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胧瑶
摘 要:当前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中小学始终存在着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使农村应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本文试图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流失;改革开放
一、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提出
海内外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比我国早很多年,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就比较深入了,这为我国学者研究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给出了理论指导与启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人口流动的大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者敏锐的观察到大量乡村教师迁向城市的这一现象。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并不太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社会流动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被人们接受。与此同时,乡村教师流失问题更加突出,农村教育质量每况愈下。
(一)国外相关研究简述
通过笔者在图书馆查阅国外相关文献发现,许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农村基础教育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有关统计,有800多万儿童进入美国农村公立学校,占到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21%,有24143所公立学校在农村,占美国所有学校的31%,有7832个农村学区,占所有公立学区的49.3%,有40多万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占所有公立学校的31%。因此,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美国现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对我国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简述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城市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虽然教师在城乡之间互相流动归属于社会流动,但是农村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往往被认为是非合理的教师流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贫困地区更为突出。用徐中伟教授的教师劳动力流动来划分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是属于非良性流动,农村教师流失形式严峻。
二、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根源。通过笔者的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教师子女的未来在农村教师涌向城区占据主导地位。俗话说,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来有出息,由此出发,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城区学校里设施完善,有各种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辅导班、少年宫和博物馆等,而在农村这些都是没有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劳动力需求,许多农民工都能在城市建筑工地或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一些去城里务工的农村居民选择把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工作地学习,而农村教师的孩子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山区学校学习,这样作为父母,农村教师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起跑上就比别的小孩慢一步。但是要是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城里上学,他们需要交付一笔高昂的择校费,这只会让拿着微薄工资动农村教师们望校兴叹,更别说孩子上初中、高中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当教师的农村父母就会想尽办法外调到城市里去。
(2)城乡工资和福利相差太大是造成农村教师流失重要原因。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所以中西部教师的收入相对东部教师较低,一般情况下,付出同样的劳动,贫困农村的教师年薪平均在二万元左右,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或城区学校年薪均在五万元以上,而且大中城市一般交通便利,医疗条件和办学条件好,文化科技交流方便。相比之下,这难免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失衡,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事业心和积极性。一旦超过了农村教师承受的极限,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了。于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教师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往外调,特别是刚分配到山区学校的年青教师,还没来上班就干脆或借调或改行,全往城区跑。
(3)农村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涌向城市。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农村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而且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教师甚至需要出钱买教具。除此之外,农村教师缺少专业的学习平台,在事业发展的晋升空间不如在城区教书的教师。
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策略
1.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是以,政府应该大力提高我国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以前对待教师“臭老九”的态度,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与日本相比,我国的教师地位在我国仍然不算较高。在日本,教师真的可以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在日本人看来,中小学教师是“圣职”,人们称教师为“先生”,地位等同于议员。
2.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搭建专业的平台
教师为人师表,天天“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吾日三省吾身”,力求自己在教育的领域有所成就,使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当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后,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很多乡村教师流向城区是因为农村学校不能满足教师对事业的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搭建专业的发展平台,让农村教师们在这个平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
3.管理部门要有相应政策
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校的目标,为了使城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平衡,有关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条令。例如,用政策的手段让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到农村工作,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还可以以城乡学校以结对子的形式让城市教师去农村中小学支教,共享教育资源。同时要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晋升机会,让农村的优秀教师也能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徐中伟.教师流动与师资优化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2).
[2]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3]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国教育报,2002-11-18
[4]赖德生.教育与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
[5]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6]陈坚、陈阳.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问题研究[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