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丹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谱写了传媒业的新篇章,网络传播迅速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正逐步替代传统媒介。“把关人”在新闻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依然遵循着这一传播规律,就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对信息的把关作用,但和传统媒体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网络时代;把关人;信息传播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网络时代,网络逐渐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的“第四媒体”,迅速地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BBS、BLOG的出现,微信的一夜成名,冲击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但网络在传播信息时还要遵循“把关人”对信息把关这一传播规律。
一、“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1950 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不自觉行为成为有意操作,更大范围上影响着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学者的深入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网络媒体是双向传播,受众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交互性强,自由度高。通常认为,新闻的“把关人”,包括记者、编辑、行政主管及政治人物,还有公关人员和利益集团,这更多是针对传统媒体。
二、网络时代的把关人分类
第一,传统媒体网站中的记者和编辑,这部分把关是传统把关的网络延续;第二,新闻门户网的编辑;第三,网民。网络时代有把关人,但不及传统媒体严格,没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把关标准。更重要的是,缺乏对信息辨别真假的能力,自身的把关能力弱。在信息的把关方面,传统媒体比网络媒体更严格专业,而网络媒体所营造的舆论环境比传统媒体更宽松自由。
(一)从媒体的公信力上来看
传统媒体拥有大批专业的把关人,大多受过专业训练,有职业道德,有严格的把关制度,信息来源一般是实地采访的,具有可靠准确真实的特点。而网络媒体具有匿名性特点,加上把关人很多未经职业培训,无系统的把关制度来衡量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消息来源常是小道消息,之后大肆传播,造成大量谣言和虚假新闻的出现,使其公信力大大下降。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后证实,该事件事实上是为给这个儿童治病寻求社会帮助而人为策划的一则“善意的谎言”。正因为网络新闻发布人员占据着上峰,所以,把关人才会在传播渠道如此快捷的网络中失去公信力。
(二)从言论的自由度上来看
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自由宽松,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等个人空间的出现,内容开放自由度越发强。2010年是我国的微博元年,很多大事都是通过微博传播的。受众有选择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也有负面影响,有偏激、不负责任甚至是侵略性、攻击性的言论,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如2010年的“李刚门”事件后,网友对其进行“人肉搜索”,爆出李刚父子名下有5套房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网民集体无意识的行动,但给受害人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相比,传统媒体的舆论是经过记者和编辑的层层把关,对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等方面起了较好的保护。
(三)从信息的容量以及广泛性来看
网络媒体海量的信息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信息的把关上,网络媒体要松很多。可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是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广泛。网络社会就是现实社会的映射,但由于网络交互性强,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远超传统媒体,独立的普通个人就可通过一些手段有效影响大众及传播媒介。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克林顿性丑闻事件,最初是来自美国《新闻周刊》的一则报道,但该媒体的决策层扼杀了一个重大新闻,认为这则新闻不符合他们对于新闻最终选择的要求,放弃了对事件的报道。深夜,麦特·德拉吉博客网站率先向世界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使轰动世界,引起美国的“大地震”,险些导致克林顿被弹劾下台。
传统媒体对信息过度控制,产生一些相反的效果,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机会。2005年哈尔滨松花江污染事件,地方政府和媒体封锁消息,隐瞒停水检修真相,网络中充斥着地震、投毒、污染等猜测,导致舆情动荡,人心惶惶。这就说明传统媒体对某些信息严格的把关产生的不良后果。在这点上,网络媒体对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上比传统媒体做得好。但同时,对信息把关的松,也导致了虚假消息,不良信息的泛滥。
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为传播的手段,为更好的发挥作用,在信息的把关上,要相互的合作,融合,趋利避害。
1、应加强网络媒体的信息监管体系。不仅要通过编辑或网民来把关,更要努力提高网站的信誉度和质量。另外还需政府立法,扩大国内重要网站的影响力。表达政府意愿的同时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政府可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控制,一些企图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网站,进行“封杀”。如2015年封杀“快播”。还可利用资金和政策扶植重点网站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凤凰网及一些省级地方党政网站,对信息进行严控。还可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则规定信息发布和刊登的范围等来维护国家安全。
2、尊重受众言论自由的同时进行正面的引导,还要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议题的引导。网络社会是现实的映射,但由于其相互连接功能的强大,各种传播手段之间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远超传统的传播手段。甚至一些独立的个人都借助网络媒体拥有高度言论自由的优势,影响大众及传播媒介。“微博维权”就是例子,它可迅速把关注同一个问题的博友,如房价居高不下、强制拆迁、物价上涨等连成一个虚拟的社会组织,形成看不见的“压力集团”,甚至把线上的活动变成了浩大的线下活动,给政府压力,使之正视民意。这有其有效的一面,很多问题被放大后,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网友利用言论自由时,媒体要进行正面引导。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点传统媒体做的比较好。对网络媒体来说,头版头条的重要性已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是为了盈利,加大点击率,不惜以新闻失实和低级趣味来吸引受众,炒作、编排、策划新闻内容。因此,传统媒体要加强对网络媒体议题的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舆论导向。
综上,21世纪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网络时代的信息“把关”也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网络传播具有自身的优势,但和传统的“把关”比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和加强。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由此可知,网络时代的“把关人”不正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吗?他们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2
[2] 李红:个人传播的大众影响—论网络时代的个人“把关人”角色[J],青年记者,2007年第8期
[3] 吴俊生 刘菊芳:论WEB2.0时代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弱化现象[J],安徽文学,2009年第1期
[4] 晋晓兵 杨芳芳:网络时代的新闻把关—兼议博客、播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J],新闻实践,2006年第2期
[5] 郭芳 罗忆:网络媒体“把关人”缺失原因浅析[J],东南传播,2008年第11期,总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