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在美国诗歌创作文坛上曾叱咤风云,盛极一时,而他的诗歌作品也对时代下的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以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诗歌为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及理解,着重点主要落在生态批评这一视角,从该视角出发对诗歌中出现的种种生态意象进行描述以及内涵发掘,深刻剖析狄金森的自然观以及生态观念,从而进一步影响受众者的生态观念,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关键词:生态观念艾米莉·狄金森诗歌
中图分类号:I7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57-04
一、出身律师家庭的诗歌作家
艾米莉·狄金森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一个律师家庭,她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以及创作力的诗歌作家,她的一生中共留下了将近两千多首出色的诗歌,在美国的诗歌文学史上是一座里程碑,成为了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对于美国的影响以及意义极为深刻。艾米莉的诗歌风格以田园路线为主,描写对象以及内容偏向于园艺里的各种花草以及自己的园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形成了一股久违清新的生态热潮。她在创作诗歌的过程当中,主要运用了生态批评主义的手段和视角来对她实际与想象当中所接触的自然物象进行描写并赋予了其浓郁的感情,以她独特的笔触将其视野中、内心中的所感知到的自然以及生态之景生动形象地展示于我们所能理解的眼前,在她的笔下,自然本身充满了宁静、祥和、友好却又敌视、害怕以及抗拒的矛盾综合体,这些明显对立的特征却又以一种平衡的状态共存着、和谐相处着,这也正是艾米莉诗歌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深刻地体现出艾米丽本人的生态观念以及自然观念,人类应该与自然实现共存共生的关系,实现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而不是建立在一方对另一方的无限制伤害以及掠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入地对艾米丽作品的解读,可以从内心深处对自然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可以使读者认识到保护环境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读者的生态观以及保护环境观。引导读者从思想认知上进行改变,最终践行到自身的行为上去,以自身的行为出发对环境进行保护,进而带动社会的集体保护环境的行为。
二、生态环境恶化与生态批评思想的概念解读
人类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敬畏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征服自然”到最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点和侧重,而当代社会的大部分人还主要处于“征服自然”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以下这种在本质上与征服自然一致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指将人从自然中独立出来,人成为可以独立在自然之外的又一发展体系,而自然则成为人类发展的垫脚石以及资源能源的提供站,在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伤害以及掠夺之上来完成社会进步发展的目标,而这种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危机使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物种不断灭绝,多样化不断减少,海平面不断上升、气候异常以及极端天气多发等各种恶性问题也随之而来不,断困扰着人类。一系列的发展危机以及问题促使人们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反省“征服自然”这种自然理念是否仍适用于当下的人类社会,是否能够精确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
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危机下,生态批评理论应运而出,这种理论思想主要体现于人类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专家以及学者开始大力宣传生态批评理论并且不断丰富充实该理论,倡议文学作品的创作应该与生态紧密联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体现以及表达出来的生态自然观念一定要是正确的,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2]生态批评理论思想拥有较为宽阔的广度,不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可以是文学与物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文学与化学环境之间的联系,但主要方面是文学与生态自然之间的联系。将重点落在生态这一视角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的创作,实现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理解的最终目标,从而以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以及驱使力完成对读者心中对于环境保护欲望的刺激与引导,让读者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生态批评理论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从文学作品的影响方面以及领域进行了延伸以及开拓,延伸到人们环境潜意识的引导以及互换的这一领域,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保护环境的进程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艾米莉·狄金森则是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思想进行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者。在艾米莉创作的将近两千首诗歌当中,自然以及生态保护是两个最为基本的主旋律。在她诗歌中所呈现的田园生活场景中,自然生态的意象被描述得淋漓尽致,是她所向往的一种最为理想完美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这种理想的渴求也充分展现出她本身的生态观念以及自然观念。
三、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创作
在艾米莉·狄金森所创作的将近两千首诗歌当中,自然以及生态保护是两个最为基本的主旋律。大部分的诗歌给人们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式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追求。艾米莉以自己的文学积淀以及独特鲜明的文学创作手法对这种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追求进行了极为全面细致的描写,从而也将她的自然观念以及生态观念自然地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起到引导和呼唤的作用。一般而言,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都会采用较多的自然以及社会意象为载体构成诗歌的主要内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心理活动。而在艾米莉的诗歌当中,也采用了较多的意象,其中自然生态类的意象占据了主要地位,比如说,天空、森林、草原、江河海湖等意象出现在她的诗歌当中的频率就比较高。通过对这些自然生态意象的描写以及进一步的文学加工,从而进一步构成诗歌中所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敌对和友好,抗拒与接受,欣喜与害怕,多种矛盾却又和谐地自然地于艾米莉的诗歌中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形式的建构从侧面表现出了艾米莉想要以这样的描述角度和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期盼以及理想,并且希望人们对于自然界中所出现的各种非人为的自然灾难能够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视,而不是一味地抗拒以及排斥,甚至引发对自然的恐惧以及敌视,进而对自然产生友善的态度,从内心深处理解自然的美好。[3]
艾米莉·狄金森的许多诗歌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了生动鲜活的描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艾米莉的一篇代表作,这篇代表作的名字为“自然,最温柔的母亲”。这首诗歌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描写刻画成为一种极为亲切、和谐的状态,人与自然两者互相爱护,互相尊重,不可分离,联系紧密。艾米莉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完成了对于整首诗歌的创作,以一种极为亲切自然的情感状态将自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并且全诗歌贯穿了这样一个原则,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人类能够以对待母亲那样亲切敬重的态度来对待自然,那么自然也会同样地以一个母亲的姿态来包容爱护人类。自然本身呈现出一种有容乃大的状态,对于任何外界事物都持着包容的态度,从生态自然中最为微不足道的灰尘,到生物链中最为顶端的人类,都持以相同的态度。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应该在这种包容的整体环境下成为融洽和谐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应该是稳定且长久的,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改变。但是人类是自然界中进化最为高端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灵长类生物,在利益以及其他的因素驱使下,开始打破这种和谐亲密的状态,进而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可是实现自身发展进步的资源,而这种获取甚至是建立在伤害以及无理的掠夺基础之上。对自然资源的没有节制的开采掠夺,最终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进行了破坏,开始逐渐疏远甚至是可能站在对立的方面,自然也因为生态平衡的人为破坏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灾害刺激行为,人与自然两者都在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中受到了损失以及创伤。[4]而艾米莉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都是将自然界中一些自然意象的美好特质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从而引导读者领略到自然的美好以及神秘之处,全面综合地对自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接触,从而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并保留自然的美好,留给后代进行对自然的探索以及发现美好的机会,最终实现人类以及自然和谐融洽相处的理想以及目标。
四、生态批评角度下对狄金森·艾米莉诗歌的分析
(一) 生态批评角度的概念阐述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以一种飞跃式的进度而飞速发展着,经济的发展程度也逐渐上升到一个高度,因此人类的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动行为也越来越频繁,涉及到的范围以及深度都呈现出不断扩大以及深化的趋势。而在这种不断深化扩大的发展过程当中,人类在人类社会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形成了一种比较畸形的发展理念,这就是人类社会所处的“征服自然”的这一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过程中,大部分人们都持着人类是处于生物链中最为顶端以及高级的地位的观点,因此对于自然这个生物链的基础自然也拥有支配的权力,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属于支配以及被支配的从属关系,人类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进行发展。而人类又在社会发展这一目标的驱使下对自然进行了无节制的掠夺开采行为,而直接导致了生态的平衡状态,导致了自然的反弹,最终形成了生态危机以及环境污染这样的严重后果。这种严重后果主要体现在人类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方面,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致使陆地面积也相对减少,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一系列自然灾害爆发的次数也不断增加,给人类的生活以及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这种威胁也促使人类不断调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生态批评思想也因此被提出来。这种理论思想主要是运用于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创作以及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以及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社会中人们的心理感受以及倾诉的主要方式,因此相关方面的专家倡导将生态批评理念贯彻于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创作的核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转变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的传统想法以及观念,希望人们能够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状态,而不是敌视以及利用,建立起一种平衡健康的生态理念体系。而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极为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她深刻地将生态批评理念实践到她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以自己鲜活灵动的笔触来完成整个田园生活场景的描写,极具感染力的诗歌也让人们对于这种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向往之情,实现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积极引导以及本身的高尚情操。
(二) 生态批评角度下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分析
1.生态批评角度下对自然的亲密
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原则以及主要情感的表达,这种原则以及感情贯穿了艾米莉的大部分诗歌。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这一角度而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融洽以及亲密的,因为自然作为一切生物发展的基础以及根基,对于人类从灵长类生物经历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成为处于生物链顶端的高智慧生物的这一发展过程给予了大量的资源以及无私的支持,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材料以及构成物质,最终的来源都是自然的产物,基于这种无私的支持,人类从道德的这一出发点来说也应该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对自然保持敬畏以及尊重,而不是对抗以及掠夺。艾米莉·狄金森的这种生态观念也是通过在诗歌中对各种自然意象的描写刻画的手段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绎,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们可以摘取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一些片段来进行分析,比如说艾米莉.狄金森曾在一首诗歌中用小草这个微不足道、随处可见的意象来比喻人类,小草虽然微不足道,却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而如果人类能够只在平坦的土地上进行繁衍,不去随意地扩张而去伤害自然,安分守己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那么自然也会与人类形成极为良性融洽的关系,而自然甚至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存资源以及空间,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自然,是最温柔的母亲! 对孩子极具耐心……她的声音停留在小径……最不起眼的花儿也怯怯地祈祷着……”,上述诗歌片段是节选于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作,这首诗歌将人类与自然比喻为孩子与母亲,描述了一个极为亲情、美好和谐的相处模式,也是作者一直所追求的最为理想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阳光、大海以及空气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意象进行文学笔触的渲染之后,以这个角度为着力点,将这些自然意向所具有的美好特质作为母亲一样的情怀对读者的情绪进行影响,感悟到自然的积极美好。
2.生态批评角度下对自然的敬畏
生态批评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寻求到最后为和谐融洽的相处状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的理想目标。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支配以及被支配的关系,抑或是掠夺以及被掠夺的关系,从客观角度来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这种共生共存的关系是在人类社会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点一滴所形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确定的,正是这种关系是在长时间所积淀下来的,因此不以人为意志转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种关系可能不会突出明显地表露在表面,而是深藏于社会的发展内部,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刻以及地点才会表现出来,让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种关系,因此,这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就要求人们对于自然保持一种尊敬以及敬畏感。比如说,自然界中往往有某些不能被人类认知理解的现象以及事物,但是却真实存在着,还有人力所无法抵抗的自然灾难,比如地震、海啸、台风以及沙尘暴等,但这不是针对于人类社会才会出现的行为,因此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情况,但是也应该对自然保持一种敬畏的感觉,不随意地对自然进行伤害以及开采掠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也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及理解。在《“自然”,是我们所见》这个艾米莉的又一代表作中,就充斥着极其细腻、鲜活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对话,人对于自然呈现出一种既敬畏又尊重的状态。这首诗歌中有黄昏中美丽景象,绵延的山岭,碧水粼粼的溪水,昏黄温暖的阳关,可爱伶俐的松鼠,波涛汹涌的大海,壮观神奇的雷霆等一系列的自然意象,给我们直观地展示了一个极为波澜壮阔、强大神奇的自然,从而衬托出我们人类的渺小以及微弱的存在感,加强自然对于人们的震撼感觉,使人们顺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敬畏以及尊重的感觉,虽然以我们的智慧能够对一部分自然现象进行欣赏以及理解,但是却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的智慧以及智力判断都无法完成这一目标。在这首诗歌当中,艾米莉运用她极具文学色彩以及感染力的语言描写来勾勒出一个神奇、强大而又真实存在的自然世界,以第一人称的敬畏笔触来完成对这一景象的刻画,从而引导作者激发出同样的敬畏感觉,只有心怀尊重以及敬畏的心态,才能够真正地去认知以及理解最为真实、多面的自然。
3.在生态批评角度下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命的尊重以及重视是生态批评理念中最为基本以及重要的观点组成部分,主要将人类的文化历史的发展与其身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而这种观点也正好有力地印证了刚刚阐述的另外一个观念,那就是人类必须对自然持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才能将认知理解自己的生命一样对自然有同样深刻内涵程度的感知以及体会。在艾米莉·狄金森的大部分诗歌中,她对于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的掠夺以及无节制的开采这种不当行为并没有较多地进行直接的讽刺以及反对,而是整体趋向于以一种温情脉脉的笔触来描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可以在她的诗歌中大范围地体现出来。例如:“蜜蜂对我毫不畏惧,我熟识那些蝴蝶,丛林中美丽的居民。”从这句诗歌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对于蜜蜂蝴蝶这样的自然生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她并没有将蜜蜂列为对人类有威胁的生物,一般而言人们对于蜜蜂的态度都是害怕甚至敌视的,但是艾米莉却认为人类不应该惧怕蜜蜂,而蜜蜂本身也是对人类并不排斥,甚至是像诗歌中所说的,二者可以成为朋友。从这一角度延伸出去,艾米莉认为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是与人类是处于一种亲近的关系状态,而且这种关系状态应该是互相的,人类也应该尊重自然界中每一个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命,都应被重视,这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和谐相处。
4.生态批评视角下推进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进步发展,开采技术也达到了一个可怕的临界值。人们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对自然界进行毫无节制的掠夺以及开采,而毫不顾及自然界本身调节以及平衡能力,是否能够在开采之后实现自我调节,从而实现复原这类的问题,从来不在人类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也是人类社会在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思想观念上所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错误。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而言,自然界的一些异常现象以及自然灾害都是人类无节制的掠夺所导致的,因此根据这个根源因素,对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以教育和实例来实现对于人们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的培养,从思想改变到行为实践,最终达到保护环境,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终极目标。而艾米莉的《“自然”,是我们所见》中对美好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极具感染力的描写,黄昏的美丽景象,绵延的山岭,碧水粼粼的溪水,昏黄温暖的阳关,可爱伶俐的松鼠,波涛汹涌的大海,壮观神奇的雷霆,自然就是我们所能目及的一切,营造出一种人间仙境一样的环境氛围,不禁让人心生向往,让人们对其的保护以及爱惜欲望大大加强,而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人们自然会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五、结语
自然是艾米莉·狄金森的所有诗歌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终极主题,是艾米莉在诗歌创作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灵感的源泉。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运用丰富多元的自然意象来将自己所接触抑或是想象中的自然景象加以文学笔触润色之后表达出来,在这个描述刻画的过程中,也将她本身所持有的自然观以及生态观念深刻清晰地表达出来。人与自然并不能互相独立出来进行平行地发展,相反,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是极其紧密以及深刻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平衡也随之被打破。而艾米莉·狄金森作为一位影响极大的诗歌作者,她对于自然田园生活的描写让很多读者都心生向往,也对于她的生态观念进行了肯定以及赞同。艾米莉的自然观主要是倾向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谐相处,这种关系并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尊重、互相平等的。
从生态批评这一角度对艾米莉的诗歌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平等地相互尊重,在这种模式下人类积极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超.生态批评视角下对狄金森诗歌的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2):13-15.
[2]赵晓凤.人与自然的情感相遇——生态批评视角下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四首自然诗[J].名作欣赏,2010(27):79-80.
[3]张雪梅.艾米莉·狄金森对超验主义自然观的再定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5 (06) :64-70.
[4]许可.生态批评视角下对惠特曼《草叶集》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26-27.
责任编辑:孙瑶