废水经处理达环评要求标准后排入南侧市政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系统,雨水排入东侧和南侧市政道路上市政雨水系统,市政管网能够满足项目排水要求。

4.2 污(废)水排放

生活污水:办公楼污水量按给水量的100%计,厂房生活污水量按给水量的90%[1],约67.5m3/d,最大时污水量为6.8m3/h。

生产废水:本工程生产废水量为35m3/d。

研发大楼排水和车间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有害生产废水经集中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应按照环评的要求选择处理方式)处理达到环评要求后排入进市政污水系统。

4.3 雨水排放

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组团,属于北碚区嘉陵江以北的区域,雨水按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q=1178.521(1+0.633lgP)/(t+8.534)0.551(L/s·ha)[3],设计重现期P=5a,地面综合径流系数Ψ=0.85,地面集水时间t=10min,场地汇水面积F=75576.15m2,雨水量Q=1977.86L/s。雨水排放分两个排出口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4.4 排水管材

室外雨水、生活污水排水管管径d≤500时采用双壁波纹管,d>500时采用大口径高密度聚乙烯螺旋缠绕管,承插粘接;生产废水管采用增强聚丙烯排水管(FRPP),承插接。

5 循环水系统

当地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5.5℃,计算湿球温度为26.5℃,大气平均压力963.8hpa。

5.1 工艺用循环水冷却系统

本工程拟在厂区东南角修建工艺用循环冷却水系统一套。其循环水量:Q=150m3/h;循环水冷水池有效容积为100m3,循环水热水池有效容积为50m3,设计进出水温差:t1=42℃、t2=32℃、⊿t=10℃。设计参数:循环水量为Q=150m3/h,t1=42℃、t2=32℃、Δt=10℃;设置冷却塔一座:KST-M-350、Q=150m3/h、N=7.5kw;循环水泵:工艺用循环水冷水泵,DFSG100-200B/2/15,Q=150m3/h、H=40m、N=15kW,两台,一用一备;工艺用循环水热水泵,DFSG100-200B/2/15,Q=150m3/h、H=40m、N=15kW,两台,一用一备。全效循环水处理器:WD-150A1.0ZH-F一台。

5.2 溢流玻渣循环水冷却系统

本工程拟在联合厂房处设溢流玻渣单独循环用循环冷却水系统一套。其循环水量:Q=16m3/h;循环水冷水池有效容积为12m3,设计进出水温差:t1=42℃、t2=32℃、⊿t=10℃。设计参数:循环水量为Q=16m3/h、t1=42℃、t2=32℃、Δt=10℃;冷却塔一座:KST-M-40、Q=16m3/h、N=0.75kw;循环水泵:DFSG50-200(I)B/2/5.5,Q=16m3/h、H=38m、N=5.5kW,两台,一用一备;全效循环水处理器:WD-50A1.0ZH-F一台。

5.3 空压站用循环水系统

本工程拟在联合厂房处设空压站循环冷却水系统一套。其循环水量:Q=80m3/h;与工艺用循环水冷水池共用一个冷水池,循环水冷水池有效容积为100m3,设计进出水温差:t1=42℃、t2=32℃、⊿t=10℃。设计参数:循环水量为Q=80m3/h、t1=42℃、t2=32℃、Δt=10℃;冷却塔一座:KST-M-175、Q=80m3/h、N=3.7kw;循环水泵:DFG100-200A/2/15,Q=80m3/h、H=38m、N=15kW,两台,一用一备;全效循环水处理器:WD-125A1.0ZH-F一台。

5.4 循环水管材

循环水系统除水泵房内管道采用焊接钢管外,其余位置供回水管采用热浸镀锌焊接钢管,焊接连接(接口处采用加强级防腐)。

6 节水节能

生活饮用水源避免与废弃物污染。对生活用水有回流污染的系统和设备,在其进水管上设置倒流防止器。新型降噪管使用率为100%。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式冲洗阀,卫生器具用水效率不低于三级。水泵采取隔振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如选用新型管道及连接技术,选用高性能阀门等。本建筑无非传统水源利用。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的水表,安装率达100%。

7 设计小结

①消防水池与循环水池合用时,需要采取消防用水不被动用的措施,本次设计是通过在循环水冷水泵吸水管上开水位孔来确保消防用水不被动用。

②工艺循环水回水分为重力回水和压力回水,具体根据工艺专业所提资料确定,重力回水管道采用埋地或管沟敷设,压力回水采用架空敷设。

③工厂给排水设计做到节能、节水,提高循环水的重复利用率;同时逐步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S].200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S].

[3]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的通知[Z].渝建[2013]625号.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484.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