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士香
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理念下艺术类职业生对非遗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的探究∗
——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郑士香
摘要: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紧密相联,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现状来看,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有很大的冲击,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轻中重西”现象,艺术类院校也不例外。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为例,可见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理念下艺术类职业生对非遗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应发挥艺术类高职的作用,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添砖加瓦。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文化;非遗;艺术类高职
∗本文系浙江省文化厅2014-2015年度文化科研项目《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理念下艺术类职业生对非遗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的探究——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成果。(立项文号:浙文产[2015]12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紧密相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是由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它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很强的生命力、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含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民族性、地方性、全国性的传统节日达20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六种,它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笔者对其理解有几层意思:1.主体是人;2.是人的情感表达和实践产物;3.是具体的事物;4.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我们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认知,对其的重视和保护,不仅是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更是让文化得以传承[3]。
传统节日是“非遗”公约里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批世界“非遗”节日中只有波利维亚的狂欢节,第二批、第三批分别增加了四个。我国的端午节在第四批里。第五批列入了51个项目,我国有5项列入其中。在前五批世界“非遗”名录中,传统节庆在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2006年、2008年和2011年,我国国务院又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节庆类有86项[4]。
(二)非遗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1.有助于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养成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社会性的聚会节日,例如春节、清明、重阳等节日,都是期盼团圆的节日,同时有很多增强家庭伦理的习俗。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家人聚在一起畅谈,迎接新年,增进彼此的感情。清明节则不仅是和家人的沟通,纪念故人,更是对祖先表达感激之情。重阳节的核心是敬老,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更是家庭的重心,这个节日提醒忙碌的当代人不要忘记对老人的照顾关怀。
中国人善于借助传统节日加强团结和开展乡里合作。就拿春节拜年为例,人们不仅在家庭里互相拜年,同时也会对朋友邻居送上祝福,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自己的社交交往,加强和实现社会安定团结。
2.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可以看做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不断创造巨大的文化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很强的自然性,古有“不知四时,失国之基”的话,古人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制定农耕和其他人文活动,将人文时间与自然时间有机结合形成节日。所以,节日不单单是一个形式,更包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人们利用特殊的时间将节日表现,通过多种多样的习俗活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3.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
民族自信心是维护民族尊严的基础。若一个民族缺乏自信心,就会陷入迷茫及无法进步的状态。因此,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心非常重要,是使一个民族立足的基本保障。虽然民族自信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但同时它也要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而传统节日正是文化的载体之一。
4.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现如今,为了适应飞快发展的社会,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传统节日不仅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也为人们提供调整精神状态、舒缓压力的平台,通过各种习俗活动、祭祀、娱乐使身心得到放松,卸去自己的负面情绪,为未来做好规划。除此之外,传统节日还促进了家庭和谐及邻里关系和睦,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西方节日,譬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逐渐被中国人接受,西方的“洋节”尤其受到高校学生的热捧,在不知不觉中,西方节日在我国艺术类院校里十分盛行,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并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一定的冲击,许多学生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也偏向冷淡,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关注。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调查:
为了了解艺术类学生如何看待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回收率为93. 80%。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
表1 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
从表1中可看出,学生对于几个典型的西方节日知晓程度非常高,例如情人节、圣诞节,百分比占到85%左右,愚人节百分比占70%,感恩节百分比占58. 4%,而对于其他的一些西方节日,学生的知晓程度并不是很高。总体上看,西方节日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所以“洋节”在校园的流行程度普遍较高,很多学生可以准确说出一些西方节日的日期,但对节日的内涵却不甚了解,由此可见,职业生过西方节日有一定的从众性[5]。
(二)过西方节日的原因、了解途径及态度
为了了解西方节日为何在校园中盛行,从过西节的原因、了解途径和学生对其的态度三方面做了相关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表2 过西方节日的原因及态度
从表2中可知,西方节日的盛行,51. 7%的学生认为其有趣时尚。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民族性、群众性、传承性、纪念性,注重的是集体主义色彩。相比之下,西方传统节日更加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6],并且它们的起源大都与宗教有关,例如圣诞节就是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随着西方节日进入中国,其中的宗教色彩渐渐淡化,转而以娱乐为主。西方节日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需求,轻松的节日氛围不仅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也是一个与朋友增进感情的最佳时机。那么学生是如何了解西方节日的?调查中,40%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得到西方节日的有关信息,表明当今信息化社会下,网络媒体是传播西方节日的主要途径。同时,朋友、家人的告知也为西方节日的盛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学生过西方节日的态度方面来看,45. 8%的学生认为,西方节日应与中国传统节日相互融合,和谐发展,从表达内容和活动方式两方面来补充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丰富我们的传统节日。
(三)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态度
为了解学生对待我国的传统节日持有何种态度,从重视程度、过节气氛、喜欢的原因、不喜欢的原因四方面做了调查:
表3 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态度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所占比例达到了69. 2%。节日本身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学生喜欢传统节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对于过节气氛,64. 2%学生认为我国只有少部分节日有热闹的节日氛围。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传统节日数量众多,但有很多节日被冷淡,甚至有很多节日并不为大众所熟知。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52. 5%的学生认为是我国传统节日缺乏新意,形式单一,例如中秋节就是吃月饼赏月,而春节则是吃饺子贴春联,对于喜欢追求热闹新鲜的当代人来说,确实缺乏吸引力。与西方节日相比,我国传统节日大都以长辈为中心,以吃喝为主题,而“洋节”是以娱乐为主,可以宣泄个人情感,更受年轻人的欢迎。
(四)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
表4 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
传统节日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塑造了民族性格,而且在凝聚民族情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有60%的学生表示对大部分节日有所了解,而仅对个别节日了解的学生占到了25. 8%,由此可见,对于节日内涵,学生了解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为此,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中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大家不但接纳吸收不同的文化,更主要是保护和传承本土的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不是历史遗留的物品,而是一笔珍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对当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要。我们要积极思考如何发挥艺术类高职作用,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添砖加瓦。
(一)正确引导职业生对我国非遗传统节日的继承和传承
年轻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西方节日作为新鲜事物,迎合了当代职业生的口味。在调查中可见:有近半成的同学认为中西方节日应该相互融合,和谐发展,说明部分学生对外来节日文化能够做出客观评价。西方节日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例如母亲节、父亲节等,都是教导人们要有颗感恩的心。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节日文化。在西方节日日益盛行的今天,如何巩固中国传统节日的地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媒体报道,2014年的平安夜,西安某高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禁止学生过圣诞节,除此以外,校园内挂有“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中西方节日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都应抱着尊重的态度对待它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继承和传承并不是通过抵制外来文化而进行的,相反,我们要汲取其精华,将其融合于我国传统节日,弥补不足。所以,校方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中西方节日的态度,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有选择地吸收、融合西方节日文化,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真正变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资源。
(二)营造职业生保护和传承我国非遗传统节日的环境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素质教育、知识教育的大课堂,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有优秀的教育资源,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学校,可以将学校的活动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渲染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理念。例如,清明节通过组织学生祭拜和缅怀革命先烈、民族英雄,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组织学生赏月,吃月饼的同时,追溯节日起源,体味其文化底蕴;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营造社会环境
除了校园环境之外,社会环境也十分重要。学生善于接受大众文化,对新兴技术更容易接纳,这些都会影响高职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将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例如,运用网络平台、各种媒体对节日报道、宣传等,这样不仅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记载,又借助现代媒体将其弘扬。
(三)发挥艺术类职业生的专业特长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遗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载体,其内涵多元而丰富。艺术类职业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其中。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独特创造性思维、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活跃的想象力。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有综合展演季,展演是面向全校师生的,我们可借此作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载体,以此为契机,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例如戏剧专业,学生可以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展现节日的起源内涵;舞蹈专业也可以用舞蹈的方式向人们展现节日文化的魅力,不仅使参与的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深层意义,还为其他学生普及了相关背景知识,这些综合展演在学校展毕后,也可在社会上为民众展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由此看来,艺术类高职生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依托“非遗”专业,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现有专业中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方向,学生通过“非遗”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掌握了“非遗”保护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在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每一届“非遗”专业学生都有走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可以组织该专业学生制作一些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及习俗介绍的资料、视频或微电影等带进社区,加强在社会公众中宣传的力度,将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融入社会实践教学中,发挥“非遗”专业引领作用。
“非遗”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养成;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构建和谐社会等等。然而,就现状来看,西方节日在艺术类大学校园里十分盛行,而对待传统节日偏向冷淡,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关注。在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理念下,通过调查分析、梳理问题、思考和探讨如何发挥艺术类职业生的作用来保护和传承非遗传统节日,不断使非遗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文化的支持,对于我国来说,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休息放松的假日,更是一个包含着丰富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崇洋,更不能盲目排外,对于西方节日,我们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中国特色,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让中西方节日文化交流融合,使其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黄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2):41-44.
[2]吕艺高.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保护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71-273.
[3]储皓鹏.当代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当起到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3(24):416.
[4]萧放.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艺术评论,2012(7):22-26.
[5]郭洪楠,孙竞阳,殷路.浅析西方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1):81-83.
[6]郭贵丽,张立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8):55-58.
(责任编辑:黄向苗)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Vocational Art Students Based on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Spirit —Taking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as an Example
ZHENG Shixiang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s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history closely,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Bu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impacted by western festivals.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western festivals are more popular than Chinese festivals among college students,including art colleges. Taking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as an example,vocational art studen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part to protect and inherit national heritages.
Key words:traditional festivals;Chinese cultu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vocational art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9
作者简介:郑士香(1966— ),女,上海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非遗方向)相关课程教学与研究。(杭州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