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月梅 杨忠 郭瑞锋 张绶 冯婧
摘 要:大同37号是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用坝257作母本、张纯一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谷子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区试,2a10点试验中8点表现增产,2a平均6 109.5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7.2%;该品种抗旱、抗倒、抗病;2015年通过山西省审定,适宜在山西省北部谷子春播早熟区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谷子品种大同37号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并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谷子;大同37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48-02
1 选育思路和目标
我国是缺水大国,近年来过分消耗水资源导致了水资源缺乏形势的日益加剧,尤其是我国西北部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干旱缺水成为北方生态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谷子是我国北方的传统特色作物,抗旱、耐瘠且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同时谷子还是粮、草兼用作物,是牲畜的良好饲料。因此,选育适宜西北春播早熟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强、优质高产的谷子新品种,可有效提高山西省丘陵旱薄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2 品种来源
大同37号杂交组合为:坝257×张纯一,其中母本坝257是河北省张家口坝下农科所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张家口市审定的冀张谷4号,父本张纯一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农家种系选的“纯系一号”,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该品种一直是雁北地区的主推品种。大同37号于2015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选育经过
大同37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93年用坝257作母本,张纯一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94年种植F1代鉴别真假杂种,在低代的选择上采用集团混选方法,就是在优良的组合中选择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单株混合脱粒,组成一个混合集团,从性状基本稳定的混合集团群体中,经多年选择优良单株,种成株系,鉴定其生长整齐及稳定性;在后代选择上,通过肥水旱薄地多重环境交替鉴定与相关选择,实现产量、广适与早熟等有益基因的重组与累加;通过商品加工特性、抗性与目标性状的同步鉴定与定向选择,实现外观品质、加工特性、产量与抗性的同步提高;通过品种生长发育规律、不同种植环境对产量因素影响、效益分析、肥水需求与干物质积累规律等的研究,组装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目标性状选择综合性状优良表现整齐稳定,2008-2009年新品系鉴定试验,2010-2011年新品系比较试验,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谷子早熟组试验,参试代号为“大同37号”。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北部的谷子早熟区,河北张家口坝下、宁夏、甘肃、新疆、陕西榆林、内蒙赤峰和呼和浩特等谷子西北春播早熟区种植。
4 品种特征特性
4.1 植物学特征 生育期126d,比对照品种晚1d。次生根健壮、发达,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生长势强,幼苗叶绿色,幼苗叶鞘绿色,茎基部没有分蘖,主茎高158.4cm,茎秆节数18节,叶色绿色,叶片数片,刚毛中,穗长26.4cm,穗形长纺形,穗码紧,主穗重30.4d,穗粒重24.0d,千粒重3.7d,出谷率79%,谷色黄,米色黄,出米率74%,米质粳性。抗病白发病、红叶病和黑穗病,抗旱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
4.2 田间考察鉴定意见 2015年8月25日,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杂粮及其它作物专业委员会有关委员在阳高、省高寒所谷子早熟组试验点对省高寒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大同37号进行了田间考察,意见如下: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生长势中等,穗长纺锤形,穗较紧,刚毛中等长度,黄谷黄米。熟期与对照相当,田间有零星白发病发生。考察组一致认为:该品种生长整齐,遗传性状稳定,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山西省谷子早熟区种植。
4.3 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大同37号含粗蛋白(干基)12.48%、粗脂肪(干基)4.60%、赖氨酸0.26%、胶稠度131.5mm、碱消值(下转60页)(上接48页)3.8级。品尝结果:口感绵软,食味香。
5 产量表现
5.1 品比试验 2010-2011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m2),2a平均5 346.75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8.81%;其中2010年产量为5 586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9.12%;2011年产量为5 107.5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8.5%。
5.2 山西省区试 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区试,2a10点试验8点表现增产,增产幅度1.1%~11.2%,减产幅度3.8%~4.8%,2a平均6 109.5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7.2%;其中2014年5 704.5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4.4%;2015年6 513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9.7%。各试点的产量结果见表1: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播前准备
6.1.1 茬口选择 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大豆所需的氮素1/3是由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而来的,就是从土壤中拿走的氮素少,而给土壤中留下的氮素多,谷子对茬口比较敏感,因此利用肥茬可以带来良好的增产效果。如果连作,白发病、黑穗病等病害除种子带菌外,土壤传播也是重要因素,因此要进行合理轮作,能够减轻病害以及虫害的发生。与豆类、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实行2a以上轮作,上年应用烟嘧磺隆、莠去津等药效降解时间长且对谷子出苗生长有影响的除草剂的前茬地块不能种植。
6.1.2 施底肥 施腐熟有机肥15 000kg/hm2和复合肥750kg/hm2(N∶P205∶K2O为20∶22∶6)。
6.1.3 整地 秋季进行耕地20~30cm,春季土壤冻融交替之际,进行耙耱保墒。
6.2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精选拌种”处理,即用精选机进行精选筛出秕谷,再用40%拌种灵、35%甲霜灵粉剂等农药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防治谷子黑穗病、白发病。
6.3 播种
6.3.1 播种期 5cm土壤温度通过10~12℃,浇地后或旱地雨后播种,保证墒情适宜,播后要镇压。
6.3.2 播种量及留苗密度 穴播播种量4.5~6.0kg/hm2,行距40cm左右,穴距20cm左右。条播播种量12.0~15.0kg/hm2,一般水地留苗30万~42万株/hm2,旱地留苗22.5万~30万株/hm2。
6.4 田间管理 在雨水较多、导致新生杂草较多的情况下,3~5叶期浅中耕一次,在谷苗9~11片叶(或出苗30d左右)追施尿素225kg/hm2左右,随后灌水中耕培土。
6.5 虫害防治 (1)粟负泥虫(粟叶甲)、粟凹胫跳甲等:初卵孵化生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液混合后喷雾,7d后再喷一次。(2)粟灰螟:幼虫驻茎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液混合后喷雾。(3)粘虫:在幼虫3龄盛期以前用2.5%溴清菊酯乳液1 000~2 000倍液喷雾。
参考文献
[1]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等.谷子新品种长生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4(3):150-151.
[2]刘海萍,刘金荣,王素英,等.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J].作物杂志,2012(03):147-14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