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2016-06-06 16:07陈兆贵刘桂林吴小明张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分师范生

陈兆贵 刘桂林 吴小明 张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民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提高,中学需要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突出的生物教师。本文针对社会对生物科学师范毕业生人才需求特点,结合惠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地方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方案,为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方院校;生物科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03-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物学在中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作为培养中学生物师资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学生物学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好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是各高校开展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设置、学制、学分等诸多环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生物科学师范生培养主要由传统师范院校培养,此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承担师范生培养的任务。由于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高校率先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如华东师范开设有“师范方向限定选修课”,包括有生物多媒体制作、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口语、生物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教育实习等。北师大则采用4+2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是学生在获得本科学士学位以后,再到教育学院接受专门化的教师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教育教学人才。2014年,教育部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对培养中学师资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各地相应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计划。

相对于重点师范大学,更多的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由地方院校承担,由于地方院校在办学历史、师资队伍、仪器设备、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以及生源质量等方面与重点师范大学有着不小的差距,加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一样,两者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地方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很多新人职的教师教学技能不能很好适应中学教学的需要,突出表现为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完全胜任教师角色。来自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和高师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教育能力不强是主要的问题。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与学科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存在实习经费少、基地少、时间短、次数少、指导教师少等诸多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脱离中学现实场景下进行传授。由于教育实习过短,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实践,学生在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方面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毕业后很难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中学生物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分析

随着中学生物基础教学改革,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中学生物课改的新需求,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除了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仁爱之心以外,还必须具备从良好的从教技能,教师的教育技能包括教师基础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级管理技能等。而课堂教学技能是生物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直接会影响到一节课的质量。要上好一节生物课,除了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组织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板画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课堂组织和掌控技能、实验技能、结束技能等。因此,中学生物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由学科专业技能和师范生技能两方面构成。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与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合中学基础教育需求的生物教师。

三、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框架和体系构建

借鉴国内外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经验,结合我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把握好几个特点。(1)共性与个性问题。国内生物科学师范教育的课程一般分为三大板块。第一类是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两课”、外语、体育、计算机及社会、自然的基础知识。二是学科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生物学科教学所需要的专业课程。三是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物教学论及教师教学技能课程等。另外,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制订了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这是全国统一的,是共性的问题,而惠州学院作为地方院校,在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应体现出地方特色。(2)传统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这一模块,除了巩固传统的三笔字、普通话以及教育教学技能以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专业知识之中,是现在中学生物教师必备的技能,此外还有微课制作技术也应引起重视。在学科专业知识层面,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特别是基因操作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中学教师没有实践进行过一些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实验操作,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必然讲不清,讲不透,因此,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加大实验环节的训练,特别是加大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训练。(3)理顺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除了合理安排两者的学时、学分比例,更为重要的是改变实践课的从属地位,对部分重要的实践课单独设置一定的学分,尤其对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创新创业等,除了单独设课以外,还相应加大了学分比例。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生物科学课程体系构建应包括以下6个课程平台。

(1)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军事理经、就业指导等,共计40学分;(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共计31学分;(3)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共计18.5学分。(4)自主拓展课程平台,分为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博雅限选课程。其中专业限选课包括生物统计学、专业英语,共4学分。专业任选课要求学生在提供的系列课程中选修8个学分。其中博雅限选课程要求学生选修人文社科系列和综合素质课程,共计6学分;(5)教师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物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师德与班主任技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设计与有效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师写艺术、教师语言艺术,共计16学分;(6)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单独设置的课程实验、课程见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共计31.5学分。6个模块课内总学分为155学分。另外,设立4个课外拓展学分。在课程体系中,一方面突出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在理论课环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课堂设计与有效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教学书写艺术、教师语言艺术。在实践环节,除了对生物科学学科的各课程单独开设了实验课程,如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还增加教育实见习、教育见习学时、学分,教育见习从原来的安排在第五学期,1周增加为第3,4,5,6四个学期各见习一周,总学分为2学分。教育实习由原来的8周增加为12周,学分相应增加为8学分,另外,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在第七学期基本不安排其他理论课程,学生可根据实习学校实际情况,将实习时间延长到一个学期。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学分师范生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学分美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