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漱玉
【摘 要】近年来,在中职食品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现象:多数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看手机多过看课本、未来发展规划迷茫,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基于“反哺教育”的中职食品专
0 引言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2016年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食品安全以55.1%的高比例赢得“殊荣”。食品行业发展既面临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挑战和压力,这些新趋势和新特征,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机遇。目前的现实是,在校食品专业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加入低头一族,上课、下课最吸引他们的是手机。习惯于微信,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现代中职学生,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岗位责任意识。
每年学校都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通过他们的创业历程、成功经验、学习工作经历激励在校生。我们更希望毕业生能参与到教学中,帮助在校生熟悉、适应、理解未来工作岗位要求。这一设想面临的问题是:毕业生很难随时安排出合适地时间、学生去工作现场亲身体验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为了解决这样的困难,我们试图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之一的“微课”制作,即利用这些优秀毕业生工作场所或请他们回母校创设模拟工作场景作为教学情景,将他们“现身说法”的视频制作成微课,将优秀毕业生反哺母校这一想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免去了毕业生们的工作时间与教学计划时间的冲突,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1 概述
1.1 反哺教育
反哺,本意是雏鸟长大后,衔食喂母鸟。它颠覆了教育原有的表现形式,消解了教师的权威,扩展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空间,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赋予了教育全新的意义[1]。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未来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说,即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在这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如“文化反哺”、“反向社会化”等概念。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老师认为[4],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 ,学生文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态,学生的“碗”不再是空的,已经装满了水,只不过这些水的成分与教师的“桶”中的水的成分有很大不同。教师的“桶”承载的是学科知识、人生阅历等,学生的“碗”承载的是时尚信息、流行观念和新的价值规范。处此情景,“桶”中的水不能再一味倾倒入“碗”,只有二者呈交汇、融通状态才彼此不会相互对抗和拒斥,才能在相互汲取营养的过程中形成彼此对事物的新认识,对问题的新看法。
基于反哺教育的理论思想,即子代向亲代传递知识、进行教化的逆向教育过程的启发,我们邀请优秀毕业生反哺母校。优秀毕业生的品德、成就无疑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这种反哺教育方式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专业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并由此客观地进行就业定位。
1.2 微课
微课是“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外来概念被引进到中国后的一种本土化称谓。微课程概念的首创源自美国“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2008年他提出“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概念,强调将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结合,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式的学习体验”[2]。在国内,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概念,并在中小学开展微课建设。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3]。
从这些研究学者提出的观点可以总结出,“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10分钟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1.3 基于“反哺教育”的微课
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要干预、引导他们,如果一味随着他们的兴趣,肯定会导致教育的肤浅和简单。[6]由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基于“反哺教育”的中职食品专业微课制作初探。将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与“微课”教学手段融合,按照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利用视频记录优秀毕业生在岗位现场的工作情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和工作情景有机整合,制作成短小精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微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学习,分享学习成就,从而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2 基于“反哺教育”的微课制作策略
2.1 教学设计
首先结合岗位应用实例对专业涉及的概念、术语等易错点开发微课。将归纳整理出的易错点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成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易于扩充的微课。毕业生和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和工作场景,选择能突出知识技能重点的教学内容,采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形成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
比如,在讲授“细菌染色”这一课时,尽管教师课堂上有演示,但学生人数多,不可能全部同学都看到教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故学生自己操作时,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在一些诸如染色剂使用顺序等的简单问题,操作手法和规范等一些关键问题来不及在课堂教学中纠正,而毕业生反映操作手法和规范是新入职的人员最缺乏的职业素养。通过讨论分析后,我们先完成教学设计,再到毕业生工作的单位,录制他在无菌室的进行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场景,突出操作过程的手部动作和使用的染色剂,为后期微课制作准备素材。
2.2 多媒体课件设计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除了视频以外,多媒体技术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利用动画、flash等手段设计规范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能吸引学生注意、提升教学氛围、强化学生记忆的功能。比如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时,我们挑选3个在读学生到毕业生工作的单位去跟踪采访,采访回来的学生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将他们的见闻做成动画短片,这种素材经过后期剪辑做成的微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2.3 教学情境设计
毕业生和教师共同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工作场景作为“微课”教学情境。这个工作场景可以是毕业生现实的工作场所,也可以请他们在学校实训室里模拟一个工作场所。教学情境设计要强调所创设的场景能引起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引起学生操作体验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技能在现实工作中的应用。比如,在实施“微生物检验前准备”的教学情景设计中,将待检验的样品和文件通过这个窗口进行交接、核查、填写相关文件这个工作场景设计成微课。毕业生和教师共同授课,在实训室搭建了一个收货窗口、编制相关文件。学生课前学习过微课以后,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检验人员和送检人员,完成样品接受和检验文件填写。
2.4 影像呈现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这就涉及如何将教学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境进行影像呈现。为了起到反哺教育的作用,邀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的同时,要选择在现实工作岗位或在学校实训室模拟工作场景进行录制,全面记录优秀毕业生的教学行为,并且依据影视制作原理即时编辑,以较好的视觉呈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欲望,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
3 基于“反哺教育”的微课制作的实践反思
“微课”作为一种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的教学微视频,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自由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满意度[5]。
无论是在微课制作或是正常授课过程,毕业生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选择适合优秀毕业生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特长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境,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角色认同,达到反哺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微课”的影像呈现效果给学生带来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直接影响到其外部注意。所以视频的呈现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此外,多媒体课件的整体布局、色彩搭配等也可以达到刺激感官、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
4 结束语
“微课”是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在教育领域中产生的一种新生教学资源,在工作岗位上茁壮成长的毕业生是学校放飞的雄鹰,利用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结构独立的特点,把反哺教育的理论思想渗入进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微课”设计思路。既满足了为碎片化时代的学习文化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又满足了反哺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凌傲.教育反哺 当代教育的亮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
[4]郑金洲.教育反哺刍议[J].教育研究,2008(5).
[5]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6]王枚,孙建辉.“碎片化”时代的“陌生化”阅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5B(上).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