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TPP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6-06-06 22:12吴莫愁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影响

吴莫愁

摘 要:TPP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受阻而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潮流下出现的一个区域协定,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TPP是亚太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最新发展方式,TPP的不断扩张必将会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及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重大的影响。TPP的出现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介绍TPP的基本概况,进而分析TPP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并就中国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TPP;中国;影响

一、TPP的基本概况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nter Agreement)的英文简称,是由美国主导,日本等12个国家共同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涉及议题内容十分广泛,旨在推进成员之间实现贸易自由的区域协定。

TPP体现出不同于一般自由贸易协定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以下两点:首先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原有协议,其次是在美国加入后新增加的议题,而TPP谈判的重点在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因此追求“全覆盖”“高标准”“范围广”是其限制特征。(1)TPP追求“全覆盖”。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的自贸协定。(2)TPP在开放程度上明确指向“高标准”。(3)传统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是针对相同或相邻国家之间达成的,但是TPP却完全突破了传统自由贸易区这一限制。虽然TPP当前的参与国只有12个国家,但却遍及北美、南美、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广泛分布在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几乎触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地域分布的范围十分广。

近年以来,由于WTO多边贸易体制进展缓慢,多哈谈判久拖不决,甚至陷入停滞的状态,各国纷纷选择通过双边和自由贸易谈判等形式来促进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随着中日韩-东盟FTA的成功签署,亚太地区成为全球FTA的中心。受此影响,新西兰,新加坡,文莱,智利四国于2005年共同签署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02年10月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在墨西哥APEC会议宣布正式开始“太平洋三国更紧密经济“伙伴协议”谈判。2005年4月文莱加入谈判。7月四国签署“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即“P4协定”。2008年11月美国正式加入TPP后,积极推动作用下发展迅速。随后的几年间,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加入,使TPP成员国的数量由最初的4个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2个,其成员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据近全球的40%,除此之外菲律宾、非APEC成员国的哥伦比亚也表示了加入TPP的强烈愿望。韩国、台湾、印度也对TPP产生了浓厚兴趣。可见,无论是在成员国的数量上,还是在谈判的议题上都在向着强有力的方向发展。

二、TPP对中国的影响

TPP是新型的东亚地区构建的机制,在此情况下对中国地位的改变和角色冲击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美国积极推动TPP谈判,是其重返亚洲及平衡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国的行为会对中国在东亚的经济、政治、和战略产生长远的影响。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改革。通过参与TPP谈判,有助于完善现有体制存在的弊端,同时建立一个高度公平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更深层次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容方向相一致,能加快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此外,TPP也将会对中国产生不利的影响。TPP认为是美国“另起炉灶”精心打造的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它在各个方面都设定了严格的标准限定。在中国当今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不得不游离于TPP之外,并默默承受TPP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冲击。

政治上,首先美国想通过TPP抑制中国,对中国构成了极大的政治威胁。美国凭借其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近年来不断加强同东亚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和政治联系,妄图将中国围困,使得中国同东亚,东南亚各国的矛盾不断加深,增加了地区政治的复杂性。通过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国家的合作,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妄想把中国围困在包围圈之内。同时TPP也是另一个美国宣扬其政治价值观的工具,通过这个平台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宣扬其政治制度。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政治格局之下,中国现在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将无法转化为政治影响力,这样一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话语权必将受到削弱,国家实力将大为受损。

在地区战略上,TPP还会对中国在东亚格局中的地位形成威胁。在表面上,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在亚太这块地区之上有自己各自的战略目标,各国把自贸协定看成其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自从奥马巴的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以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便逐年上升。其目的无非是为了遏制住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维护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和现有的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之上,美国针对中国的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这一做法将极大的导致地区局势的再次紧张,加深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造成各国国家之间的不互信。同时中美作为全球排民前两位的经济体,基于中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中国在对待TPP这个问题上更应该谨慎考虑。

三、针对TPP中国的对策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与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WTO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而中国处于经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TPP把中国排除在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该密切关注TPP的最新发展动态,立足自身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TPP,根据自身的现状和特性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1.弱化TPP的对中国的冲击,努力推动中日韩FTA谈判,大力主动推进与日韩两国的合作

中国现已签署了15个自由贸易协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中国与日韩进行区域贸易合作之时,应贯彻梯次推进、先易后难的方法。由于在谈判中日本对此次经济合作态度较为冷淡,韩国较为热情,所以应该尽快确立与韩国的合作关系,借此为突破口,使东盟自贸区的稳步发展,引导中国与日本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应该多渠道加强同亚洲各国的密切合作,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保证进行中的一体化步伐不受或尽量少受TPP谈判带来的冲击和消极影响,相信自贸区一旦建成。在东盟自贸区及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合作之下,虽然TPP将中国隔离开来,也不会对中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2.主动立足经济合作双赢的局面,增强与美国的交流沟通

美国是亚太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解决也离不开美国,不用质疑中美是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并且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互补性。从长远看,TPP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外这个组织的作用力将受到极大的削弱,无法实现像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中美联手共同推进TPP的发展,亚太经济一体化取的成功将指日可待,同时中美之间加强互信合作也可减少地区冲突实现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平稳发展,这将为亚太地区各成员国带来巨大的福利。

3.继续大力稳固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建设,复制上海自贸区发展模式

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开展,为了和国际高层经贸规则相接轨。实验区在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均取得阶段性型成果,应在上海自贸区现有的模式基础上,在国内其他地区均建立实验区,例如天津、深圳甚至要扩展到沿海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这样减少自身对外贸易市场的过度依赖,逐步完善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制度。

四、结束语

TPP被定义为是一个高开放性、高水平、高标准的一体化的区域组织,TPP不但致力于实现区域内的全面零关税,还使TPP的成员国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总之,TPP协议的达成将增加区域内交往沟通,中国会受到一系列影响。鉴于此,对外应认清国际形势、不断专心研究,总结经验,对内积极主动适应TPP、优化经贸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的话语权、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联合.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研究.国际观察,2013年第四期.

[2]邢芮.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3]李思远.TPP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广东财经大学.

[4]谢晓军.谈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湖南省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中国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